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熒屏需要“科創先鋒”

——上海電視台《未來說》致敬創新者

顏維琦

2018年07月26日08:5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暑期熒屏需要“科創先鋒”

  “度”,是一個極具張力的漢字。高度、長度、寬度、溫度、熱度、刻度、深度、強度、亮度、韌度、態度、廣度、幅度、力度、彎度、梯度、坡度、層度、風度、精度、銳度、密度、潤度、維度、經度、緯度、速度、尺度、程度、濃度、制度、揣度、再度、角度、法度、年度、首度、進度、厚度、跨度、共度、極度、虛度……一個關於“度”的坐標系呈現在面前,40余個詞供科學家們選擇,並用這個詞來給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未來目標作出定位。

  有人毫不猶豫,有人斟酌再三,每個“度”都透著科學家們深層的內心追求和專業思考——以上場景發生在7月21日晚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開播的系列訪談節目《未來說 第二季:執牛耳者》錄制現場。節目中,每位科學家都要接受這樣一個特殊的“考驗”。

  以走在科創前沿的“科創先鋒”群像呼應“尋找身邊英雄”的號召,推出各科研領域的領軍人物,展現他們的研究成果帶給社會生活的改變,展現他們的科研歷程和奮斗精神——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廣播電視台聯合推出的這檔大型科學先鋒訪談節目,為暑期熒屏帶來一股集聚創新活力和理性思考的科技新風。科創先鋒成為滬上青少年的熒屏偶像。

  1.“科創先鋒”群像

  “突破核心技術,關鍵在於有效發揮人的積極性。”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怎麼做?做得怎麼樣?《未來說》節目為大家提供了一個透視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視角。空間探索、醫療攻堅、人工智能、上海腦—智工程、海洋探索、大腦奧秘、生物工程、媒介新衍變,八集系列訪談節目,展示了來自8個重點科研領域16位科學家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歷程。節目通過生動的表現手法繪制出“前沿、執著、勇於創新、愛國奉獻”的“科創先鋒”群像,同時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展現前沿科技創新成果,以豐富的知識性和科普性讓深奧的科學技術得以生動呈現。制作方力求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大家對科技發展客觀、准確的了解。

  30年來的近萬台手術背后,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攻克癌症、造福人類的初心。他帶領團隊歷時9年研發的7種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檢測試劑盒,突破肝癌早期診斷大關,對肝癌診治水平的提升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節目中,他與17年前的病人重逢,更讓人體會到科技的力量和醫學的溫度。

  來自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的研究員李華旺供職於一個平均年齡隻有31歲的年輕院所,他和同事們共同創造了一部15年發射36顆衛星的“青春奮斗史”。為了讓科學實驗衛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率先進入太空完成科學實驗,科學家們夜以繼日地工作,為不同的空間科學實驗任務“量體裁衣”,展現了新一代航天人的創新活力和勇氣。中科新鬆有限公司總裁楊躒在節目中深情回顧了科研團隊不舍晝夜,大膽創新的歷程。這些科技領域的“執牛耳者”帶著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於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為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而努力拼搏。

  節目中,由來自上海各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帶來的科研成果格外引人關注。從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關鍵技術、“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載人深潛器“彩虹魚號”以及國際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精海”系列無人艇等重點攻堅項目﹔到新鬆雙臂協作機器人、科大訊飛翻譯機、寒武紀智能芯片、“城市移動空間”無人駕駛汽車系統等智能化前沿技術﹔從非人靈長類自閉症模型到恐懼記憶消除、可見光通信等基礎研究﹔到7種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檢測試劑盒、DNA復雜親緣關系鑒定系統、臉面重建技術、新型耐火紙等成果轉化應用,通過電視手段運用和深入訪談,得以充分展示。在重要科技領域力爭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勇於成為開拓者,一幅激勵人心的創新圖譜也在其中得以勾勒。堅定執著、勇於攻堅克難的科學精神和人民利益至上的科學追求,在客觀平實的講述中自然流淌。

  2.“度”的思考

  節目組透露,面對“度”的坐標系,16位科學家中有6位選擇了“溫度”,這也是被選擇最多的一個詞。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首席科學家胡郁說,人工智能的終極目標是要讓人類生活更加幸福,“溫度”能夠體現科學研究的人文情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副院長、整復外科主任李青峰說,救護傷者和患者,沒有“溫度”,無法成為醫者,有“溫度”是必須要有的追求。

  上海交大信息技術與電氣工程研究院院長、上海市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郁文賢選擇了“共度”,他希望北斗最終跟人們的生活、跟生活中的一切,變得更加緊密,跟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一種共度的狀態。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法醫物証學研究室主任李成濤的選擇則是“風度”,他說:“把這些研究做出來以后,我們應該無償地成果共享,來促進全社會的提高,這是我們科學的一個本質。”

  上海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黨委副書記吳茜介紹,在和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共同策劃這檔節目時,大家就明確幾條原則,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定位和真實的描述,以清醒、冷靜的態度,解讀這些科研成果和創新成績﹔既彰顯中國科技發展的信心和實力,也不回避與行業頂尖水平之間的差距,客觀定位中國在某些科創領域的發展水平﹔以面向未來的視角彰顯科創中心的平台效應,堅定建設科創中心的使命和責任。

  3.《未來說》裡看未來

  名為《未來說》,“未來展望”自然是節目的模式特點。在《未來說 第二季:執牛耳者》中,存在於節目現場的一個“時間膠囊”裝置成為節目的“經典時刻”。每一位科學家在即將離開舞台的時候,都要啟動這個裝置,把自己最有紀念意義的,或者最能代表自己對未來的期許和希望的一件物品放入“時間膠囊”,並說出理由。

  無論是放入自己的研究成果,期待若干年后科學發展實現新的突破﹔還是放入前輩的著作,期待為未來留下研究的考証﹔抑或是放入自己童年的“珍寶”,讓初心永駐﹔甚至是希望把自己放入“時間膠囊”,想要看到未來的世界……都表現出科學家們對未知世界永遠旺盛的好奇心和對自己鐘愛事業深沉的赤子之心。參加節目的每一位科學家都以非常認真和投入的態度,帶來了飽含真情實感和個人信念的物品。《未來說》裡看未來,精心設計的細節給觀眾們帶來心靈上的震撼。

  科技史証明,誰擁有了一流的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的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加快集聚和培養創新人才、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上海正在成為創新創業的沃土,這也是科創中心建設的活力所在和重要目標。節目中,16位科學家在上海的成長和發展,也展現了上海這座“科創大平台”為科技工作者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電視科普節目《未來說》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廣播電視台主辦,上海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暨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制作。2017年《未來說 第一季:國際青年科學思辨會》成功播出,引起廣泛好評。作為一個綜合的科普品牌,《未來說》伴隨最新熱點和趨勢,結合最新的國家發展戰略和科技發展精神,展現上海科技工作者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系列講話精神的踐行歷程。

  此次《未來說 第二季:執牛耳者》營造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積極氛圍,彰顯上海科技發展的成就、匯聚科創中心建設的思考和展望,塑造出一系列具有引領作用的“科創先鋒”,在全社會掀起“關照未來 科創強國”的熱潮。節目開播當天,“執牛耳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科技創新系列講話精神上海科創先鋒展”也於上海科技館開幕,看看新聞同步推送節目中每位科學家的精彩短視頻,形成一次聚焦“科創先鋒”的“融媒體行動”。

(責編:鄒菁、蔣波)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3.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