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戲曲“像音像” :在精益求精中傳承戲曲藝術

2017年03月29日11:25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3月22日,京劇葉派代表性傳承人葉少蘭在戲曲“像音像”工程座談會上,談到自己錄制《西廂記》時,有一處表演跟唱腔合不上,出不來舞台上的效果,前前后后錄了20遍才覺得滿意,葉少蘭說“像音像”讓他體會到了戲曲藝術精益求精的重要性。

葉少蘭所說的戲曲“像音像”工程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國家工程。該工程選取當代戲曲名家及其代表性劇目,先在舞台取像、后在錄音室看像錄音、再由演員本人為自己的錄音配像的方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反復加工提高,以留下最完美的藝術記錄。

“像音像”因何而來?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將“做好戲曲像音像工作”作為“滋養文藝創作”的重點任務之一,這是繼2015年7月《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實施中國京劇像音像集萃計劃”和2015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要求“做好京劇‘像音像’工作”之后,中央層面關於“像音像”工作的第三次表述,也預示著“像音像”由京劇擴展至其他地方劇種。

作為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深刻變革,很多珍貴劇種因老一輩傳承人的逝世而逐漸消亡,如何保護和傳承戲曲藝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保護傳承豐富多元的傳統戲曲資源,開展戲曲的數字化工作十分必要。

而將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的“像音像“工程,不僅可以用於資料保存和廣大群眾觀賞,還可為廣大戲曲愛好者和青年學生提供直觀精准的戲曲傳習教材,對促進戲曲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呂育忠介紹說,2016年,文化部成立了京劇“像音像”工程辦公室,組建了京劇“像音像”工程專家指導委員會,同時制定了工程的標准,在全國范圍內對60歲以下獲得文化表演獎和梅花獎的候選人中優中選優,遴選出了本批102名演員,127部劇目,並計劃在“十三五”期間錄制350部京劇劇目。

新老藝術家眼中的“像音像”

對於親身參與“像音像”工程的藝術家來說,“像音像” 既是一份榮耀,也是一種責任。在他們眼中,質量是“像音像”工程的生命,演員要帶著對前輩創作的敬畏之心去錄制精品。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葉少蘭用了“講究”來形容他眼中的“像音像”。在他看來,京劇被稱為國粹第一體現就是“講究”, “像音像”必須做到處處講究。葉少蘭說:“高標准、嚴要求要永遠成為這次“像音像”的主題,永遠要牢記沒有質量就沒有精品。”

“像音像”工程不隻在京劇上實踐,評劇也在不斷的摸索經驗為“像音像”由京劇擴展到其他地方劇種打好頭陣。

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團長王冠麗說起了白派一出看家戲《珍珠衫》的錄制,“《珍珠衫》這出戲已經演過150多場,但這麼熟的戲同樣也要靜下心來認真的研究唱腔,認真的排戲。”王冠麗覺得,作為演員能錄制自己不留遺憾,能代表自己目前水平的戲實在是太幸運了。

雲南省京劇院副院長朱福談到了自己參與錄制的《周仁獻嫂》,他說:“當我看到錄像后是非常高興和激動的,這次的錄像無論是從音樂、唱腔、念白、身段、表演等方面都比以前的演出有了較大的提升。”

“像音像”的未來任重道遠

戲曲“像音像“工程的持續推進離不開學校教育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傳習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更離不開全社會重視戲曲、關心支持戲曲藝術發展的良好環境的培養。

為了擴大戲曲藝術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央視戲曲頻道還創立了新欄目“中國京劇像音像集萃“。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總監曹毅介紹說,自欄目開播以來,收視一直在持續的攀升,根據索福瑞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周兩期節目大概約有1000萬的收視人群。

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巴圖表示,“像音像”工程應該全方位的作為不同層級戲曲人才培養的經典教材,用經典來培育青年人的成長,用現代的經典決定青年人未來的形象、面貌。同時,“像音像”工程所體現出的對待傳統藝術的態度對於傳承戲曲文化基因,塑造未來戲曲人才精神的品質也十分重要。

今后,戲曲“像音像”工程仍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正如新老藝術家所期待的那樣,“像音像”工程實施中,每個細節的精益求精,每個環節的環環相扣,最終能讓這些弘揚戲曲的行為匯聚成推進戲曲事業進步發展的洪流,讓戲曲藝術的魅力和價值深入人心並惠及子孫后代。(李珧) 

(責編:陳苑、黃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