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個大學問(大家讀書)

柳斌杰

2018年10月02日05: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制圖:蔡華偉

  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他的個人成長和他對社會的貢獻。一個國家國民閱讀率的高低,國民閱讀力的大小,直接關系到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強弱,影響到全社會的總體文明程度和創造能力。

     

  當《閱讀的社會學引論——基於全民閱讀的研究》書稿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首先是驚喜,然后是心動。憑著多年“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工作的激情和敏感,我為有人從社會學等學術角度研究、總結全民閱讀而驚喜,因為讀書在古今中外都是大學問。我也為本書內容精到而心動,因為讀書本來就是人類精神發育的大事,是任何個體生命和不同群落社會化的必經過程。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匯,是文明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們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發展智力、提高能力、孕育精神、獲得教養的最根本途徑。對人類來說,讀書學習過程就是精神發育和代際智慧傳遞、升華、再創造的過程。這是人類世代生存的基本經驗。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至少3000多年前就已創造出成熟的文字,隨后有了文字刻寫在各種載體上的“書”。從此以后,中華民族就有了崇文尚讀的優良傳統。古代四大發明中有兩項——造紙術和印刷術就是關於大規模出書的,說明中國古代閱讀對書籍生產的熱切需求,由此也造就了中華民族素有的優良讀書傳統。“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古訓,家喻戶曉。自古以來,中國人倡導讀書風尚,引導讀書方向,培養讀書志向,讀書滲透到了社會、家庭、個人的血脈裡,融入了兒童啟蒙、少年成長、青年培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環節。

  人類社會經歷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與文化已成為社會發展與國家競爭的核心資源。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主要包括經濟力、軍事力和軟實力三大部分,軟實力不僅是前兩者的重要支撐,也是國家治理之魂和國家組織行動的整合能力。在現代世界上,一個國家要強大起來,不只是要靠經濟實力、軍事實力,而且要靠公民素質、文化價值、基本制度和輿論影響力等構成的軟實力。而閱讀正是提升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徑。

  如果沒有豐富多彩的閱讀生活,沒有基於讀書或教育的科學知識傳播與先進理論的武裝,要想建設一個講文明、有文化、重知識、能創新的社會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幾千年實踐証明,閱讀(特別是讀書)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能改變人的命運﹔閱讀能改變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提升各個民族文明進步的程度﹔閱讀能豐富一個社會的精神生活,提升社會的創造活力﹔閱讀能使國家包容開放,懂得如何建設全體人民的幸福家園,懂得維護人類生活的世界永遠和平。

  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建議各國政府要把推進國民讀書納入政府議程。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提出設立“世界圖書日”的建議,得到各國的響應。現在每年的4月23日,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國家都舉行豐富多彩的“世界圖書日”活動。

  2006年,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11個部委聯合倡議開展全民閱讀活動,10多年來,各級政府在推動全民閱讀工作上做了很多努力:推出書香社會建設的多項出版工程,為全民閱讀提供優質出版物﹔投資建設農家書屋與職工書屋,把11億冊圖書送到農民家門口﹔設立全民閱讀節、全民閱讀日、閱讀周、閱讀季……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2017年開始實施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公共圖書館法》,首次將全民閱讀納入國家法律體系。

  全民閱讀是一種社會活動,需要全社會大眾參與,自然符合社會學理論研究的特點與規律。黃曉新、劉建華等同志的《閱讀的社會學引論》一書,從社會學的視角去研究全民閱讀,對全民閱讀實踐進行了一般規律總結與理論系統架構,是有益的理論探索和嘗試,其價值與意義不言而喻。

  這本書把閱讀作為一個社會化的活動,掙脫了個體研究“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窄狹窠臼,從社會效能、社會過程、社會心理、社會互動、社會產業、社會組織、社會保障、社會控制、社會調查監測評估等宏大層面進行結構化的研究,是閱讀研究的新突破,真正觸及全民閱讀實踐的核心與根本。

