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聖歸來》以超過6億元的票房成為內地最賣座動畫電影時,卻有幾部國產動畫陷入山寨風波。
近日,國產動畫電影《汽車人總動員》上映后,有觀眾指出,該片從片名、形象設計到海報都是在山寨皮克斯動畫《汽車總動員》。隨后,又有網友指出,7月上映的另一部國產動畫《美人魚之海盜來襲》海報和角色就是迪士尼經典動畫角色的“大拼湊”。
《汽車人總動員》實在太像迪士尼出品的《汽車總動員》,海報上3輛車的外形酷似《汽車總動員》的閃電麥昆、士官長和法蘭斯高﹔其英文譯名“TheAutobots”又和《變形金剛》裡的“汽車人”原名一模一樣﹔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片名中的“人”字被一隻輪胎遮蓋,極容易讓人看成是“汽車總動員”。“我還以為《汽車總動員》重映了呢,差點被這破山寨片忽悠了!”對於外界的質疑,《汽車人總動員》出品方表示接受各方批評,但並未承認抄襲。
《汽車人總動員》陷入山寨風波之后,又有網友挖出了另一部涉嫌抄襲的國產動畫《美人魚之海盜來襲》。光看海報和角色,不少觀眾都會將其與迪士尼的經典童話電影聯系在一起。“看完預告片,覺得是睡美人的衣服套在了美人魚的身上,還換了一個冰雪奇緣女王的發型,人物形象呆板動作僵化,簡直山寨到了極點。”網友“路易撒”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美人魚》的導演在去年推出了一部名為《白雪公主之矮人力量》動畫片,該片起初把主創、出品公司都直譯成英文,在通稿中想方設法和迪士尼等各版本“白雪公主”故事拉上關系,最終上映時卻呈現出拙劣的3D動畫和故事,這部片子去年暑期上映居然也“騙”到了1000多萬元票房。看來,出品方是嘗到了甜頭,今年決定繼續借著迪士尼的招牌吸金了。
國產動畫為何“山寨成風”
業內人士:投資風險低,還能賺快錢
暑期檔出現的“國產動畫山寨門”事件並不是單獨個案。
早在幾年前,國內電視動畫領域便有過一陣山寨狂潮:《寵物小精靈傳奇》山寨《數碼寶貝》、《大嘴巴嘟嘟》山寨《蠟筆小新》、《金甲戰士》山寨《奧特曼》……2011年,一部名為《高鐵俠2011》的動畫片被指抄襲十幾年前的日本動畫片《鐵膽火車俠1998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原作《鐵膽火車俠》中出現的“日本地圖”,居然也幾乎未經修改地被復制到了《高鐵俠》中。
動畫電影領域走山寨路線的也有不少。2012年,有網友曝光“一部國產動畫長片《瓦力》立項計劃拍攝”。當時公布的故事梗概幾乎是照搬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的皮克斯動畫《機器人總動員》(Wall·E),但后來不了了之。
電腦之家網站總編“春卷”給《汽車人總動員》算了一筆賬,“票房雖然隻有幾百萬,但影片搞山寨大大降低了成本,制作水平就像幾十年前的flash,成本低廉,制片方說不定已經賺錢了。”相比之下,如果要做原創的優質動畫片,意味著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風險極大。去年口碑相當不錯、制作精良的兩部動畫電影《秦時明月》和《龍之谷》票房也僅收獲5900萬和5700萬元,均未能賺到錢。近日,《大聖歸來》雖然票房大賣,但影片投資上億元,制作時間長達八年,賺錢著實不易。
還有人給《汽車人總動員》算了一筆賬,影片上院線公映能獲得政府25萬元的補貼,如果能獲得動漫獎項,補貼還將更高。南京某動漫人士對記者透露,“為了獲得補貼還不虧錢,很多動漫企業根本不要創意,就把很多日本歐美優秀的動畫片拿來重做一遍,極大地壓縮了成本,就算沒能從電視台、電影院獲得回報,政府的補貼都能讓他們活下來。”
對於國產動畫的山寨現象,動畫導演陳廖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總有人問中國動畫和優秀的國外動畫差距在哪裡,有人說創意,有人說技術,有人說資金實力……要我說就是小聰明太多,肯花時間踏踏實實真誠付出的太少,但沒有一個行業長遠成功是靠耍小聰明做到的。”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