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並非因鴉片而戰--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鴉片戰爭:並非因鴉片而戰

2013年02月28日18:13    來源:中國台灣網    手機看新聞

  鴉片戰爭,在西方列強這方面是為了獲得與中國進行正常的貿易,並與中國建立正常的貿易關系。而在滿族集團看來,其目的在於以實現其“攘外必先安內”的政治策略,實現滿族集團對中國的永久統治。

  中國是滿族人使出“吃奶力氣”才按住的一個“王八”,稍不注意就會翻牌。因此,滿清入關以后,維持現狀對其最為有利。任何改革或開放都是對其利益的最大危害。

  對西方勢力的滲透,滿族人是極端敏感的。對西方人提出的通商的要求,清朝人絕對不會同意。為遏制西方敵對勢力的擴散,清朝政府可謂用心良苦。在鴉片戰爭以后,西方與中國處於極端的對立狀態。中國與英國、中國與法國、中國與日本、中國與美國、中國與俄羅斯等西方世界都發生嚴重的沖突。

  沖突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西方列強的掠奪本性和野蠻而引起的。西方文明鼓勵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西方國家的國民則以極大的熱忱推動政府進行野蠻的征服和擴張。

  其二,中國人本能的排外。馬克思曾經指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從海上來到他們國家的一切外國人抱有反感,而且並非毫無根據地把他們同那些看來總是出沒於中國沿海的海盜式冒險家相提並論。”①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清朝政府千方百計激化中國人與西方之間的矛盾,以達到整合漢族人的力量來抵制西方勢力的目的。馬克思曾經說過:“仇視外國人,把他們排除在帝國之外,這在過去僅僅是出於中國地理、人種上的原因,只是在滿族韃靼人征服了全國以后才形成為一種政治原則。”②斬斷中國人與西方人之間的政治、文化聯系,是維持清朝政治統治的基礎和前提。同樣,恢復中國與文明西方的聯系,促使中國回到西方文明的懷抱,自然是中國文明得以復興的關鍵之所在。而這對滿族集團是絕對不願意看到的。滿清貴族對付外國人的方法主要有:

  其一,嚴格控制西方人的活動范圍,把外國人嚴格控制在東南沿海幾個“經濟特區”,並杜絕其向內地擴張。千方百計把西方人與中國人隔開,使之成為維持滿族野蠻統治的前提和保障。

  其二,尋找一切可以抓住的理由驅逐和懲罰西方人。任何微不足道的事件都可能成為冠冕堂皇的借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綜合觀之,可以被清朝人抓住教訓西方人的情況主要有:(1)外國人偷偷學習中國話,就可以懲罰。(2)外國人打聽中國的法律規則,也可以予以懲罰。(3)外國人來中國不挂旗幟,就懲罰外國人。(4)外國人見到中國的皇帝和官員不行三跪九叩首之禮,就予以懲罰。(5)外國人不來進貢。著名歷史學家TylerDennett說:“在東方的政治經濟學上隻有兩類國家——進貢國和收貢國”。③如果外國不乖乖給中國進貢自然將遭受懲罰。

  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已經深受鴉片之苦了。英國人既不是鴉片貿易的始作俑者,也不是鴉片泛濫成災的罪魁禍首。鴉片完全成為滿洲貴族挑起中國人與西方人進行沖突而發生戰爭的工具和借口,意圖在中國人與西方人的相互沖突中讓那些對滿清存在威脅的力量歸於消滅。中國官員雖然自己也積極參與倒賣鴉片,但卻沒事,而一旦抓住英國人或其他外國人倒賣鴉片,就大做文章。鴉片是滿族人找到的可以發動整個國民進行排外的最好理由。從某種意義上看,鴉片戰爭與義和團運動沒有什麼本質性區別。(摘自:《論天下》 李華平著 作家

  出版社 2013年1月 定價:35.00元)

  鴉片戰爭與中國機會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勢力大舉進入中國,這對滿族貴族構成巨大的威脅。因為,在滿族貴族的眼中,偌大一個中國是隻有他們才有資格享受的盛宴。

  對西方勢力的涌入,滿族人如芒刺在身,不把這些西方人排擠出去,清朝帝國絕無安寧之日。因此,與那些指望通過借助西方科學技術實現民族富強的中國人不同,如何盡快把外國勢力趕出中國,成為清朝統治者最大的政治。

  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並沒有按照滿族貴族的心願進行,相反,最終的結果是以英國人為代表的西方人擊敗了保守的滿族貴族對中國的統治。最終實現了1859年夏天英國資產者的喉舌——倫敦《每日電訊 》鼓吹的目標,即“英國人高出中國人之上,應成為中國人的主人。”

