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莫言演講關鍵詞:揭秘莫言文學導師蒲鬆齡--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解析莫言演講關鍵詞:揭秘莫言文學導師蒲鬆齡

2012年12月07日08:14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文化頻道12月6日綜合報道 12月5日,作家莫言乘飛機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根據諾貝爾基金會提供的信息,12月7日,莫言將在瑞典皇家學院進行45分鐘的演講。據悉,莫言今年演講的題目是“講故事的人”(Storytellers),主題為“文學、故事、家鄉、親人”,並且在演講中還會提及自己的“老鄉”、著名文人蒲鬆齡。人民網文化頻道現為網友解析莫言演講將要提及的五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蒲鬆齡

自認蒲鬆齡是導師

莫言出生於山東高密,對家鄉有很深的感情。對於自己的“老鄉”、著名文人蒲鬆齡,莫言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第一,他離我們家鄉很近。第二,我從小就聽著很多跟蒲鬆齡(寫的)非常類似的民間故事長大。長大后又認真讀了他的書,從他的作品裡感受到很多的教義。盡管不是一個朝代的人,但我認為,他就是我的導師。”

莫言曾在採訪中表示,童年時期就聽到了很多和蒲鬆齡筆下的故事完全一樣的故事。“像我在鄉村的時候,小學的時候,甚至更小的時候,就聽村子裡的老人講狐狸變美女啊、公雞變青年啊、大樹成精啊,等等,這樣的故事實際上就是蒲鬆齡故事的原型。我長大了讀蒲鬆齡的《聊齋志異》發現:哎,這個故事我小時候聽村子裡的老人講過。我馬上就會產生一個疑問——是蒲鬆齡的小說在前,被我們村子裡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流傳了下來呢,還是這個故事在前,被蒲鬆齡記錄了下來呢?這個答案也許永遠不會有。我想也許兩種情況都存在:一種情況是,很多鄉村知識分子讀了《聊齋志異》,然后又通過他們的口還原成鄉村故事,繼續往下流傳,而且(在流傳過程中)發生了變化﹔另外一種情況是,蒲鬆齡當年確實聽到了這類故事,然后改寫成他的小說。”

與蒲鬆齡精神上一脈相承

莫言說,在他沒有走上文學道路之前,已經接觸了這些故事,接受了這樣一些影響。其中有很多是蒲鬆齡的小說中沒有寫過的。“我在1984年之前沒有想到這樣一段生活經驗可以變成重要的小說。后來體悟到,一個作家必須回到自己的故鄉。必須從自己的童年、少年記憶裡尋找故事源頭。所以在我后來的創作中,我這一段鄉村生活經驗——耳朵聽到的故事,全部回憶起來了。當然這個從根子上是和蒲鬆齡連在一起的。或者說,從精神上來講,從文化上來講,我跟蒲鬆齡是一脈相承的。當然我是承接了他的文化脈絡。

莫言稱:“所以我覺得,還是蒲鬆齡對我的影響更大。我寫作《生死疲勞》的時候,就像你們提到的改寫,《生死疲勞》一開始就是閻羅殿上,一個人在地獄裡的閻王面前喊冤叫苦,他是一個很善良的地主,也沒有做很多壞事,在1947年的土改時,被槍斃掉了,他就感覺自己很冤枉,死了以后冤魂不散,在閻王面前一次一次地叫苦,閻王就讓他不斷地投胎,一次次地騙他,讓他變豬、變驢、變狗,最后終於變成人。這個故事的原型,就是來自於蒲鬆齡《聊齋志異》中很有名的一篇《席方平》,這個故事曾經被選入高中課本,我最早是在我大哥的語文課本中讀到了這個故事,所以印象非常深。我說我這是用這樣的方式像祖師爺致敬。”

蒲鬆齡及作品特色簡介

蒲鬆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庄人,色目人(另說蒙古人)。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后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中國短篇小說之王。出身沒落地主家庭,一生熱衷科舉,直到72歲赴青州考貢,為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余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採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名家評蒲鬆齡: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

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也曾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馬瑞芳稱他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關鍵詞二:文學】創作靈感源於四部中外小說

【關鍵詞三:家鄉】要把高密安放在世界文學的版圖上

【關鍵詞四:故事】 莫言講故事能力似“說書人”

【關鍵詞五:親人】 小說的很多原型就在身邊

(責任編輯:肖亭亭、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