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第二屆京滬城市論壇舉行 發布叢書解析首都文化四方面

2019年04月14日09:4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第二屆京滬城市論壇舉行 發布叢書解析首都文化四方面

第二屆京滬城市論壇舉行發布叢書解析首都文化四方面

  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首都文化研究叢書》主編沈湘平主持叢書首發式 顧宸銘 攝

  中新網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 蔣濤)13日,“城市研究的范式與方法”——第二屆京滬城市論壇暨“首都文化研究叢書”首發式在北京舉行。該叢書中指出,首都文化主要包括源遠厚重的古都文化、先鋒引領的紅色文化、融匯親和的京味文化和開放蓬勃的創新文化四個方面。

  此次論壇由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商務印書館、《哲學動態》雜志社、《探索與爭鳴》雜志社聯合舉辦。

  論壇首先舉行“首都文化研究叢書”首發式。首發式由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首都文化研究叢書》主編沈湘平主持。

  沈湘平介紹說,首都文化是以悠久的北京地域文化為基礎,會通融合各地域、各民族文化,吸收借鑒外來文化,所形成的各種精神觀念及外在呈現形態的集合,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有鑒於此,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編撰《首都文化研究叢書》,以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為四個分冊,對首都文化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闡釋,總結其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

  13日,“城市研究的范式與方法”——第二屆京滬城市論壇暨“首都文化研究叢書”首發式在北京舉行。 顧宸銘 攝

  叢書負責人談及首都文化四方面時表示,古都文化是首都文化的根脈和底色,紅色文化是首都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京味文化是首都文化的活態與表征,創新文化是首都文化的動力與動能。四個方面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共同塑造著北京的首都風范、古都風韻和時代風貌,構成了首都獨特的精神標識。該套叢書即以此為著眼點,層層展開,立體而又精確地把握住了首都文化的三千年精髓,為把北京建設成為充滿人文關懷、人文風採和文化魅力的文化名城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隨后的論壇環節,與會專家探討城市的本質內涵及其外延,特別把城市研究的中國化視為重大思考內容。如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教授武廷海以道家思想為依據,闡釋城市文化與道家思想的緊密聯系,為城市理論中國化作出探索。沈湘平則強調面向中國城市本身,聚焦於中國城市特點,強調中國城市研究一定要遵從中國實際進行,把“面向中國城市本身”視為未來城市研究的關鍵途徑。

  當天論壇的另一大成果,是與會專家聚焦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實際問題,探討解決之道。如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唐亞林以《從行政化社區到街區制:城市基層治理的范式轉型及其網絡體系構建》為題,從基層治理的角度切入,探討在當前時代轉型的情況下,推進城市基層治理順利轉型,營建新的網絡管理體系。

  與會專家努力梳理和考察城鄉關系,在互聯網時代重新審視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復雜網絡關系。如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葉超聚焦《全球城市中的邊緣鄉村:上海的鄉村空間生產》,以上海周邊的鄉村空間生產為例,探討全球化進程中城市及其邊緣鄉村之間復雜的多元關系。

  與會專家還立足現代科技發展,從智慧城市建設角度,探討未來城市發展的可能性。如《廣州大學學報》主編陶東風探討“什麼樣的城市才是美麗的”,建議構建人性化、便利化、智能化以及更加關注弱勢群體的美好城市。

  總結本次論壇成果,沈湘平指出,本次論壇從學理上反思城市研究自身,促進中國城市研究走向整體自覺,推進中國城市研究的理論發展,為解決中國城市發展問題提供了可貴的探索。

  據介紹,論壇主辦方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暨研究基地成立於2002年12月,系由國家教育部、北京市與北京師范大學共建,致力於文化發展特別是北京文化發展的研究機構。(完)

(責編:吳亞雄、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