評:於丹被轟並不重要 昆曲國粹需更多人關注--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評:於丹被轟並不重要 昆曲國粹需更多人關注

耿銀平

2012年11月21日10:04    來源:深圳商報    手機看新聞
倒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會讓我們重新有疼痛的感覺,那就是對包括昆曲在內的傳統文化、文化精粹的繼承和發展,仍未擺脫窘困和疲軟的發展態勢。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觀察於丹和北大學生,他們做得非常好,畢竟他們將精神視角投向了昆曲,且用心在品味、欣賞和學習這種國粹時,出現了抵牾而已。

  在轟轟烈烈的“於丹被轟事件”中,於丹講昆曲有沒有錯?北大學子有沒有“視聽涵養”?這都不重要。隨著新聞熱度的降溫,這些所謂的“眼球效應”都將煙消雲散,少人問津。倒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會讓我們重新有疼痛的感覺,那就是對包括昆曲在內的傳統文化、文化精粹的繼承和發展,仍未擺脫窘困和疲軟的發展態勢。

  盡管有關部門和相關人士,對昆曲、京劇、豫劇等地方劇種的發展,表面上非常重視,可看看這些文化精粹的發展態勢,仍讓人不敢恭維,不少地方政府對商業演出、娛樂明星非常熱衷,而對戲劇文化的經濟支持力,非常低,整個社會的審美活動,娛樂化、大眾化、通俗化傾向也很嚴重,年輕人更鐘情那些簡單刺激、快餐化的娛樂活動,比如對藝術選秀活動、流行音樂和搖滾樂等,非常沉迷。而傳統戲劇因為需要更多的鑒賞常識、戲劇常識,需要對劇目、派別和唱腔有充分的了解,很多年輕人不具備,再加上劇情很慢,依依呀呀,需要內心的“慢品”,“太急躁”的年輕人就遠離了戲劇文化。有些地方劇團甚至出現了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現象。戲劇音樂、昆曲京劇等傳統劇目的欣賞者,多是中老年人等。關注和糾正這些庸俗化的“文化不良”,顯然比關注“於丹被嗆”更有現實意義。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觀察於丹和北大學生,他們做得非常好,畢竟他們將精神視角投向了昆曲,且用心在品味、欣賞和學習這種國粹時,出現了抵牾而已。當下最應該做的是,拋開各種文化顧慮、文化鼓噪,將注意力傾注到厚重的民族文化、文化精粹,以及燦爛的文化遺產中,將傳統文化當作民族的發展靈魂,讓老樹開新花。當磅礡的現代化氣息注入古老的文化之中,民族遺產就會得到更准確的傳承、發揚、保護,而臻於完善。耿銀平

(責任編輯:溫璐、許心怡)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