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文化,幸福生活的精神滋養

2017年10月18日09:1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化,幸福生活的精神滋養

【砥礪奮進的五年·我們的獲得感】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文化擔當,把文化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文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深刻變革,文化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文化,成為老百姓幸福生活的精神滋養。

“我們要去參加國際合唱節了”

“您瞧,以我們的故事為原型創作的舞蹈作品《阿嬸合唱團》,去年摘取了全國群星獎呢。”面對記者,家住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高塘二村,已經67歲的沈小燕講起月亮湖合唱團的事,驕傲得像個孩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特別是這5年在專業道路上一路高歌的“月亮湖”故事,是寧波市海曙區群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個生動縮影。

2007年,一直從事外貿工作的沈小燕退休,繁忙的工作一下子被悠閑的生活取代。“得給自己找找樂子啊!”年輕時代就熱愛文藝的沈小燕在小區裡找到了幾個喜歡唱歌的姐妹,大家約著練練合唱,“一年下來,參加的有20多人,精神生活充實了,大家都說我的‘退休綜合症’一掃而光”。

后來,沈小燕她們的合唱團開始小有名氣,引起了區文化館干部袁野的注意。“這麼好的群眾文化團隊,我們要扶持鼓勵啊。”袁野主動找到沈小燕,希望為她們義務擔任藝術教練,幫助大家在專業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在區文化館的關心下,月亮湖合唱團正式成立,區文化館還給她們提供了排練室。這些平均年齡60歲的女性,經過5年的專業指導,從通俗歌曲到專業美聲,大家越來越能唱,並代表浙江省參加文化部“永遠的輝煌”中國老年合唱節,一舉摘得銀獎。

“這是一支非常有潛力的合唱團隊。”著名指揮家、浙江音樂學院教授閻寶林對月亮湖合唱團給予了高度評價。“明年10月,我們還要參加韓國釜山國際合唱節。”要說獲得感,沈小燕總結了八個字——“精神充實,榮譽滿滿”。

從弘揚傳統民樂的天一絲竹社,到傳承地方文化的甬劇青年社﹔從膾炙人口的月亮湖合唱團,到浙江省唯一、全國罕見的中老年女子薩克斯樂團……一支支民間文藝團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並聲名遠播,是寧波市海曙區群眾文化蓬勃發展的生動實踐。

海曙是寧波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5年來,全區累計投入千萬文化專項經費和公益性文化經費,實現了支持助推群眾文化發展的常態化、規范化、品質化。

今年開始,為提升群眾精神生活的獲得感,海曙區全面開展“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工程,區文化館專業干部每年專程走訪、了解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然后提供訂單服務。今年“百姓文化課堂”共安排了720節課,內容涵蓋聲樂、器樂、舞蹈、戲劇、戲曲、曲藝、書畫、表演主持等八大類別,通過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力推全民藝術普及。

通過“送文化”“建文化”“種文化”“育文化”,海曙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格局,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區的榮譽稱號。近5年來,全區創作音樂劇、文學、音樂、舞蹈、動漫、群眾文藝等各類精品文藝作品300余件,獲全國、省、市各類常設性獎項80余次。去年,以月亮湖合唱團故事為原型的舞蹈作品《阿嬸合唱團》摘取全國群星獎,讓海曙區成為全國為數不多連續四屆獲得全國群星獎的地方。

 

送戲一萬場 四季有戲看

鍬不離手的十幾任縣委書記、戴著護目鏡在黃沙中種樹的孩子、病房中執手相看淚眼的耄耋老人……每個樂章、每段舞蹈、每個影像、每句道白,都在訴說60多年來發生在山西右玉這塊土地上感人至深的造林故事。

今年8月18日,首屆山西藝術節開幕,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為有犧牲多壯志——右玉和它的縣委書記們》,第一次將右玉精神用音樂和舞蹈的形式生動呈現於舞台上。

從獲得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和“梅花獎”的精品力作,到獲得山西省“杏花獎”的優秀劇目﹔從品位高、門類多的12個大型藝術展覽,到舉辦文化周及各類群眾藝術展演﹔從為“晉商晉才”、環衛工人等舉辦專場公益演出,到專業藝術院團、文藝小分隊走進社區、公園近距離惠民演出……40天時間裡,首屆山西藝術節共舉辦4大板塊29項精品活動,展覽展出作品萬余件,3.5萬余名演職人員參加,60萬人次現場參與,互聯網及手機移動端、微信平台參與人數過千萬,網絡媒體總點擊量過億次,創造了多個“山西文藝活動之最”,更實現了“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宗旨。

