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已出版十七輯750種

2019年04月23日08:56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4月21日,商務印書館舉行“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第十六、十七輯出版座談會暨第十八、十九輯專家論証會,正式宣告這套我國現代出版史上規模最大、最為重要的學術翻譯工程已出版750種。來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近50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是商務印書館組織出版的一套大型學術翻譯叢書。叢書自1982年開始出版,至今單行本已出版了十七輯750種。所選之書立場觀點不囿於一派,學科領域不限於一門,皆為文明開啟以來,各時代、各國家、各民族的思想與文化精粹。叢書按廣義的學科分為哲學、政治·法律·社會學、歷史·地理、經濟、語言學五類,分別用橘、綠、黃、藍、赭五色標識。自出版以來,“漢譯名著”得到了社會和學界的肯定、贊譽,被譽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最重要、最宏大的基礎工程之一,也被視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術界在思想文化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座談會上,商務印書館於殿利總經理表示,“漢譯名著”始於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需要,必將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新時代承繼既有使命,展現新的價值,發揮新的作用。他認為新時代的“漢譯名著”的出版應該體現以下幾個新特點:一是以世界眼光展示人類文明與文化的多樣性﹔二是應時代之需出版現代經典﹔三是以新知識的視野開拓學科領域﹔四是以新技術為支撐,實現全媒體出版。他還強調,“漢譯名著”作為一個商務與學界共享的資源庫,希望能與學界深入探討如何在媒體融合時代將其更立體地、更有針對性地服務於學界。

政法組專家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時殷弘教授談到了翻譯經典的“信、達、雅”。首先,翻譯須在一定程度上跨越文化差異、傳統差異,而這個差異又無法消除,所以做到“信”已然不易。其二,翻譯過來的文本用漢語的標准衡量可能是不雅的,或者把文本在原有語言文化背景中“雅”的東西變得不雅了,譯文要達到“雅”要求也很高。“雅”與“達”有內在的矛盾,“雅”的東西很難做到“達”,把原來“雅”的東西照搬過來也會影響“達”,“雅”與“達”須達到一種平衡。翻譯要同時做到“雅”和“達”,很不容易。

經濟組專家代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方福前教授高度評價商務印書館在經濟學發展史上做出的貢獻,以及作為學術殿堂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享有的崇高聲譽。他認為,商務印書館在繁榮和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任務,獲得了自身發展的重大機遇,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這些挑戰來源於出版社之間的競爭,高校和科研單位的考評機制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他希望商務能用心研究並化解這些挑戰,保持更好的發展勢頭,在學術質量和學術影響力上仍然成為我國學術界、出版界的一個標杆。

歷史組專家代表、清華大學歷史系劉北成教授表示,“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已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這套叢書的出版和大量外國學術名著的引進,使一大批外國學術經典變成中國學術和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它持續數十年的出版正體現了改革開放的態度和精神。“漢譯名著”很重要的特點在於它不局限於某個單一學科。它是哲學社會科學所共同認同的一個事業,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強調,“漢譯名著”作為一個延續了幾代人的工程,翻譯過程中必須考慮現代漢語的變化,一方面要增加新的書目品種,另一方面要做一些修訂工作,使“漢譯名著”能夠對后代學者真正具有經典的價值。

哲學組專家代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馮俊教授對“漢譯名著”第十六、十七輯的書目做了點評,他認為這兩輯可讀性很強,選題比例得當,在35本哲學名著中,有一些是科學理論、科學思想或科技哲學,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關於今后如何繼續做好“漢譯名著”的出版工作,他建議首先要明確名著的評價標准,每一輯應有編輯理念、主題思想、比例劃分,而不只是簡單的分批入輯。他希望商務印書館圍繞“漢譯名著”這個學術平台,為培育和構建學術共同體多做貢獻。

座談會后,與會專家對“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第十八、十九輯備選書目進行了分組論証。

(責編:鄒菁、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