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歌曲領軍創作人才

用優美旋律為時代放歌

周飛亞

2019年05月16日04: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蔡華偉繪

  在音樂藝術的諸多門類中,歌曲是最貼近百姓的,它短小精悍,表意明確,容易傳播,有著廣大的受眾,因此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歌曲的民間性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先秦的《樂記》有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聲音之道,與政通矣”,《詩經》中的《風》就採集自民間歌謠,包括兩宋時期的宋詞,都體現了歌曲這種曲詞兼備的藝術形式之魅力。同時,歌曲還是時代的風向標,從中可以窺見當時的社會風俗、思想潮流、政治氛圍和百姓生活。

  到了現代,歌曲的這一特性體現得更為顯著。過去幾十年,歌曲在文藝宣傳戰線發揮著重大作用,幾乎每個歷史關鍵節點都有一些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流傳下來,它們反映了社會變遷,反映出人民的精神面貌,成為時代的印記——

  《黃河大合唱》為抗戰凝聚了人心,《解放區的天》唱出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無比喜悅,《我的祖國》喚起了華夏兒女對美好家園的深深眷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出了人民對黨的感激之情和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歌唱祖國》表現了建設新中國的昂揚斗志,《春天的故事》表達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繁榮景象和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殷切渴盼……

  身處今天這樣一個波瀾壯闊、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我們同樣需要優秀的歌曲來唱出人民的心聲和時代的呼聲。而相比起來,當下的歌曲創作雖也熱鬧繁榮,卻還存在不少問題,如:精品不足﹔小我的、個性化的作品較多,而大我的、民族的創作較少﹔作品同質化﹔歌詞空泛,音樂形象概念化、不接地氣等等,尚不能滿足時代的迫切需要。

  為此,主流音樂界嘗試各種方法,付出了諸多努力,其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優秀青年詞曲作家高級研修班,令筆者頗受啟發。近日,第五期高研班剛剛在泉州閉幕。從2012年啟動以來,算上中間的一期特別培訓,高研班總共舉辦6次,獲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其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

  找准符合藝術規律的定位

  高研班有著符合藝術規律的精准定位。眾所周知,與器樂、歌劇等其他音樂創作相比,歌曲創作有其特殊性:入門相對容易,作品和創作者數量眾多﹔但簡練不等於簡單,想要創作出最優秀的歌曲作品,同樣十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資源去提高創作者的普遍水平,並不現實﹔將好鋼用在刀刃上,才更有實效。高研班一開始就將目標制定為“培養最頂尖、最高端的創作人才,成為未來的名家、大家的孵化器”。與之相應的,招生標准也很高——入選學員基本都是已經在業界取得一定成績、在省級以上各類比賽中獲過獎的青年音樂人。

  高研班有著持續的培養機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才的養成也非一時之功,需要持之以恆的磨礪。與通常的培訓不同,高研班會安排學員多次參加,如第一批學員大多連續參加了三期甚至更長﹔此后每期開班,老學員也基本能佔1/4以上。除了“課堂”,主辦方還持續為高研班的學員提供各種機會與平台。如“青年音樂人才扶持計劃”,高研班學員有機會被優先推薦。又如很多活動原本需要由地方音協推薦參加,但有些學員是“圈外人”,與音樂界聯系不多,還有不少學員由於年紀輕、資歷淺,尚未成為地方音協會員,因此不具備參加資格,而高研班卻為學員們提供了“直通車”。

  用“世界語言”譜寫“中國故事”

  對培訓內容甚至培訓地點的選擇,都經過精心設置。從編曲到填詞,從制作到配器,從文學性的改進到思想認識的提高……課程涵蓋面很廣。尤其是在思想教育這一點上,高研班下了很大功夫。和老一輩創作者相比,如今的年輕人受過的音樂教育更全面,音樂素養更高,他們不缺對西方先進創作理念的把握,而缺少對現實的深入了解、對時代的深刻認知、對民族音樂語言的吸納融合。換言之,他們很早接觸到“世界語言”,缺的是“中國故事”的積累。此外,中國的社會巨變實在是太大了、也太快了,並非隻有老年人才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青年人的認識也同樣有可能還停留在過去——比如不斷重復自己、缺乏創新,亦是一種跟不上時代的表現。高研班的課程可謂抓住了痛點。從東莞、遵義到泉州,培訓地點的幾經變化,也分別配合了當期的結業創作主題。在東莞,可以親眼看到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建設成就﹔遵義既是紅色教育基地,也是精准扶貧的重點地區之一﹔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世界文化在此交融……沒有創作者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是出不了精品的。真情實感從哪裡來?就得走進生活,從採風中,從體驗當地的衣食住行中,從與當地老百姓的日常接觸閑聊中,把自身放在環境裡浸染,才能獲得。

  同時,高研班還有充分的交流研討機制。每位學員都要提交一首作品,老師會和所有學員一起對作品一一點評,這是每期高研班的“重頭戲”,針對性很強,對學員的幫助和提高效果非常顯著。在這裡,大家專講問題,直白尖銳,一切都要按精品的標准來。有學員感慨:從業快20年了,從來沒有聽到過如此直率真誠的評價。

  有了以上這些用心至深的舉措,高研班的成就不難想象。無數學員在這裡獲得了飛躍式的進步,甚至“脫胎換骨”。如學員韓鋼,他是石油鑽井一線工作者,平時愛好作曲,高研班使這塊璞玉漸漸被雕琢成型,作品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音樂金鐘獎兩項大獎。還有詞作者楊玉鵬,甘肅武威的一名中學體育老師,他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但很有天賦,經過培訓,他也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從最基層走到中國音樂最高獎的殿堂,這兩名學員的經歷,可以說是高研班的完美注解。

  在這個分眾化時代,歌曲的分類太多,傳播渠道太廣,像過去跟著廣播電視全民學唱一首歌的景象,已經一去不返﹔但同時,互聯網仍然為“爆款”歌曲的流行與傳播提供了可能性。很多活躍在各個分眾平台裡的創作者,他們有才華有潛力,寫出的東西卻隻迎合了小圈子的趣味,高研班的初衷,就是把這些人才挖掘出來,盡可能地開闊他們的視野、打破平台的阻塞、促進青年創作者內部以及青年和老藝術家之間的交流,使他們能夠寫出更加貼近人民、貼近時代的作品,為更多人服務。

  或許,這也是其他領域人才孵化可以參考的一條路。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6日 20 版)
(責編:李楓、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3.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