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海棠》的美喂不飽觀眾 陷入"神作"還是"爛片"漩渦中

2016年07月12日15:51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大魚海棠》的美喂不飽觀眾

上映四天,電影《大魚海棠》的票房已經超過2.6億,成為國產動畫的又一部現象級作品。不過,該片也陷在是“神作”還是“爛片”的口碑漩渦中。各執己見的網友們為此爭得不可開交,而《大魚海棠》的票房也在爭議中越炒越熱。

不少觀眾直言被其畫風“美哭”。不過,也有評論認為其畫風有抄襲日本動漫之嫌,“大雜燴的上古傳說做襯、日漫做面,整塊料太鋪張,不像漢服倒像和服”。

和大多數國產電影一樣,最讓觀眾失望的依然在於故事本身。《大魚海棠》無論是主角的人物設定、故事的節奏把握乃至情感的鋪陳醞釀,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尤其是三角戀的故事主線,明顯撐不起影片的宏大格局。還有網友認為影片“三觀不正”:“《冰雪奇緣》裡,愛能令大地回春﹔《哈爾的移動城堡》裡,愛能破除詛咒﹔我們的《大魚海棠》裡,愛要讓全村陪葬。”

此外,有一種評論認為,《大魚海棠》“過度販賣情懷反讓粉絲失望”。片方反復強調“歷時12年創作堅守夢想”、“吸引4000名網友眾籌”……大打情懷牌,檔期也一推再推,預告片遲遲不放出,吊足影迷胃口。但宣傳手段雖然有效,其負面效果也顯現,預期過高引起口碑崩塌。正是因為上映前《大魚海棠》被打上了“國產動畫良心”、“繼《大聖歸來》后又一部裡程碑式作品”等種種標簽,才導致不少觀眾看完后大失所望。而反觀去年的黑馬《大聖歸來》,其實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作品,但因為前期宣傳低調反而獲得“自來水”的追捧走上逆襲之路。 J203

構建了一個美麗卻失敗的世界

在《大魚海棠》開畫上映的周末,我的朋友圈裡收到了兩種觀后反饋,一類是對畫面之美贊不絕口,一類是對故事之糟怒其不爭。即便批評者,也往往會首先認可《大魚海棠》精良的制作在國產動畫已屬上乘﹔即便贊譽者,也無法否認其敘事上的硬傷,只是認為這並不重要而已。圍繞《大魚海棠》的爭論,已經成為一場值得玩味的電影現象。

且不說12年磨一劍的不易與千人眾籌的情懷,《大魚海棠》作為一個帶有神話色彩的動畫片,卻沒有借用任何成型的故事與角色,這首先是一個值得贊頌的出發點,足以體現了創作者希望蹚出一條新路的勃勃野心。然而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對於這樣一部影片,構建一個能使人信服、可以自圓其說的虛幻世界可謂是首要任務,也是一切人物和情節賴以生發的基礎,《大魚海棠》之所以立意深遠但敘事慘敗,很大程度來自於這個虛幻世界的漏洞百出。

我們不妨來看看《大魚海棠》制造的世界,在影片開頭,畫外音即對主角所在的群體進行了定義:“我們既不是人,也不是神,我們是其他人。”或許創作者覺得這是一句抖機靈的俏皮話,然而對於觀眾來說,這是一句信息量為零的旁白,“其他人”的含義無法讓觀眾在記憶中搜索貼切的概念,但影片又沒有提供更多的介紹信息,觀眾在一片懵懂中進入了這個世界。原來這是一個混搭的世界——他們和人一樣長著鼻子眼睛嘴,穿著衣服,住著樓房,吃著糧食,但他們似乎又跟人不一樣,他們的成年禮必須變成一條魚,去人類世界游覽七天再返回。

故事從這裡開始就已經不成型了,這到底是一些什麼生物?他們世界的運轉規律是怎樣?他們在生物鏈上到底比人類高級,還是比人類低級?

《大魚海棠》自詡承襲了中國傳統文化,許多角色名稱也來自於傳統神話。在中國神話體系中,有著人、神、鬼、妖四個已經成型的世界,以人為參考系來看,神仙高高在天庭,鬼怪隱匿在地府,妖精則共存於人間,《西游記》即是巧妙地勾連起這幾個世界,建立了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系,從而塑造出上天入地介乎於人神之間的孫悟空,演繹出精彩紛呈的故事,並為后代的各類改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無論是影視劇還是動畫片,隻要亮出《西游記》的底牌,人們會自動連接這幾個世界的設定,無須贅言。《捉妖記》借用中國志怪故事中常見的人妖共生的空間來鋪設情節和角色,也很容易讓觀眾接受設置。

但是《大魚海棠》的創作者有些貪心,他們不肯照用現成的神話空間,而要去構建一個新世界,然而他們野心頗大卻能力不足,致使這個世界充滿著層層矛盾。比如,這個世界的文明程度高於人類還是低於人類?如果高於人類,為什麼他們進入人間還要害怕與人類接觸?如果低於人類,又為何擁有掌管人死后靈魂的機構,並可以為人類續命回春?

