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贛南鬧紅:改變了那塊土地的命運 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李青鬆
2016年04月11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贛南鬧紅(紅色家園·征文)

  當年,在紅色蘇區,把暴動和革命的事情叫做“鬧紅”。

  蘇區,是蘇維埃區域的簡稱,也叫紅區。什麼是蘇維埃呢?蘇維埃是個外來詞,俄語的譯音,就是“代表會議”或者“會議”的意思。那就直接叫“代表會議”或者“會議”得了唄!不行,當時的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一個分部,共產國際總部在蘇聯,實際上就是蘇聯布爾什維克黨在領導著共產國際,叫什麼是由共產國際決定的。何況,當時黨中央的主要高層領導也都是從蘇聯回來的,帶有濃厚的蘇聯色彩必是不可避免的了。

  贛南史稱“南撫百越,北望中州,據五嶺之要會,扼贛閩粵湘之要沖”。贛南曾是紅色蘇區。紅色蘇區就是紅色根據地,紅色根據地就是紅色政權存在的地方,紅色政權存在的地方就是共產黨說了算的地方。

  贛南蘇區的創建始於1927年,是依托農民武裝暴動后割據的幾個小塊紅色區域發展起來的。那些區域都是國民黨反動政府失去控制的地方,不是不想控制,是一時忙於對付軍閥混戰,騰不出手來控制,於是就出現了真空,出現了盲點,於是,那些地方就被共產黨領導下的窮苦人“鬧紅”了。

  當時的贛南蘇區有多大面積呢?——土地面積不到四萬平方公裡,人口二百八十萬人。就贛州而言,這也不是個小數目了,因為贛州現有的十八個縣區那時均為中央蘇區,其中“全紅縣”就有十三個。紅都,就在贛州的瑞金。瞧瞧,整個贛南一片紅了。紅色向四周不斷蔓延,贛閩粵邊區也都紅了起來。

  共產黨領導下的赤衛隊、農會、工會、婦女會、兒童團都是“鬧紅”的組織。鳥銃、長矛、梭鏢、大刀、紅纓槍等家什,操在手裡就是“鬧紅”的武器,威風凜凜、亮光閃閃,殺敵,打白狗子,跟土豪劣紳討還血債一點也不軟。

  毛澤東喜歡紅色。毛澤東的詩句中多有紅色出現。“贛水那邊紅一角”“紅旗越過汀江”“風展紅旗如畫”“萬木霜天紅爛漫”。紅色是革命的代名詞,共產黨指揮的軍隊叫紅軍,中共中央刊物叫《紅旗報》,中國工農紅軍軍報叫《紅星》。紅色,在中國大地上終於有了自己的政權。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人民政府在贛南瑞金成立,毛澤東當選為蘇維埃共和國主席。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內設外交、軍事、土地、內務、財政、教育、司法、勞動、工農檢察九個部和國家政治保衛局。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管轄著全國的蘇區。

  葉坪鎮出乎意料的美麗。一棟棟黃牆灰瓦的老房子在一棵棵古樟樹的掩映下,顯得淳朴、穩重、祥和而寧靜。

  史料記載,蘇區時期,這裡參軍參戰的贛南兒女就有九十三萬人,佔當時贛南人口的三分之一,為革命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十萬八千二百二十二人,佔全國烈士總數近百分之八。在二萬五千裡長征中,平均每公裡就有三位贛南子弟倒下。

  紅軍主力長征后,國民黨軍隊進行瘋狂屠殺,僅瑞金被殺害的人口就達一萬八千人。你不是“紅都”嗎?你不是“鬧紅”嗎?這回讓你見識見識真正的紅。於是,許多地方成了“血洗村”“無人村”“寡婦村”,不少家庭慘遭滅門。國民黨相關材料也有記載,在“清剿”區,無不焚燒之屋,無不殺之雞犬,無不伐之樹木,無遺留之壯丁。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一直惦記著中央蘇區。1951年8月,他派內務部部長謝覺哉率團前往慰問並向贛南人民贈送了他的親筆題詞“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如今,毛澤東親筆題詞的手跡作為重要文物,存放在贛州歷史博物館裡。

