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春節起,50個海外主要城市的觀眾將與國內觀眾一起看到國內外同步上映的優秀國產電影——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全球上映 "普天同映"啟動海外新征程

本報記者 劉 陽
2016年01月14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普天同映”,啟動中國電影海外新征程(深聚焦)

 

  2016年春節,在全球四大洲、50座城市的主流院線,觀眾可以看到與中國內地同步上映的春節賀歲檔電影《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策劃指導、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和華獅電影公司執行的“普天同映”中國電影海外推廣計劃啟動的第一步。

  今后,每月將有至少1部國產影片在這些城市主流院線與國內同步上映,越來越多的外國城市也將加入進來,身處這些地區的觀眾將與身在中國內地的觀眾一起,觀看到更多優秀的中國電影。

  國產電影海外發行的轉折點已經到來

  “之所以啟動‘普天同映’計劃,是因為中國電影的海外發行業務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中國電影的海外征程已經到了必須加大步伐的時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說,“中國電影必須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2015年,中國國內電影總票房達440.69億元,其中國產片份額達61.58%。當前,在強大的好萊塢面前,能夠在本土市場上獲得國產片明顯優勢的國家可謂鳳毛麟角,中國則是其中之一。然而,與這一傲人的成績相比,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則令人尷尬——同樣是2015年,國產影片海外銷售收入僅27.7億元,盡管已同比增長48.13%,但卻僅佔內地國產電影票房的10%。

  中國電影在海外真的沒有市場嗎?

  “研究發現,中國電影在海外的受眾實際上是很多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黎瑞剛認為,分布在全球的4500萬海外華人對來自中國本土的當代娛樂文化的消費需求非常旺盛,尤其是當前,隨著海外留學生的增加,海外華人的結構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說普通話的新移民人口比例增大,華人受教育程度全面提高,這些都為國產影片在海外的發行提供了觀眾基礎。

  此外,隨著微信、微博等移動互聯網通訊工具的普及,身在不同國家的人與人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及時,遠在海外的華人更希望在與國內的親人、朋友觀看了同步上映的國產影片后進行討論,關於電影的交流成為他們之間相互增進情感交流的方式與渠道。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外國民眾對中國文化有著強烈的獵奇心理,觀影是他們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2012年初,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每年引進的美國分賬大片由20部增加至34部,這在當時被視為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以來受到的最大挑戰。然而,4年過去,中國電影產業不僅沒有被進口大片擊垮,反而在其刺激下獲得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開放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了更大幅度的增長。

  “在2017年WTO協議到期后,內地市場逐步開放,更多的國際電影將進入中國市場,國產電影面臨的國際化競爭將更加激烈。當下,快速提升國際化意識,適應全面國際化的市場氛圍,是國產電影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普天同映’計劃正是推動中國電影在海外發行上主動出擊,使其快速具備應對全球化競爭的意識與能力。”黎瑞剛說。

  缺乏海外發行渠道是最大障礙

  海外銷售收入低,一直是近年來中國電影的軟肋。據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電影產量超過500部,但隻有不到10%的影片在海外市場發行。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謝力認為,中國電影的海外銷售一直呈“三少”現象:海外票房少、連續增長少、進入海外主流院線的中國影片少。2014年,中國國產片票房為161.55億元,而國產影片的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僅為18.7億元。2012年,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加在一起才隻有10.63億元,相比2011年的20.46億元反而下滑了近一半,與2010年的35.17億元更是相差甚遠。

  華獅電影公司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一家專門從事中國電影海外同步發行業務的公司。據華獅總裁蔣燕鳴介紹,華獅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來已連年虧損共約400萬美元。“在北美上映的中國影片票房最好成績不到50萬美元,絕大部分片子隻在幾十萬甚至幾萬美元。而且通常影片在北美上映影院數都不超過50家,很多影片隻在五六家影院上映,票房慘淡。”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北美地區上映並產生票房收入的約150部華語影片中,票房最高的依然是2000年上映的《臥虎藏龍》,該片也是北美歷史上票房最高的外語片。最低的是《搜索》,上映12天僅有1067美元入賬。

