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影舊址博物館,仿佛與豐富多彩的電影史相逢

難以忘懷的影像記憶(走過40年)

本報記者 孟海鷹

2018年10月06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長春電影制片廠1960年創作拍攝的電影《鐵道衛士》中的道具火車,影片中很多火車疾馳的鏡頭,都是由它來完成的。
  本報記者 孟海鷹攝

  田華在長影博物館《白毛女》劇照前回憶往事,感慨落淚。
  孟昭東攝

  編者按:金秋九月,長影博物館迎來第十四屆長春電影節的諸多新老影人。凝固的時光長廊上,大家穿越流金歲月,和回憶重逢,與歷史相會。博物館,是記錄,也是傳承。我們不能忘記新中國電影的起點,也不能忘記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的探索與發展。

    

  凝望劇照,滿頭白發的田華感慨萬千,抬手拭淚:時間太快了。68年前,我22歲,飾演了白毛女!

  “建館的時候,很多老同志都當參謀,所以設計得特別仔細。”田華說,這博物館好哇,是記錄更是傳承!不能忘記那時艱苦奮斗的精神!

  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在長春市南湖公園附近的黃金商圈紅旗街上,坐落著長影舊址博物館。

  在博物館門前,是一座近7米高的毛澤東主席像。1967年,毛主席像由長影人自行設計,自發組織建造。現在,常有游人在這拍照。

  往裡走,便是博物館建筑群。“這是‘滿映’的原貌,當時仿照德國‘烏發’電影制片廠設計,距今70多年。”工作人員說,這在當時是遠東最大的電影制片廠。

  從滿映,到東影﹔從長制,到長影,博物館濃縮了一部中國電影歷史。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成立“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成為其文化侵略的工具。

  1946年4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接管“滿映”,成立東北電影公司,並於10月改稱“東北電影制片廠”,簡稱“東影”。1946年7月長春電影制片廠(史稱“長制”)成立,於1948年10月被東影接收。1955年2月,原文化部又將東影改為長春電影制片廠。1999年,成立長影集團。

  長影建廠70多年來,共拍攝生產影片1100多部,譯制外國影片1000多部,向全國輸送優秀電影人才2000多名,被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博物館翔實地記錄了這段歷史,並且存有不少珍貴的歷史遺跡。比如在展櫃裡有袁牧之關於解放區及全國電影事業意見的報告手跡。“這份報告可以說是新中國電影事業奠基性的文件。”工作人員介紹。

  互動體驗了解幕后故事

  “大理三月好風光哎,蝴蝶泉邊好梳妝。”《五朵金花》讓許多人對大理風光心馳神往,但事實上影片是在吉林省臨江市取的景。

  “《神秘的旅伴》的外景原本選在雲南,但當時提倡節儉,於是又在中朝邊境一個叫四道溝的地方找到了外景地。場景中的芭蕉樹是美術師劉學堯做出來的。后來像《五朵金花》這些少數民族題材的影片都是在四道溝取的景。”博物館講解員指著一幅幅圖片娓娓道來。

  來自河南洛陽的鄧建偉一家三口聽得津津有味。老鄧今年50歲,兒子在長春上大學。“瞬間就勾起兒時的回憶了:兩毛錢的電影,一包瓜子,小伙伴們跑來跑去很快樂。”老鄧邊說邊與昂首挺胸的三位工農兵塑像合影留念,“這三位工農兵,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看電影的時候,總在銀幕上看見他們。”

  博物館有許多原汁原味的展品。比如不同時期的手繪電影海報。老道具包括:杜十娘怒沉的百寶箱、黃世仁家的瓷瓶和座鐘、莫懷仁家的擺件石駱駝、《奇襲白虎團》地主家沙發上的真虎皮……

  長影洗印車間建於1937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久遠的洗印車間。游客可以在此了解電影洗印生產工藝。長影第三攝影棚始建於1937年,是中國現存最早、保留最完整的攝影棚。《黨的女兒》《英雄兒女》部分場景就是在這裡完成的。三棚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現在既是電影前期制作的工作場所,又有游客參觀互動的體驗項目。游客可以現場了解“動作捕捉技術”,參與互動的游客可以在這裡化身猩猩凱撒等,完成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演員之旅。

  多元並舉走進新時代

  “田間壟旁與百姓同躬耕,槍林彈雨跟戰士共命運。”“野戰軍打到哪裡,長影的攝影師就拍到哪裡。”長影用影響幾代人的大量經典電影,鑄造出為黨和國家、為人民、為時代、為英雄放歌的紅色基因。在博物館裡,人們近距離感受著這種精神……

  《民主東北》是人民電影第一部多集新聞紀錄片,真實而完整地記錄了東北解放戰爭的艱難歷程。它共17輯106本。當時東影相繼派出了32支攝影隊到達前線和農村,拍攝了30多萬尺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拍攝過程中,有3位年輕攝影師犧牲。

  《橋》是人民電影第一部故事片。影片中有鋼水濺出的場景。濺出的鋼水把攝影師包杰的衣服燒著了,由於用的是手搖攝影機,人不能離開,助理趕緊把一件濕大衣披在他身上滅火,可助理的身上隨后也著了火,其他工作人員於是一個接一個為前面的人滅火,直到鏡頭拍攝完成……

  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段段動人的回憶都讓人心生敬意和感慨。《董存瑞》《上甘嶺》《平原游擊隊》《英雄兒女》《冰山上的來客》,這些為時代立像、為人民放歌、為民族鑄魂的優秀影片,成為人們心中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改革開放以來,長影創作拍攝了《人到中年》《蔣筑英》《開國大典》等優秀影片。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長影也面臨經營困境。

  1998年,長影在全國電影界率先啟動文化體制改革,多元並舉,多業融合。現在長影集團有長影世紀城(5A景區)、長影電影音樂廳、長影博物館等。隨著“互聯網+”加快融入電影產業,長影也在向多樣化、多片種、多類型轉型。

  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影片《辛亥革命》成為長影改制以來首部票房過億的影片。

  2018年的長春電影節期間,長影推出了六部新影片。其中電影《黃大年》已拍攝完成,進行4K技術修復的電影《開國大典》將於明年國慶與觀眾見面。當日推介的新片還有《楊靖宇》《虎年虎月》《731》《青春就這麼過》。

  “長影要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主流價值影視創作上。”長影集團董事長趙彪表示,把影視創作作為長影的靈魂和核心任務來抓,努力在中國電影繁榮發展大格局中佔據重要一席。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06日 07 版)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