  在英國人強行把中國拖到世界的陽光地帶的同時,西方人也把科學、民主的思想,創業與進步的概念,甚至基督教傳播到了中國。

  外國勢力對於滿族貴族集團的勝利,對滿族集團最大的威脅,不是苦不堪言的割地賠款,也不是外國商品的涌入,其最大的威脅是外國的入侵催生了華夏民族種族意識的覺醒。從此,一些“先進的中國人”,借助於西方文明勢力,向野蠻落后、阻礙中國發展的滿族統治者提出挑戰。

  如果沒有西方文明的導入,中國人將永遠如被漁夫關在瓶子中的魔鬼一樣,也如被壓在大山之下的孫悟空一樣,縱使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施展出來。西方文明,徹底揭開了滿族統治者虛偽統治的蓋子,並在滿族統治的棺材上重重打上一顆釘子,從而為中國文明的復興揭開了新的一頁。

  中國人對以西方文明為代表的人類文明成果的應用,經歷了僅僅將其作為安內和攘外的工具和手段,最終過渡到將其作為推翻國內野蠻政治體制的手段,從而把中國重新導入世界文明發展的陽光大道。

  與一般人不同,林則徐在很早時期,就意識到西方的強大和利用西方文明成果的必要性,但在這些魯莽的愛國者的眼中,西方文明成果僅僅是中國用來與西方決一死戰的工具而已。他們是清朝政治忠實的保護者,他們構成中國落后政治的堅實支柱。在他們看來,雖然滿清王朝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他們從未對滿族貴族的統治提出任何懷疑。

  在滿清政府的裹挾下,他們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政策,明確提出要吸收和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其目的直接指向西方列強。例如左宗棠在上海通過中外信貸來購置西方的武器,並模仿西方國家在蘭州建成軍火庫和毛紡廠,其目的直指向西方列強。他們眼中的“夷”就是指西方列強。

  在這些人的眼中,中國文明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文明,而西方人都是野蠻一族。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了抗擊西方勢力,抵制西方文明對中國文明的洗禮。這些魯莽的愛國者,其言行大多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世人把林則徐稱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實,林則徐的所作所為實在辜負了人們的美好評價,可謂是浪得虛名。

  以早期李鴻章、曾國藩等人為代表,他們則把利用西方提供的洋槍洋炮作為鎮壓國內反政府武裝,如太平天國運動、捻軍等的強大工具。

  清朝后期以李鴻章等為代表的洋務運動的領袖們,則對頑固不化、裝模作樣的滿族統治者越來越難以容忍。他們也逐步由迷信滿清政治統治,轉變到利用外國勢力來對滿族貴族進行打壓,迫使清朝統治者步步后退,以致最后逐步走向與滿清統治者公開的決裂。

  當以慈禧為代表的滿清貴族企圖通過向西方八個國家宣戰再次把中國引入與西方的全面對抗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則異口同聲宣布其詔書為“偽招”,為后來的革命勢力以武裝形式對抗滿清勢力開啟了先驅性道路。

  李鴻章等人雖然在與列強的接觸中,存在諸多過分損害中國國家主權的行為,他也因此被罵為中國歷史上與“秦檜”一樣的“賣國者”。直到今天,中國人都無法原諒李鴻章的所作所為,但在利用國際勢力打壓國內落后勢力方面,李鴻章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了康有為等人,則對滿族政治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並企圖借助西方的政治文明成果,改造中國的政治生態,其目標已經指向滿族貴族的政治統治本身。

  歷史到了孫中山時代,則完全改觀。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則直接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政治文明成果,促使清朝政權壽終正寢,一命嗚呼。此時,所謂的“師夷長技以制夷”中的“夷”已經不再是西方國家了,而是指統治中國的滿清集團及其走狗了。他們直接利用西方文明提供的先進軍事技術,直接把滿族政權予以摧毀。

  先進的中國人,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感召下,逐步把中國帶出文明的沼澤地帶。如《 聖經 》中的先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似乎有一種異曲同工之處。

  西方文明是東方文明的拯救者,沒有西方文明,中國人可能還要在黑暗之中呆更長的時間,甚至說根本逃不出這個“黑洞”。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重新回歸世界主流文明的希望。

  摘自:《論天下》 李華平著 作家出版社 2013年1月 定價:35.00元

  作者簡介

  李華平,男 1965年6月1日出生於江蘇省沭陽縣青伊湖鎮薔薇村,1988年6月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1991年1月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法律系刑法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先后就職於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新華通訊社國內部等單位。中國法學會會員。1997年6月取得中國律師資格。先后在《政法論壇》、《法學》、《法學雜志》、《民主與科學》等刊物上發表《關於人權若干問題的哲學思考》、《罪刑相適應與中國刑法觀念的更新》、《中國刑法價值論》、《刑罰效益論》等20余篇學術論文。主要著作有:《超越2012——世界危機與人類的選擇》(2011年,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等,此書當年曾在西單圖書大廈銷售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名。

(來源:中國台灣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