  某年,我隨一個作家採訪團走進贛州博物館,看東看西,一件一件展品端詳得仔細,我在那裡徘徊良久,最后在毛澤東的題詞前駐足,陷入久久的沉思。

  “這個,將來我們是要還的。”

  1929年2月8日,毛澤東和朱德帶領紅四方面軍從井岡山來到瑞金大柏地,一路被國民黨軍隊劉士毅部追趕。為了甩掉敵軍,毛澤東決定在大柏地打一仗。可是打仗之前總得讓戰士們吃頓飽飯啊!無奈,就跟老百姓打借條借糧,毛澤東拿著借條說:“這個,將來我們是要還的。”有的老百姓不在家,回家揭開米缸、鍋蓋一看,裡面都留有字條,上面寫著紅軍不得已吃了什麼什麼食物,價值多少,因一時付不了錢,以后一定如數歸還。囑咐房屋主人妥善保管好字條,以作日后還錢憑據。老百姓都不敢相信,說世上哪有這樣的軍隊啊!可留下的字條上又都真真切切地寫著呢,大家隻好將信將疑。

  吃了飽飯的紅軍戰士打仗果然英勇,殺敵不要命,戰斗取得勝利。然而,未及休整,紅軍部隊很快就揮師閩西,人影都沒了。老百姓手裡拿著借條,罵聲不絕,有的干脆撕了,他們以為紅軍比白軍好不了多少。哪知三個月以后,紅四軍重返大柏地,紅軍專門在一棵古樟樹下召開群眾大會兌現借條,已經把借條撕了或丟棄的,隻要說出數目,紅軍照數給款,分文不少。毛澤東親自出席兌現大會,他拿著借條,晃了晃,說:“我說過,這個,我們是一定要還的。紅軍從來說話算數。”老百姓豎起大拇指,說,紅軍確實是自己的隊伍,有借有還,紅軍是好隊伍啊!

  然而,當時的中央由一些從蘇聯回來的年輕人主政,他們一心要進攻中心城市,嘲笑毛澤東是山溝溝裡的土包子,說山溝溝裡出不了馬列主義。毛澤東還是很有些膽識的。他說,一定要把打大城市“放在腦后”,“比腦后還要腦后,叫做放在屁股后”。

  毛澤東經過一次次血的教訓,加上對中國國情的深刻把握,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然而,毛澤東被孤立了。但毛澤東沒有氣餒,沒有頹廢。相反,他在觀察,在思考,在等待。窗外是高大的古樟樹,枝葉繁茂。偶有小鳥在樹上跳來跳去,眼睛眨呀眨呀地,不時偷窺一眼窗內正在思考的毛澤東。在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雖然失去了在黨內的領導職務,但正好可以有大量的時間讀書和搞調查研究。他說:“1932年秋開始,我沒有工作,就從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收集來的書籍中,把有關馬恩列斯的書統統找了出來,不全不夠的就向一些同志借。我就埋頭讀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讀了這本,又看那本,有時還交替著看,扎扎實實下功夫,硬是讀了兩年書。”

  讀書之余,瘦高的毛澤東身背斗笠,腳穿草鞋,深入蘇區農村,做了大量細致入微的調查。在這裡,毛澤東寫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對本本主義》《我們的經濟政策》《關心群眾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等著名的篇章。光一個《尋烏調查》就有五章三十九節,八萬多字。我們熟知的《反對本本主義》,就是他當時所寫文章《調查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在那時,毛澤東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政權”等一系列主張。

  贛南鬧紅改變了那塊土地的命運,改變了那塊土地上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也最終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我站在八境台上眺望章江、貢江,它們在龜尾處匯合成浩浩蕩蕩的贛江,奔氣量巨大的鄱陽湖而去,奔煙波浩渺的長江而去。我注意到,八境台下邊的龜尾處恰好有幾棵巨大的古樟樹相擁相抱。古樟樹上空的雲朵,悠悠幻化出各種圖案,就像一部循環播放的懷舊電影,將一些紅色經典的故事反復呈現。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11日 24 版)

(責編:王鶴瑾、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