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莫言淡定出席發布會 希望打破諾獎魔咒創作更好作品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2012年12月07日08:04

記者招待會現場。本網記者劉仲華攝影
記者招待會現場。本網記者劉仲華攝影
下一頁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2月6日電 (記者劉仲華 李玫憶)6日中午12點,瑞典文學院大廳裡擠滿100多名中外記者。中國作家莫言在這裡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媒體記者似乎要在這1個小時內“挖”出他的前世今生。莫言用“心如巨石, 風吹不動”來形容自己此時的心情,他說我是農民的兒子,以前是,得獎以后也是。他希望可以打破諾獎魔咒,創作出更好作品。

    11年后故地重游 淡定安坐幽默作答

    莫言12點整准時步入會場,一陣相機的??聲之后,主持人宣布新聞發布會開始。莫言微笑著回答每位記者的問題。“感謝各位記者,我知道大家已等我很久了。我來斯德哥爾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領獎,還有個目的就是來參加這個記者招待會。很多人把這次新聞發布會描述得很可怕,我知道也有人把我描述得很可怕,不過來后我發現你們不可怕,我相信你們看到我,會感覺我也不可怕。我們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人”。一陣開場白之后,他很快拉近了跟媒體的距離。

    本網記者問,“10多年前你來過斯德哥爾摩,此次故地重游有何感想?”莫言回答:“11年前我確實來過,當時有幾個朋友帶我去參觀了瑞典的皇宮和頒發諾貝爾獎的地方,他們開玩笑說,你好好寫,將來也有可能站在這裡領獎。我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寫作,爭取站在這裡。現在來到這裡,除了高興外,還有一點遺憾,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好的作家可以得諾貝爾獎,希望他們可以繼續努力。”

    談獲獎:希望大家把對我的熱情轉移到對中國廣大作家身上

    談到此次獲獎的意義,莫言說,我的獲獎是文學的勝利,而不是政治的勝利,因為這是諾貝爾文學獎,而不是政治獎。獲獎是我個人的事情,諾貝爾文學獎從來就是頒給一個作家的,而不是頒給一個國家的。但我相信我的獲獎會引起一些作家的創作熱情,我也希望我的獲獎對中國文學起到一個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我個人來講,最大的變化是,過去我在北京騎車上街沒人理,前兩天在街上,幾個年輕姑娘要和我合影,我一下子知道我是個名人了。我在得獎之后就說過,我希望大家把對我的熱情轉移到對中國廣大的作家身上去,也希望能從閱讀莫言一個人的作品開始閱讀更多人的作品。中國以及全世界有很多年輕作家,有人對他們提出批評,我一直支持他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一代人也應該寫自己的文學。任何一個作家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他。我們對未來的東西隻能寄希望於年輕作家。

    “我父親有一句話很好,他說我得獎之前是農民的兒子,得獎以后也是,我看見好多人請我簽名我覺得很奇怪。我是一個謙虛的人,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高,我希望今后繼續保持謙虛的本色。有富豪榜說我版稅收入了2150萬元,我去銀行查了一下,哪有那麼多。”莫言說。

    作家通過故事歌頌真善美、揭露假惡丑 冀破獲獎后無佳作魔咒

    關於自己的筆名,莫言介紹自己的本名叫“管謨業”,改名莫言有三個原因,一是“謨”字拆開就是“莫言”﹔二是小時候因為亂說話,給父母帶來很多麻煩,所以他們教育我要少說話﹔三是人如果多說話就沒精力寫作了,既然選擇作家這個職業,就把用嘴說出的話全都寫出來。我的創作一直在尋求變化。這是對藝術創新的追求,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產生了很多想法,一成不變的作家不存在。當前最希望重新回到書桌前寫小說,有人說一個作家獲得諾貝爾獎后再也寫不出好作品,但也有很多優秀作家打破了這個魔咒,我也希望自己努力加入這個行列,打破這個魔咒。講故事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是聽這故事長大,長大后又成為講故事的人。作家通過故事表達自己對社會的看法,歌頌真善美,揭露假惡丑。講故事是一個嚴肅的事情。故事的最大好處是有很寬闊的想象空間。最好的故事就是讓每個讀者都能從這裡面看出他自己。我會為此而繼續努力。談到向西方讀者推薦自己的作品,他說,那我就推薦《生死疲勞》,這個小說裡有想象力,有童話色彩,也有中國古代的歷史變遷。

    談到得獎后對他的一些攻擊,莫言很坦然,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后,剛開始我確實有點不適應,包括網絡上對我的批評也很生氣,后來我漸漸感覺到大家關注和批評的人和我本人沒關系,很多人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塑造了另一個莫言,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圍觀對“莫言”的批評和表揚。我從來都喜歡獨來獨往,當別人脅迫我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從來不干,我該說話自然會說話,別人逼我表態,我從來不表態。這是我幾十年來一貫的態度。

    有瑞典媒體問莫言和瑞典文學院院士馬悅然的關系,他幽默作答:我得獎后馬悅然背了很多罪名,我隻能說他太冤枉。截至目前,我跟他總共見過3次面,第一次在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我們一起抽支煙,這支煙是我給他的煙﹔第二次在台灣,他遞給我一枝煙﹔第三次在北大討論斯特林堡的會議上,我又遞給他一支煙。我和馬悅然是3支煙的關系。他多抽了我一支煙。另外,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理解令我非常敬佩。他公開發言經常批評我,說我小說寫得長。中國人據此判斷莫言永遠得不到諾貝爾文學獎。因為馬悅然批評我小說寫得長。我回答就要寫這麼長。哪怕剩下一個讀者也要這樣寫。這是可以在我的文章裡看到。有記者追問,你在書的序言裡為何稱馬為“親愛的朋友”,莫言說,“你們外國人跟一個人見面都稱‘親愛的’。我第一次到歐洲,認識一個意大利女孩,他給我寫信稱呼我‘親愛的’莫言,我當時心腸澎湃,以為她對我有意思,可別人告訴我你別自作多情了,那是外國人的禮貌,有時心裡罵你,嘴裡還叫你‘親愛的’。”

專題:2012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飛赴瑞典領獎

莫言出席發布會看點:

【1】【2】【3】【4】

 

(責編:黃維、許心怡)

 圖片新聞排行榜

  1. 1貴陽837名學生冒充特警參與拆…
  2. 2鄭天翔同志遺體在京火化 習近平…
  3. 3高清:黑龍江雞西一住宅樓發生爆…
  4. 4高清:廬山東林寺否認強迫游人跪…
  5. 5男子為兒子學校捐贈普通手機 呼…
  6. 6高清:老撾一客機墜入湄公河
  7. 7高清:海軍北海艦隊在黃海海域展…
  8. 8蘭州一小花園再度遭強拆 上百壯…
  9. 9高清:北京六百高中生圓明園內舉…
  10. 10安徽發現東漢士大夫級夫妻雙石廓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