整個故事的轉折點在於“鯤”復活后帶來的洪水災害。制造一個極端困境來凸顯主要角色頑強的意志與真摯的情感,這本是常見的編劇套路,但影片到最后也沒有交代這場洪水因何而來,又因何而止﹔已經死了化為大樹的爺爺,卻比所有活人還法力無邊,這些設定無不挑戰著觀眾既有的常識,背后缺乏合理的邏輯支撐。

至於片中的三個主角“椿”、“鯤”、“湫”的關系,影片處理得顯然也流於俗套,他們始終處於犧牲自己給別人續命的無限循環之中,行為沖動且缺乏足夠動因,編劇刻意營造舍己救人的感動,卻缺乏足夠真實的鋪墊,再加上“我把你當哥哥”這樣蒼白的台詞,這就不免讓人感到,編劇實在是想一出是一出,在強行推動劇情的同時,實際上已經放棄了對虛幻世界的構建,因此當片中的虛擬世界淪為一片汪洋之時,整部影片的敘事基本也塌方了。

《大魚海棠》的視覺之美已經被廣泛認可,所以觀眾對於其角色、劇情、邏輯提出多麼苛刻的意見,我認為都不過分。對《大魚海棠》的苛責,也正是對國產動畫可以做得更好的一種期冀與信心。 (記者李俐)

快評

“三觀”不適合孩子看

為什麼總有一群人對動畫電影情有獨鐘?就是因為它在現實之外,為我們構建出了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比如《瘋狂動物城》展現了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的和諧相處,《頭腦總動員》帶我們鑽進大腦深處和情緒一起冒險,《千與千尋》讓我們跌入充滿靈異的夢境無法掙脫……而《大魚海棠》所描繪的這個新世界顯然更有中國韻味。無論是土樓、梯田、雲海這些典型的中國式景觀,還是那些出自於《山海經》、《列仙傳》、《搜神記》等古籍中的奇幻角色,都讓中國觀眾感到既熟悉又神秘。

然而,在搭建了如此宏大而美麗的新世界,描繪了眾多擁有神奇法力的“其他人”之后,當我們開始期待這個神秘世界裡究竟會發生些什麼奇妙的故事時,編劇卻一下子把觀眾拽回了現實。掌管海棠花開的椿為報答人類少年鯤不惜逆天而行,風家族的湫則以性命為代價成全了他一直暗戀的椿,說白了,就是一場青春期少男少女純情而盲目的三角戀。

擁有了國產動畫難能可貴的宏大世界觀,故事的格局卻小到與之無法匹配,這就是《大魚海棠》為何無法承擔起“國漫崛起”如此重擔的原因所在。講不好故事,似乎永遠是國產動畫的死穴。可以看得出來,導演是拼了命地想把作品往深刻裡寫,想要借這個世界談生死、談輪回、談自由,但所有的主題都隻靠畫外音念出來,無法通過故事本身來傳遞,隻能說是創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編劇梁旋說過,《大魚海棠》源自他的一個夢。有時候,夢境中的世界無比瑰麗,但醒來以后,你會發現,它很難用語言去描繪。對於從清華大學熱能動力專業退學、半道自學成才的梁旋來說,編劇這門課還需努力深造。

其實,三角戀寫好了也可以成為愛情經典,但在《大魚海棠》裡,不管三位主角怎麼為彼此犧牲,都很難讓人感動得起來。這是人物刻畫的失敗,也源於情感沒有鋪墊到位。尤其是女主角椿為了救鯤,不惜讓自己的親人和整個世界遭遇滅頂之災,這樣的愛著實很難讓人認同。但椿爺爺真的是這樣教育孫女的,“隻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對和錯都是別人的事”,這樣的心靈雞湯真的不怕教壞小朋友嗎?隻要出發點沒有錯,就可以不顧別人的死活和社會的責任?

我不喜歡用“三觀不正”來評價一部電影,畢竟電影不是教科書,但對於面向小觀眾的動畫電影來說,確實要考慮其價值觀的積極性和普世性。更不用說片中三位主角一遇到問題,就隻能想到拿生命來做交易,小朋友們千萬不要隨便效仿。

當然,《大魚海棠》在畫面和音樂上的美是不可否認的,但這並不能掩蓋其華麗外表之下混沌的靈魂。這顯然不是一部爛片,但也絕不是一部足以改寫中國動畫歷史的電影。不過,從網絡上它的話題之高足以看出,中國觀眾對國產動畫愛之深、責之切。盡管《大魚海棠》留下了很多遺憾,但我仍然期待續集,期待那個美麗的新世界能再次開啟,帶我一同入夢。J203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