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國民閱讀調查:成年人接觸報刊圖書時長不及手機一半

2018年04月24日08:1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民閱讀調查:成年人接觸報刊圖書時長不及手機一半

  成年人接觸報刊圖書時長不及手機一半

  “世界讀書日”剛剛過去。日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0.3%,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65.2%的成年農村居民認為當地有關部門應該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高於城鎮居民的比例(63.4%)。0∼17周歲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4.8%,與2016年的85.0%基本持平,未成年人圖書閱讀量增長不明顯,0∼8周歲兒童略有下降。

  4月22日,世界讀書日前夕,在山西太原一商場書店內,一場閱讀馬拉鬆比賽拉開帷幕。

  2017年成年國民綜合閱讀率達80.3%

  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0.3%,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3.0%,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個百分點。圖書閱讀率為59.1%,較2016年的58.8%上升了0.3個百分點﹔報紙閱讀率為37.6%,較2016年的39.7%下降了2.1個百分點﹔期刊閱讀率為25.3%,較2016年的26.3%下降了1.0個百分點。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介紹,目前我國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目前日本人均每年閱讀量達11本左右,韓國為9本左右,法國為8本左右,美國為7本左右”。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認為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城鎮化,農村人口數少。而我國農村人口佔比大,農村人均圖書閱讀量較低。第二方面,雖然近些年我們做了長期的閱讀推廣活動,人們對閱讀的認識也逐年提高,但全民閱讀的氛圍還不夠,仍然有很多人不讀書或不怎麼讀書”。魏玉山表示,單獨提高閱讀率和閱讀量很難,在其他領域有了一個全面提升的情況下,促進全民閱讀會更容易、更理想。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城鎮居民的綜合閱讀率為87.2%,較農村居民的72.2%高15.0個百分點。

  對於造成城鄉居民閱讀量差異的原因,魏玉山表示,目前大城市的閱讀推廣活動相對來說比較多。一是城市領導重視閱讀工作,二是城市財力比較豐厚,三是城市文化單位、文化設施比較多,“相對這些城市來講,農村的情況就復雜了很多:發達地區的農村有農家書屋、鄉村圖書室,組織的活動也多一些,而不發達地區的農村,可能沒有這些設施,即使有,也不能被充分利用起來,運行效果不理想。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有60萬家農村書屋,運營效果好的、一般的、差的分別基本佔1/3”。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65.2%的成年農村居民認為當地有關部門應該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高於城鎮居民的比例(63.4%)。魏玉山認為,這說明農村居民有閱讀的意願,對於參加閱讀推廣活動的興趣很高。“現在農村已經有很多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閱讀了,而且農村居民的收入、生活水平也都在提高。這也讓我們下一階段的農村閱讀推廣活動更有著力點”。

  未成年人圖書閱讀量增長不明顯,0∼8周歲兒童略有下降

  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0∼17周歲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4.8%,與2016年的85.0%基本持平。具體來看,2017年0∼8周歲兒童圖書閱讀率為75.8%,與2016年的76.0%基本持平﹔14∼17周歲青少年圖書閱讀率為90.4%,較2016年的88.2%提高了2.2個百分點。

  對未成年人圖書閱讀量的分析發現,2017年我國14∼17周歲未成年人課外圖書的閱讀量最大,為11.57本,比2016年的9.11本增加了2.46本﹔0∼8周歲兒童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23本,比2016年的7.76本略有下降。

  魏玉山表示,當前的微漲和微降都在正常波動區間,這說明近兩年未成年人的閱讀量相對比較穩定。但0∼8周歲兒童閱讀量出現的小幅下降,確與他的預期有些出入。魏玉山分析說,這幾年城鄉兒童的家長都比以往熱衷報班,尤其城市家長,抵擋不住升學誘惑和壓力,這無疑會佔用孩子的課外閱讀時間。

  成年國民各類數字化閱讀載體的接觸率均有所上升

  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的網絡在線閱讀接觸率、手機閱讀接觸率、電子閱讀器閱讀接觸率、Pad(平板電腦)閱讀接觸率均有所上升。2017年,63.4%的成年國民在2017年進行過微信閱讀,較2016年上升了1.0個百分點。

  在我國成年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者中,49周歲以下中青年群體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歲人群佔34.6%,30∼39周歲人群佔26.1%,40∼49周歲人群佔24.2%,50∼59周歲人群佔10.6%。

  數字化閱讀方式越來越普及,人們接觸數字化媒介的時間也在增長。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80.43分鐘,比2016年增加了6.03分鐘﹔人均每天互聯網接觸時長為60.70分鐘,比2016年增加了3.48分鐘﹔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27.02分鐘,較2016年增加了1.02分鐘﹔人均每天電子閱讀器閱讀時長為8.12分鐘,比2016年增加了2.61分鐘。

  報告發現,雖然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期刊的閱讀時長有所增加,但紙質媒介的閱讀時間整體較短,人均每天讀書、讀報和讀期刊的時間加總不及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的一半。具體來看,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讀書時間為20.38分鐘,比2016年增加了0.18分鐘﹔人均每天讀報時長為12.00分鐘,比2016年減少了1.15分鐘﹔人均每天閱讀期刊時長為6.88分鐘,比2016年增加了0.27分鐘。

  數字化閱讀已經成為國民閱讀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是數字化閱讀也存在著一些負面影響。魏玉山認為,要採用兩個“兩分法”來看待數字閱讀。第一,要看到數字閱讀對閱讀人口普及、閱讀率提升的作用。“報告數據顯示,手機閱讀、互聯網閱讀,已經極大地提升了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民眾閱讀。當然,數字化閱讀存在碎片化、大眾化,甚至帶有一些泛娛樂化的特點,也會存在一定負面影響”。

  第二,數字閱讀的終端主要分三大類:手機、平板和電子閱讀器。由於終端的不同,數字閱讀的功能也不相同。“像手機,因和互聯網實時連接且屏幕小,便於進行信息瀏覽和碎片化閱讀﹔電子書閱讀器則能夠實現專業的閱讀和系統化知識學習,因為目前國內外電子書閱讀器,外觀上不花哨,也不能進行實時分享交流,基本隻能進行閱讀﹔平板端則既有娛樂功能,又有閱讀功能,有人用它來讀書,也有人用它看視頻來放鬆和娛樂。人們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閱讀需求,需要利用不同的數字化終端來滿足這些需求”。

  為了綜合反映我國國民閱讀總體情況及其變化趨勢,引導各城市統一閱讀指數標准,國民閱讀調查報告研究團隊經過8年研究,研算出我國國民閱讀指數。指標體系共包含了25項指標,分成兩個大類,包括反映國民閱讀水平的個人閱讀狀況和反映全民閱讀公共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水平的公共閱讀設施與服務。經測算,2017年我國閱讀指數為68.14點。其中,個人閱讀指數為71.65點﹔公共閱讀服務指數為64.90點。

  “以往發布的數據指標是針對個人的,在全面、准確地評價一個地方或部門開展全民閱讀取得的成效上,僅通過個人指標還不夠,加入‘閱讀指數’會更充分、更科學。”魏玉山介紹說。

(責編:溫璐、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