  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在新媒體技術對傳統媒體生存發展的沖擊下,作者從消費者的視角出發來研究知識生產、文化傳播和大眾閱讀,可以避免新舊媒體誰主誰次、紙質內容與數字內容誰好誰劣、傳統受眾與新媒體用戶誰盛誰衰的無謂紛爭,沖破技術、人才、管理、機構、政策、資金、國家、歷史等方面的羈絆,用人的視覺感官“閱讀”統攝整個內容生產者、管理者、傳播者與消費者。將“閱讀產業”作為一種共建共享的產業形態,極大地開闊了傳統新聞出版產業的認識視野。

  作為一項學術研究,必須有明確的研究對象、深入的歷史考察、系統的理論認識與科學的研究方法。《閱讀的社會學引論》按照社會學的基礎理論,根據全民閱讀的社會實踐,形成閱讀社會學10個方面的基本理論架構,邏輯嚴密,結構合理,使用方法得當,論述系統周全。這樣“知行合一”的理論總結,可以使全民閱讀實踐者評估自己的成效、調整自己的步調、研判自己的未來,真正實現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總體目標。

  我很早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母親臨終前叮囑的一席話,讓我受用了一輩子。她說,“我沒有任何財產留給你,但一句話要你記住:讀書是正道,知識是你的,水沖不走、火燒不了,能幫你。”從此,再窮也要借書讀,再苦也要去上學。上學時圖書館很多書不讓借,每個假期我都自願去整理校圖書館,鑽在裡面看書。為了讀懂馬列,我想買一本英文詞典,那時在城市書店都買不上,托了好多同事去買,最后在唐山一個縣裡的書店才找到。后來考上研究生靠的就是這本詞典。1978年我到北京上研究生,那時在大學校園買本好書要早上4點鐘去排隊。那時導師要求我每年至少讀書200本以上,我都照辦並做筆記、卡片。久而成習,從那時起到現在一年至少也要讀200本書。從讀書、寫書、管書、教書中我感受很深,是書改變了我的命運,是書讓我認識了世界,讓我生活得充實而豐富。讀書確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

  正因為有這個情結,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在讀書中改變自己的命運和困境,所以是一個熱心的而負責的全民閱讀發動者、組織者與推動者。不論是在擔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還是全國人大教科文衛主任委員期間,我都不遺余力地出政策、出法律、想辦法為基層人民解決讀書難問題,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深入發展,願意為國民閱讀做點事情。

  多年來,我們在促進全民閱讀實踐方面可謂是形式多樣、成績斐然。在促進閱讀基礎工作方面,我們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不論是出版機構與出版物數量、品種,還是多功能閱讀空間和參與閱讀人數,抑或是國家閱讀政策與資金保障,都達到了歷史高點,近年來國民閱讀指數的不斷提升就是力証。我希望更多的人舉起讀書的火把,照亮每一個人前行的路,讓讀書成為每個家庭、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走向文明的動力。

  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他的個人成長和他對社會的貢獻。一個國家國民閱讀率的高低、閱讀力的大小,直接關系到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強弱,影響到全社會的總體文明程度和創造力。當下中國,全民閱讀由最初的倡議發展為一項國策,並有了法律保障,這實在是民族之運、人民之幸、文明之本。

  當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進入深度融合,融合發展日益常態化,全民閱讀經過十多年的培育和發展也逐漸常態化。常態化是基礎認同的穩定要素,也是一種慣性力量,任何行業要突破慣性力量進一步發展,都是極其艱難的,都需要改革性勇氣和創新性推力。全民閱讀也是這樣,要在高水平上突破,就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隻有理論的前瞻性、預測性與權威性,才能真正動員和調動全社會力量,形成群眾性的社會實踐活動。衡量全民閱讀社會實踐的標尺,就是智力健全的公民,人人自覺投身閱讀之中,並把閱讀當成自己生活、工作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讓一代一代讀書人通過讀書的階梯,勇攀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峰。

  (作者為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原新聞出版總署署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02日 08 版)
(責編:馮粒、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