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興衰與早期歐洲地圖上的中國

2016年10月21日08:39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絲綢之路興衰與早期歐洲地圖上的中國

  龔纓晏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通向外部世界的交通大動脈,它由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構成。絲綢之路不僅是貨物轉運、人員往來、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知識傳播的通道。公元前2世紀末,古代希臘、羅馬人通過陸上絲綢之路首次獲知中國。他們把絲綢稱為“賽裡斯織物”,將東方盛產絲綢的民族稱為“賽裡斯”。一般認為,“賽裡斯”一詞源自漢語“絲”的讀音。在古代歐洲人的心目中,賽裡斯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公元1世紀的羅馬學者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寫道,賽裡斯有一種獨特的樹木,上面長有絨毛﹔賽裡斯人先用水將絨毛弄濕,然后將它們梳爬下來,最后做成賽裡斯織物,賽裡斯人“身材要比一般人高,長著紅頭發,藍眼睛”,可以活到140歲。

  到了公元1世紀中期,地中海地區的人們又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模糊地知道東方有個被稱為“秦尼”的國度。最早記載“秦尼”的是《厄立特裡亞海航海記》。這是一部用希臘文撰寫的航海指南和貿易手冊,書中寫道:越過印度恆河地區繼續向北航行,“在大海盡頭的最北端”,有個叫做“秦尼”的地方,那裡盛產各種絲綢。顯然,這裡所說的“秦尼”就是指中國。不過,這部著作並沒有提到賽裡斯,更不知道這個“秦尼”與“賽裡斯”都是指中國大地。

  公元2世紀,托勒密不僅努力探究“賽裡斯”與“秦尼”之間關系,而且還在地圖上將它們表現出來(圖①)。托勒密在他用希臘文撰寫的《地理學》中提出,“賽裡斯”位於亞洲的東方,群山環抱﹔“賽裡斯”以北及以東地區,都是未知的土地﹔南部邊界的西段與印度接壤,東段與秦尼接壤。托勒密進而認為,“秦尼”以東是未知的土地,它的南面一直越過赤道,然后向西延伸,最終與非洲大陸相連,這樣,印度洋就成了一個被陸地環繞的巨大湖泊。顯然,托勒密的東亞地理知識得自傳聞,充滿了錯誤。在托勒密所繪制的世界地圖上,同樣繪有“賽裡斯”(Serica region)和“秦尼”(Sinarum region),其中“賽裡斯”被標繪在亞洲東部的內陸地區,“秦尼”則一直延伸到赤道以南。

  公元220年,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了長達300多年的分裂時期。進入3世紀后,羅馬帝國發生了嚴重危機。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以希臘語為共同的語言。西羅馬帝國以羅馬城為首都,以拉丁語為共同的語言。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在歐亞大陸東西兩端大規模動蕩的歷史背景下,中國通向地中海地區的絲綢之路中斷了。歐洲人再也無法獲得新的東方地理知識,隻能重復前人的種種傳說。同時,隨著羅馬帝國的衰亡,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不斷降低。從4世紀末開始,在流行拉丁語的西歐,作為環地中海地區學術精華的希臘文化已經消亡了。就地理學而言,托勒密的《地理學》被遺忘了,希臘文著作所記載的“秦尼”也被遺忘了,他們隻知道保留在拉丁文著作中的“賽裡斯”。

  西羅馬帝國滅亡后的西歐,基督教在精神文化領域一統天下,基督教的《聖經》不僅是信仰的權威,同時也是地理知識的主要來源。根據《聖經》,再加上殘存下來的一點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知識,中世紀的西歐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地圖,即“世界輿地圖”。現存的中世紀“世界輿地圖”約有1千幅,其中多數沒有提到中國,隻有在少數幾幅地圖上,才可以找有關中國的一點內容,而且內容貧乏,僅出現“賽裡斯”,而沒有提及“秦尼”。比較典型的是被現代學者稱為《普羅旺斯地圖》的地圖(圖②)。

  《普羅旺斯地圖》是一本抄本中的插圖,時代為12世紀。圖中,大地被畫成圓形,就像拉丁字母O一樣,大地周邊則是循環相通的廣闊海洋。大地中間,橫、豎相接的兩條水系,構成了T字形結構。其中T字橫臂左側是塔納伊斯河,右側是尼羅河﹔T字的豎條是地中海。全圖中,東方朝上,T字橫臂的上方是亞洲,右下方是非洲,左下方是歐洲。亞洲的面積,幾乎是歐洲與非洲的總和。我們把這樣的地圖,稱為T-O地圖。T字的橫豎交叉處上方,出現了一個三角形,裡面的文字是“沼澤”,指的是亞速海一帶。O形的大地外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畫著一個十字架。正東方的繞地大洋中,還有個十字架,它的下面,亞洲最東方的陸地上,有個小圓圈裡面寫著的是“天堂”。天堂下方,就是印度。天堂的右下方(東南方),有兩條叉開的河流,其中右側(南側)的河流是尼羅河。“賽裡斯”(Seres)就位於尼羅河的左側(北側)。與“賽裡斯”隔著尼羅河遙遙相望的,則是埃及的一些城市了。這幅地圖所描繪的中國(賽裡斯),在地理位置上顯然是錯誤的。有的地圖還要簡單。例如,在另一幅12世紀抄本的插圖中(圖③),也是T-O地圖,東方朝上。但圖中沒有圖形,隻列出世界各地139個民族的名稱。在“亞洲各民族”中,就有“賽裡斯人”(左起第三欄、自上而下第三行Sereseos)。根據這幅地圖,根本不可能知道“賽裡斯人”生活在世界的什麼地方。歐洲中世紀地理知識的退化,由此可見一斑。

  上面這些歐洲早期地圖說明:絲綢之路的興盛,促進了知識的繁榮﹔相反,絲綢之路的衰落,導致了知識的退化。隻有通過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才能推動人類知識的進步。(作者為寧波大學歷史系教授)■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