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電影節展:從"走出去"到"請進來"

2018年06月28日08:5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走出去”到“請進來”

  【見仁見智】

  在中國經濟發展成就不斷被世界所贊嘆時,中國的文化也需要積極地“走出去”,通過積極有效的對外傳播,讓世界各國對和平崛起中的中國有更多的了解,產生更大的信任。唯有獲得國際社會的了解與信任,中國方能在全球化背景下贏得良好的外部環境,也才能為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做出進一步的推動。

  文化的對外傳播,需要尋求到雙方可以對話的空間、探索出各方都普遍能接受的方式,讓來自他國的受眾願意聽、聽得懂,才有可能令對方產生認知上的了解、態度上的改變乃至行動上的支持。

  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們,在創新對外傳播方式上進行了各式各樣的探索,其中一項重要的嘗試,就是主動搭建電影節展這樣一種交流舞台。以影像為降低文化差異折扣的媒介、以節展為展開對話交流的空間,不斷提升在專業性交流中的話語權。

  19世紀末,剛誕生不久的電影,就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電影的發明開創了展現世界的一種新方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第五代”導演,陸續摘得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桂冠,讓世人透過中國電影看到中國社會﹔20世紀末,中國人開始創辦國際電影節,開始了對世界電影人的邀請﹔在新時期,組織更專業化、主題更精細化的電影節展,更令中外影人頻頻集結。從單純作為電影觀眾,到成為電影作品的創作者,再到擔當國際交流平台的鑄造者,中國在世界電影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正一步步延伸開去,這背后反映的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升。

  比起文字語言的抽象,電影所依賴的視聽語言,與現實世界直接相連,那些人物、情節、環境,在觀眾的眼前變得直觀、生動、感性,內容更能被觀眾所理解,也就更能產生情感共鳴。因此,電影成為實現跨文化交流的良好載體。

  除卻以影像為媒介展示中國,電影節展本身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傳播方式。國際電影節展可以在較短的時間裡以較便利的方式,集中展示各國電影作品,引發交流興趣,推進合作事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就是通過參加國際影視節展的方式,不斷地走向國際,收獲良好的口碑與影響力。

  這樣一種國際通用的文化交流方式,已經漸次在中國萌芽、開花、結果,在這種交流方式下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已結出了碩果。從中國影視通過節展走出國門,到在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支持組織下穩定地、持續地參加外方主辦的節展,再到自己作為東道主舉辦節展並不斷提升所辦節展的影響力,這些努力都為中國電影、中國故事、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開拓了新的廣闊空間。

  選擇了電影節展這樣一種通用的文化對話方式,中國的主辦者、參與者也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在該領域的專業性。剛剛過去的5月,上海國際電影節就被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FIAPF)指定為其新設立的電影節委員會的首批成員。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是國際電影節行業的管理組織,也是全球電影節的認証機構。成為電影節委員會的成員,即意味著對我們的從業者在電影節行業領域專業性的肯定,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參與到對國際電影節通則的完善中,在促進各國電影節有序發展中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

  當我們掌握了用影像語言來講述故事、用節展的方式來推進交流、用專業性的不斷提升來贏得國際同行肯定的同時,中國的電影節展的發起者與主辦者們,沒有忘記傳播中國文化的初心。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一系列國際電影節中,通過華語影片展映,為中外觀眾打開中國文化的絢爛畫卷﹔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影節協力推進各國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在戛納電影節期間舉行電影論壇,深刻研討“如何通過電影向世界講述中國”……

  當中外影人在雁棲湖畔用影像的方式“注目未來”,當上海的大銀幕在國際盛會上投影出具有質感的中國人生,當來自不同國家的導演、演員、制作人、影評人在以中國為議題交流點贊、合作洽談,中國的文化工作者正在主動開放中連接起世界,中國的文化必將在積極開放中,進一步在世人面前綻放出魅力與光華。

  (作者:張梓軒,系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

(責編:溫璐、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