  2012年,萬達集團收購了北美第二大院線AMC,並先后發行了《人再囧途之泰囧》、《狄仁杰神都龍王》和《十二生肖》3部影片。但是,坐擁院線並不等於就可以控制市場走向和影院排片,市場機制下,影院的排片仍然主要取決於票房銷售和上座情況。由於受眾定位不明確、缺少宣傳推廣等原因,萬達發行的3部影片票房都不夠理想,即使成龍主演的《十二生肖》最終進賬也隻有區區10萬美元。

  “中國電影海外票房不佳,主要是因為中國電影的故事和表現方式不易被外國人接受。”謝力分析,以北美為例,美國六大公司每年推出100部以上的電影,其他小的制片公司還會推出300—400部電影,但北美平均每人每年隻會看6部電影,對於美國觀眾來說,看電影首選還是美國本土片。而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上以“小鎮青年”為主要目標觀眾創作的影片則進一步增加了海外觀眾對影片的接受困難。“事實上,‘古裝+功夫+武俠’仍然是中國電影在海外的獨特文化標簽。”

  此外,他還指出,缺乏海外發行渠道也是影響中國電影海外銷售的最大障礙。國產影片要提高海外銷售能力,除了自身實力需進一步提升外,中國發行方還需在海外當地設立發行公司,搶佔市場,以形成良好的大眾口碑,推動中國電影進入海外主流院線的排片。

  尋找中國電影新的增長點

  “推進國產電影制片方的國際化意識、提升國產電影在海外的票房和認可度、通過電影向全球傳播中國文化,是從‘普天同映’計劃開始搭建中國電影海外發行平台的三大初衷。”黎瑞剛說。但是,當前存在的困難是明顯的,“在全程由中國公司實現海外發行的國產影片中,暫無票房成功的先例,使得在與海外院線的分賬模式上缺乏議價空間,進一步使影片發行成本上浮。”

  他還指出,國產影片的質量還處於成長階段,當下的大多數影片仍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目前國產影片的題材、類型、故事結構等主要針對國內觀眾,這使得國產影片在海外的受眾有限,是取得高票房收益的障礙。形成國產電影制作方的國際化意識需經歷一段時期,預計在平台搭建的初期,海外票房收益較小,短期內難以覆蓋發行成本。

  當然,機遇也同樣存在。“雖然中國電影在海外上映的影院不多,但去年以來,一些影片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現象,尤其是一些青春題材的影片,留學生們的觀影熱情非常高,畢竟他們也跟國內的年輕觀眾一樣,都是華人,都追求網絡流行文化。”蔣燕鳴說,在《港囧》《夏洛特煩惱》等影片的帶動下,華獅在2015年實現了年度盈利。“雖然公司整體還處於虧損狀態,但年度的盈利已經預示著海外華人的觀影需求有待釋放。”

  蔣燕鳴還發現,在每一場中國電影的放映中也開始出現外國觀眾。“一般每場放映裡的外國觀眾佔到15%左右,在一些建有孔子學院的城市,人們對中國電影顯然更感興趣,外國觀眾的上座率也就會更高。”

  “但不論是‘普天同映’計劃還是今后海外發行平台的進一步完善,我們都不可能單純依靠佔領終端的方式將中國電影強加於海外觀眾。”黎瑞剛說,“我們採用完全市場化的做法,與海外院線和影院進行票房分賬,通過在海外華人聚居地同步上映國產影片的方式,逐漸突破局限,在全球范圍同步發行中國電影,形成可控的發行網格和渠道,逐步建立國際認同的標准和體系,讓中國電影充分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吸引大量資本流入中國電影市場,全方位助力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

  “新的海外發行業務的啟動,就像十幾年前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之初一樣,我們面對的基礎雖然是薄弱的,但是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並且也正在累積和具備這樣的實力。”張宏森說,“從全球同步上映中國電影到建設自己的全球發行體系,主要覆蓋人群由華人群體逐步擴展到全球影迷,‘普天同映’的最終目標,就是要運用資本的力量、市場的手段,進一步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增進全球華人的認同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顯示中國文化的親和力。這正是中國電影下一個十年應當肩負的責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14日 17 版)

(責編:王鶴瑾、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