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諾獎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作品盤點 被稱"聲音小說"

2015年10月08日19:09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10月8日電 (王鶴瑾、易瀟)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白俄羅斯作家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她以基於上千次採訪寫成的記錄性小說——記錄從二戰到普金時代蘇維埃歷史及心理變遷的系列小說,總稱為“烏托邦之聲”——而為國際文壇所矚目。評委會給予的授獎詞是“她的復調式書寫,是對我們時代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阿列克謝耶維奇是白俄羅斯著名作家、記者,1948年出生於烏克蘭,成長於白俄羅斯,畢業於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她走出校園后,曾在幾個當地報紙任職記者,然后在明斯克(白俄羅斯首都)一家文學雜志任記者。2000年至2010年,她離開白俄羅斯,住在巴黎、哥德堡和柏林。2011年,她又回到明斯克。

阿列克謝耶維奇自1985年開始出書,反映生態危機,揭示戰爭的殘酷,其代表作品有寫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寫戰死在阿富汗的蘇軍士兵的《錢棺材》,反映蘇聯愛國戰爭中女性命運的《戰爭中沒有女人》等。她的作品被認為是“聲音小說”,通過採訪一系列人物,用他們的故事、身世和敘述來還原和反映歷史。阿列克謝耶維奇以其紀實性文學作品最為著名,作品引進中國的有《戰爭中沒有女性》、《鋅皮娃娃兵》、《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

《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白俄)阿列克謝耶維奇 著,王甜甜 譯(資料圖)

代表作《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

內容簡介:1986年4月26日,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反應堆發生爆炸,鄰近的白俄羅斯居民失去了一切。一些人當場死亡,更多的人被撤離,被迫放棄一切家產。成千上萬畝土地被無污染,成千上萬的人因20噸高輻射核燃料泄露而感染各種疾病。阿列克謝耶維奇用三年時間採訪了這場災難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達災難現場的救援人員的妻子、有現場攝影師、有教師、有醫生、有農夫、有當時的政府官員、有歷史學家、科學家、被迫撤離的人、重新安置的人、還有妻子們祖母們……阿列克謝耶維奇將向世人呈現這個“中毒”世界裡的驚人事實。每個人不同的聲音裡透出來的是憤怒、恐懼、堅忍、勇氣、同情和愛。為了收集到這些第一線証人們的珍貴筆錄,阿列克謝耶維奇將自身健康安危拋之腦后,將他們的聲音繪成一部紀實文學史上令人無法忘記的不可或缺的作品,並籍此期盼同樣的災難絕不再重演。

下一頁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