如果說首屆山西藝術節是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那麼“免費送戲下鄉一萬場”就是一場全年無休、永不落幕的盛會。

不久前的一天,山西省方山縣積翠鄉孔家庄村65歲的武海生早早吃過晚飯就往村裡的小廣場趕。原來這天,山西省晉劇院派團來村裡開展送戲下鄉活動,要連演3天。

老武這次能過足戲癮,得益於山西省正在開展的“免費送戲下鄉一萬場”活動,這是山西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列入的6件民生實事之一。今年4月,山西省文化廳、財政廳專門研究制定了《山西省“免費送戲下鄉一萬場”實施方案》,鼓勵各級各類有資質的藝術院團承接演出。僅上半年,全省就完成演出5688場,其中在貧困縣演出2469場,觀看人數達600萬人次。

近年來山西省不斷加大文化民生的投入力度。2014年,山西省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機制,制定了《省級購買公共演出服務實施方案(試行)》《省級購買公共演出服務實施細則(試行)》等多項政策文件,當年確定省級公共演出購買專項資金1000萬元,2015年增加到1100萬元,2017年增加到1800萬元。這幾年全省惠民演出超過2.4萬場,觀眾超過2000萬人次。

與此同時,山西持續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組織文藝工作者沉下心來、俯下身子,努力創作出有筋骨、有溫度的作品。晉劇《於成龍》、話劇《生命如歌》、京劇《紅高粱》、音樂劇《火花》等受到各方面關注。舞劇《粉墨春秋》《一把酸棗》已經走過8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城市,留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鏗鏘足音。

 

家門口的“文化殿堂”

“這是10年前,李雲迪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揭幕時與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合作演出。10年后,李雲迪又和蘇州交響樂團合作,再次演繹他的成名曲《肖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剛見到李如新,她就掏出手機,向記者展示她珍藏的李雲迪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演出時的照片。

李如新是一名“新蘇州人”,在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高教區從事科研工作。蘇州文化藝術中心成長最快的這5年,也是李如新從一名文藝青年“晉升”為資深文藝愛好者的5年。“幾年前,為了看演出,會特意跑到北京和上海﹔現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賴聲川的話劇《如夢之夢》、百老匯音樂劇《阿依達》等高質量的演出。”李如新告訴記者。

李如新有一個5歲的可愛女兒,一家人的業余文化生活很多時間都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度過。每逢周末,她把女兒送到中心的培訓基地學習芭蕾舞,自己和愛人一起去位於二樓的金雞湖美術館參觀展覽,或是欣賞一場話劇。“金雞湖美術館側重展示當代藝術作品,我愛人特別感興趣。有一期是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達利的作品展,我們在美術館流連忘返,差點忘了接孩子下課。”

像李如新這樣的“鐵杆”會員,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就有近5萬名。近5年來,大劇院的演出場次和營業收入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幅。

“演出散場時,看著觀眾還沉浸其中的表情,就知道在剛剛過去的兩個小時裡,音樂、舞蹈或是歌劇、戲曲帶給他們多麼美好的享受,這也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刻。”蘇州蘇藝演出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亮告訴記者。

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董事長殷衛東認為,如今老百姓的文化素養越來越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再僅僅滿足於普通的群眾文化。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即是獻給廣大市民的一份文化大禮。“蘇州近年來吸引了大量海歸創業人才和科研工作者落戶,這是優秀文化和高雅藝術得以推廣的肥沃土壤,也是打造百姓喜愛的‘文化殿堂’的好契機。”

“這幾年,我們引進世界名家、名劇、名團,並且加快優秀原創作品的推出力度。”殷衛東告訴記者,蘇州芭蕾舞團近5年來保持每年出品1部原創舞劇的節奏,創作了《西施》《唐寅》等多部芭蕾舞劇。2016年成立的蘇州交響樂團,成立第一年的演出即安排了55場。市民們可以聆聽到小約翰·施特勞斯的音樂會版歌劇《蝙蝠》,舒伯特、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也將輪番登場。蘇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陳燮陽,更是在一年之中帶來多場貝多芬作品專場音樂會。此外,芭蕾舞團和交響樂團等文藝團體還頻頻走進工廠、社區、學校,每年為市民帶來近百場高雅藝術公益普及活動。

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盛蕾表示,如今的“天堂蘇州”,不僅指天藍水清、生態良好的優美環境,更是指文化生活極其豐富、心靈需求得到滿足的精神層面的愉悅享受,這構成了老百姓幸福生活的精神內核。

(責編:艾雯、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