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懷向上 弘毅莫忘(逐夢40年)

——改革開放40年藝術院校體系建設感懷

許 江

2018年11月18日05: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設計:蔡華偉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對於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中國美術教育,不是一個詞,也不僅是一段時光,而是一次新的生命。

  開創式的宏大建構

  1978年,七七、七八級同學從廠礦、從農村、從軍營,以不同的身份涌入學校。在那個沒有電視卻有星空、沒有空調卻充滿熱血的歲月,一代青年正若星火,激情燃燒,因熾熱而喧響,因鑄煉而透亮,迎風閃耀,勢在燎原,意在遠方。我們喝改革的水,呼吸開放的空氣成長,最深刻地接受這個偉大時代的洗禮和塑造。如今,山林紅雲,天連芳草,中國藝術教育已成無盡的葵原,交響著歷史性的跨越和拓展。每當這樣紀念的時刻,每當我們一次次團敘,都會有一種特別的檢省,格外的情懷。我們不是沒有磕磕碰碰,不是沒有誤選犯錯,但在美術發展、藝術樹人的方向上,我們總能堅定地踩出一條道。從星火到葵頌,這條路刻寫著我們的自主成長,展現出一代人的精神風華。

  七七、七八級一代人的遠憶隻若童話。1979年伊始,最早的一批西方美術圖冊在中國美術學院陳列館中,以一日一頁的方式展出﹔緊接著,油畫班從春天的田陌中帶回“紅色”的江南寫生。青年學子溯著現代藝術潮頭沖浪。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中,詩與遠方重新聚攏,某些精神脈絡如秋草薪火,漸漸跬成星,跬成光,跬成焰,交疊而成改革開放初年的精神畫卷。上世紀80年代,這種源自基層、源自民間的實驗激情,催發學院變革的空前活力。萬曼壁挂工作室成立,打開總體藝術視野,藝術的探索以當代形態重訪中國文明史的考古梳理﹔趙無極繪畫講習班以純粹的繪畫方法,勾連起中國傳統畫論與當代繪畫的體察﹔青年師生組織社團,舉辦實驗性展覽。與此同時,一批青年教師被派往歐洲駐學,中國藝術新主體正在悄然集結力量。

  90年代,隨著留學青年的回國和七七、七八級一代人的逐漸成熟,學院的教學不斷向著深度和廣度拓展。綜合繪畫專業創立,在向新材料、新語言開拓的同時,重視中西文化根源的融匯。油畫具象表現的討論與濫觴,揭開藝行與哲思20多年的對話,在存在的追問中,持續顯現繪畫體象的思考。21世紀初,學院把握歷史性跨越發展的時機,引進人才,創立新興研究所。新媒體研究所以批判性力量關注新技術藝術形態和新媒體生活方式﹔建筑研究所關注本土筑造與城鄉批判的互動關系,提出本土建筑學的理念藍圖。針對理論與實踐復合型高端人才培養的需求,學院在全國率先開創實踐類理論博士人才培養計劃,重塑中國傳統畫論、書論的文士品質,開創性地建構美術學的方法論體系和繪畫東方學體系,培養了今日高等美術教育的新生主體。

  跨世紀的共同圖景

  中國美術學院40年發展的簡述,幾乎是中國藝術院校跨世紀的共同圖景,催生這一圖景的核心理念是中國美術研究和教育的自覺自主的思考。當西方藝術界沿著當代思想界的某種叛逆、蛻變的邏輯重現危機之時,中國的美術教育卻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勠力前行:面對全球境域與本土根性、傳統藝術與新技術文化、人文關懷與時尚潮流砥礪撞擊的洶涌大潮,領受20世紀中國藝術教育的文脈資源,扎根中國大地樹立自主發展的思想,預判中國美術回應時代需求的深度、銳度、廣度的發展,提出一系列特色鮮明的發展策略與主張,排布大美術的學科專業發展新格局。

