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庭史館序廳高12.4米、寬11.4米的大型浮雕。浮雕以人面瓦當為人文標志,綜述北庭多元文化、絲路北庭、歷史移民屯田、民族大團結等內容。 戚亞平 攝
圖為北庭史館展示的古代集市貿易場景。 戚亞平 攝
圖為游客參觀北庭史館。 戚亞平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1日電 (戚亞平 朱麗君 段素素)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新近落成的北庭史館1日起正式免費向公眾開放。
北庭(今吉木薩爾縣)是古代西域重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是天山北麓古代文明最早發祥地之一。公元前59年,漢在此置西域都護府,西域歸漢。公元703年,唐設立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區。866年,高昌回鶻建立,北庭為其夏都。1251年,元朝創立別失八裡行尚書省,1286年創立別失八裡元帥府。1330年,元朝勢力退出西域,別失八裡成為蒙古察合台汗國屬地。
記者獲悉,北庭史館歷經四年建設,由古生物展區,人文歷史展區,和平解放、建設家園展區,以及現代城市規劃和未來展望四個展區共12個單元組成,布展面積達7128平方米。史館序廳為一面高12.4米、寬11.4米的大型浮雕。浮雕以人面瓦當為人文標志,綜述北庭多元文化、絲路北庭、歷史移民屯田、民族大團結等內容。
“這是新疆目前來講各個史館裡頭最大的一副浮雕,人面瓦當在整個新疆目前為止也隻出土了兩塊,一塊在烏魯木齊,現在已經找不到了。另外一塊就是在北庭發現的,這也是北庭特殊的文化符號。”吉木薩爾縣縣委副書記何文如是介紹稱。
據了解,北庭史館以全新理念和創新思維為起點,打造全疆綜合性博物館之首創,綜合准噶爾和東天山地區自然人文社會和發展等歷史脈絡,用現代科技手段展示北庭悠久燦爛的歷史,為觀眾了解北庭打開一扇窗口。
參觀整個史館一圈,記者並沒有發現過多的歷史文物。何文對此表示,歷史文物的展示不是重點,北庭的歷史文化沿革才是北庭史館的亮點和特色,以此向游客形象生動的展示西域北庭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權、軍事、文化發展和民族、宗教的變遷。
第一次來北庭史館參觀的游客馬永平告訴記者,到北庭史館走過一圈后發現,整個歷史脈絡非常清晰,要比課本裡面生動有趣得多,展示採取了現代聲光電技術,特別的生動。整個走一遍,從地球的形成,到吉木薩爾縣未來的前景,有一種穿越歷史的感覺。
“吉木薩爾(北庭)是唐朝北庭都護府所在地,高昌回鶻的夏都,也是蒙元時期別十八裡行尚書省,歷史文化非常深厚。這些年,吉木薩爾一直在深度挖掘北庭的歷史文化,想通過北庭史館,讓更多的人了解北庭,了解新疆。”何文稱,“作為吉木薩爾縣的歷史文化教育基地,北庭史館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