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周有光>>往事留痕
人民網>>文化>>正文

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的書房

許涿 潘衍習

2015年01月09日10: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的書房

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的書房

  “高山流水知音有,經世濟文兩同光”。我國當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的書房裡的東牆上,懸挂著慶祝復旦大學校慶一百周年為這位百歲老教授做的鏡框,上面赫然寫著的這樣兩句話。

  老人住北京朝陽門內后拐棒胡同一座不高的樓房裡,遠沒有想象的那樣老態龍鐘,身穿紫紅色的毛衣,益顯精神飽滿。

  舊式的樓房、舊式的家具。干淨整潔、怡然舒適。書房不大,東西牆放著沙發,顯見常有人來訪。西面牆、南面牆門邊、北面牆窗邊,都是書架,裝著不僅是語言文字方面的書,政治、經濟、科技的都有。臨北窗的小書桌上,折疊式台燈、玻璃杯、寫作的筆筒、鋼筆、剪刀、鎮尺等各種文具,一沓有字的沒字的白紙上放著一本復旦大學為復旦百歲校友出的一本書《巍巍上庠百歲星辰》。“這本書一共有9個人,我是小弟弟,排第七位。今天是1月24日,我剛好100歲11天。但是我還能工作啊!”老人高興地向我們介紹著。老教授神採奕奕,走路還很輕便,諸事喜歡自理。

  百歲老人每天在這裡讀書看報寫文章。不過老先生喜歡用“小電腦”,“這是用了18年的帶打印機的老式電腦。”老人邊說邊彎腰拿起用一個包袱皮包著的設備。老先生使用拼音輸入很是快捷。原來,我國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這位世紀老人主持制訂的。1958年以后的小學生入學后首先要學的就是漢語拼音,這也為國際交流提供了方便。

  老人生活很有規律,晚上8點鐘睡覺、早上8點鐘起床,夜裡還要起來。“若說長壽有什麼秘訣,我覺得是隨遇而安,人活著,要有事情做。”為中國漢字的規范化做出重大貢獻的老專家,鄉音雖是難改,但“人活著,要有事情做”的說法、做法,卻是規范的、不變的。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省常州市,后來遷居蘇州。1923年開始就學上海聖約翰大學﹔1925年上海發生“五卅慘案”,隨同全體同學和華籍教授離校,改讀離校師生創辦的光華大學,1927年畢業。1928年至1949年,任教光華大學、江蘇和浙江教育學院﹔任職新華銀行,由銀行派駐美國紐約。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國,擔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1955年10月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會后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提出方案的三原則,方案在1958年公布。主持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制訂,提出正詞法的基本規則和內在矛盾,基本規則在1988年公布。1979至1982年出席國際標准化組織的文獻技術會議,該組織通過國際投票認定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准(ISO7098)。先后共出版書籍20多種,發表論文300多篇。曾擔任第四屆、五屆、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本報記者 許涿 潘衍習 攝影報道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年01月26日 第五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