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2018春運開啟:再讀冰心莫言馮驥才筆下的“春運記憶”

2018年02月01日15:04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

【文藝星青年按】今天,中國人每年一次的“說走就走的旅行”——2018年春運拉開序幕。每一個異鄉人心中都在倒計時:收拾行囊,回家過年!有人說,人生如同一場光影,而春運的列車更是承載了萬千人魂牽夢縈的歸家夢。

在2018春運大幕開啟之際,文藝星青年帶您找尋從古至今文人墨客的“春運記憶”,感受那些歸心似箭的游子情。

春運的緣起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持續時間最長的節日,民間俗稱“過年”。每年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歡聚一堂,吃年飯、同守歲,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春運”一詞最早出現在1980年的《人民日報》,是隨著改革開放對人口流動的限制放寬后,中國出現的特有社會現象,是中國在農歷春節前后發生的一種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壓力的現象,共計周期為40天。

古代的春運長啥樣?

過年回家團圓,是中國人最強勁持久的傳統文化儀式,是中國人認祖尋宗的千年人文密碼。“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是中國游子的精神歸宿。

周代時,社會上出現了現代春節的雛形,古代的“春運”也就應該出現在那個時候。回望古人過年回家的足跡,找到的,多是回不去家的“鄉愁”。

隋代詩人薛道衡就在《人日思歸》詩中寫道:“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唐朝詩人白居易因過年回不去家,在《客中守歲》詩中寫道: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

唐代詩人王灣也曾有過過年回不了家的經歷。王灣是洛陽人,有一年快過年時候,他乘船到了今江蘇鎮江境內的北固山腳下,眼前水闊天長,獨雁哀鳴,孤帆遠行,再看著愈加逼近的春節,使他萌生了思鄉之情,寫下《次北固山下》一詩,其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成了千古名句。

到了北宋,蘇東坡遠在陝西為官時,除夕之夜遙想家鄉守歲,有感而發:官居故人少,裡巷佳節過。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古代回家究竟有多難?在交通極其不便利的千百年前,想要回家,或許隻有這幾種古朴的方式。

1、步行

漫漫返鄉路,基本全靠走!在現在看來幾乎是瘋狂的回家方式卻是古人返鄉的主要方式。

2、畜力車

在古代,驅車動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國最早的人力車是輦,輦是轎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車、獨輪車、雞公車、黃包車、三輪車。畜力車是中國古代的大巴,有馬車、驢車、騾車、牛車等,其中馬車是古代春運最主要的工具,和現代長途大巴一樣重要。

3、行船

除了牛馬車,古代人們最便利的出行方式就是坐船了,“千裡江陵一日還”的速度以及相對低廉的價格,讓居住在江河沿岸的人們免去了太多的行車之苦。

(責編:湯詩瑤、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