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期待更多科研人員參與到科幻電影創作中

2019年02月15日10:40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期待更多科研人員參與到科幻電影創作中

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期間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一股清流,這也使得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真正地得以實現。作為一部現象級的科幻影片,它讓我們相信中國人自己也可以拍出被業界和觀眾認可的科幻大片。相信《流浪地球》的成功上映,將引領中國科幻電影踏上新的征程。

當然,隨著這部電影的火爆,各種新媒體平台上也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評論。有大加贊賞的,有批判其科學性設定的,當然還有一些亂噴的觀點。有評論認為,《流浪地球》引發了一場輿論戰。

2015年,時任中國科協主席的韓啟德院士在談到美國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在中國的熱映時表示,其引發的評論大潮裡很少見到中國科學家的手筆,這有點讓人失望。而這幾天有關《流浪地球》的評論文章,則引發了我們期盼已久的現象:一大批科研人員主動發聲,撰寫一系列相關文章。甚至有科研人員看完電影后,用簡單的圖畫給自己的孩子講解其中的科學問題。當然,還有一些科研人員指出了電影中存在的種種硬傷。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認識到,科幻電影所表達的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其中出現某些科學方面的錯誤或者不嚴謹之處,也是正常的。正如彼時《星際穿越》熱映時一樣,很多人也曾撰文針對其中的科學漏洞進行評析。無疑,評析中所呈現的觀點是值得參考和借鑒的,目的在於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其中所涉及的科學知識,但是另一方面,就科幻電影的功用來看,我們則無必要對科學的真偽過於吹毛求疵。因為,如果要求科幻電影中所有的設定都是科學的,那麼,大概也就沒有科幻電影這個引人遐想的東西了。所謂科幻,也就是科學加幻想,幻想部分並不一定都是被求証過的東西,而是允許有一定余地的漏洞存在。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科幻電影的目的在於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想象力,它既不是科普的介質,也不承擔科普的功能——那麼,我們又怎麼能用科普的標准去苛求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性呢?

事實上,《流浪地球》在編劇和拍攝的過程中也征求和參考了一些科學家的意見,隻不過,為了符合電影和觀眾的需求,某些科學概念經過了藝術化的處理。如果我們讓觀眾走進影院觀看科幻電影的目的在於傳播科學知識,那麼我覺得,他們大可不必去看這種電影,索性走進科技館裡去認真學習就可以了。

我們與其把精力放在批判和質疑科幻電影中存在的偽科學,不如先去了解一下科幻電影的作用是什麼——或許,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批判和質疑才顯得更有意義。除去批判科幻電影的科學性問題之外,其實我們更加期待的是,有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能夠前期參與或者介入到科幻電影的創作和制作之中——而這,正是當下我們所欠缺的,為觀眾呈現出更多更震撼的科幻故事,讓他們在享受視聽大餐的同時,也能引發對科學的興趣。在此,引用《今日簡史》中的一句話,“一部好的科幻電影,價值絕對超過刊登在《科學》和《自然》雜志上的論文”。(王大鵬)

(責編:李慧博、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