  以中國美術學院為例:世紀之初學院提出“增強傳統優勢學科高點、營造設計學科亮點、拓展新型學科增長點”的“三要點”學科發展策略﹔2005年,圍繞發展和漸進的實際,調整提出“新三要點”,即“鞏固和增強美術學、設計學高點,營造和拓展電影學、建筑學亮點,構筑和凸現藝術學一級學科的視覺文化特點,整體建設以視覺文化為核心的藝術人文學科群”,並創立學院的學科模型,以美術史論為心臟、以中國畫為頭腦、以油畫與版畫為左膀右臂、以雕塑與新媒體為邁動的雙腿、以綜合藝術為聯通四肢的軀干的美術學人形結構,創立以美術學人形結構為內核,以設計學、電影學、建筑學等為外環的雙環結構,將藝術的多元發展孕育成共生互動的生命整體,強調人文關懷和重點學科對於學院學科群的核心引領作用。這一策略思想2006年得到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視,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學院發展,明確要求學院“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學挺進,為文化大省建設作出貢獻”。

  2011年,國家將藝術學提升為學科門類,下設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5個一級學科。這一提升是國家對藝術人才培養、社會美育推進的歷史性決策,對中國藝術教育的體系建設提出了重要的自主性要求。廣大藝術院校積極響應,蓄勢齊發,紛紛提出各自的建設目標與主張,中國藝術高等教育的自主體系進入了重要發展階段。

  時代性的精神特征

  今天,中國藝術院校自主體系的建設正日益顯現內涵與活力,日益受到國際藝術教育界的關注。回眸征棹,注目譙門,這個自主體系中蘊涵著幾個重要的時代性的精神特征。

  其一,育人的境域建構與哲匠理念。當今中國藝術院校的校園建設舉世矚目。在校園建設的背后,是人文山水的望境思想,是“校園建造與心靈塑造同構”的大學理念。望境的思想以遠境重述觀看、以問境追訪心靈、以心境鑄煉品性,激發“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情往似贈,興來如答”的傳統命題來開啟校園建造的境域,以山水四季來深化青春四季,氤氳人的山水化的心靈理想。望境的理念不僅在於校園的山水環境,還在於學院課堂內外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國美院新生進校接受的第一份禮物,是兩支毛筆和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讓同學通過書寫的體驗,了解中國的傳統,了解虛實、方圓、頓挫、疾徐、使轉等獨特感受。同時,廣大院校都通過水、土、金、木、火的實驗工坊體系,通過民藝之道和博物館變革理念的展示與引領,通過各種工坊的實習、各種社團的活動、各種學院的競賽,形成生活中的望境,將山水的體察內化到日常學習中,將日常學習的體察凝望在心靈提升中,像工匠一樣勞作,像哲人一樣思考,深入技術后面的精神,把握技藝者的人格塑造,貫通技藝與文思的藝者之道。

  其二,國際與本土的雙輪驅動與互動機制。這個雙輪驅動,是充滿生機的發動機,策動著自主體系建構的資源性活力。如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園中,民藝館和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雙館相望,同學們不出校門,就可以看到傳統江南以茶米為食、以麻絲為衣、以竹陶為用、以林泉為居的世界,看到西方設計藝術的發展脈系和經典實物,展館與教學相生相長,催生著學院學術的互動性機制,在傳統專業出新和技術文化深化的雙向努力中,鑄煉自立自覺的方法體系,以寬廣視野與優質內涵保証學院學術的品質與高度。

  其三,藝理兼通的語言研究與東方學建構。藝術真善美的世界是在人自身與對象無盡的對話中建構起來的,藝術語言是其中最生動又最具根性的部分。中國藝術教育自主體系的建構最為重要的便是自我語言的研究。怎麼表現和表現什麼,是語言研究的雙重內涵。中國藝術教育和藝術研究,聚焦藝術語言,深扎當代生活的沃土,以重訪的方式,重建藝術與傳統的根源聯系﹔以再造的路徑,再興古今中外優秀語言的活化,並著力東方學體系研究,堅持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方藝術根源思想和時代沃土中重新生發的主體精神為基礎,深耕創造者之無盡藏,鑄就藝術創造與教育的東方新體系。

  回望40年,遠望可以當歸。從燎原星火,到葵原大地,不思量,自難忘,提筆興發,恰如日常素描,帶出濃郁的思的痕跡,裹挾大地的詩意,將個人的生命記憶和時代記憶交疊在一起,又鐫刻在了一起,進而回饋給我們的時代。興懷向上,弘毅莫忘!

  (作者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8日 12 版)
(責編:馬昌、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學好“四史”,傳承紅色基因(人民時評)
  2. 青海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1名干部任前…
  4. 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5. 肩負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