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網絡文學:趨向經典,創造經典

2019年05月20日08:1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以文藝精品奉獻新時代④】

網絡文學經歷20年快速發展,已收獲豐富的作品、巨大的經濟效益和來自各方的關注。但在爆發式增長的同時,有關其價值及合理性的質疑也不絕於耳。綜觀網絡文學整體,雖然不乏風靡一時的佳作,但與龐大基數相比,精品數量依舊偏少。哪怕是有專家評獎背書、入選各類榜單的作品,如果脫離“網絡”前綴,也隻能用有新意、有特色形容,難以稱作經典。

究竟什麼樣的作品堪稱經典?具體到網絡文學領域又當如何評判?美國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曾以莎士比亞為標尺,討論經典問題。他認為,每一位有志於創作經典的作家,都逃不開前人“影響的焦慮”,而步入經典行列則必須具備掙脫影響的“陌生性”,也可以稱之為原創性。“影響的焦慮”和“陌生性”兩個關鍵概念,恰可用來討論當下網絡文學如何趨近經典的問題。那些倍受讀者喜愛的出色網絡作品並非橫空出世,它們每一處巧妙對話,每一段動人情節中,都折射出我們曾反復閱讀的經典的影子。

網絡文學起始之時,互聯網對公眾是一片全新天地,在線寫作帶有拓荒性質。那些早期網文作者,有的心懷獨創夢想,有的戲說名著同人,有的甚至聲稱靈感來自影視,但他們實際都充當著經典的媒介轉化者——創作平台雖然從論壇、網頁到手機,心中構想的樣式,卻脫不開對優秀作品的經驗認知,也就是以經典為參照系,使以往媒介中的經典借他們之手向新媒體拓展。因此,在媒介交融之際,網絡作者與程序員、網站編輯和灌水的網民一起參與了在新媒介上開展文學探索的歷程,其表達方式和界面是全新的、開創性的﹔但核心和本質卻是對經典的繼承。所以,網文呈現出的新奇特異,並不來自文學革新,而是在於媒介表現形式的新穎。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誅仙》《鬼吹燈》《明朝那些事兒》《間客》等,在網絡上呈現出文學的新句式、新語體和新題材,表現出文學的新媒體面貌。它們天然具備表達的陌生性,是網文中最趨近經典的一類,它們的成功,離不開新媒介紅利。

與網絡文學知名度和高曝光率同時到來的,是類型小說對網文整體的替代。類型文填補以往通俗閱讀的缺乏,但這些“類型”,卻可以看成網絡作者在消化、稀釋文學經典后,結合新媒體特點的揀選和改寫,其創新性畢竟有限。同時,這種寫作模式提供易於上手的框架,文學網站需要內容,急於引導缺乏經驗的新作者按照教程炮制速成文,這雖然極大擴充網文基數,卻導致整體質量和觀感的下滑。就這樣,雖然網文名氣日盛,參與者越來越多,但對暢銷類型的因循,構成進一步突破的局限,陌生性難以為繼﹔同時,經典作品影響的焦慮越來越強。

當前網文中最知名的作品大都誕生在2003—2009年網文大爆發時期。這一時期網頁連載、逐字收費是主要形式,有篇幅長、章節短等特點﹔與之相關,冗長拖沓、錯字連篇等也似乎成為免不了的問題。由於新鮮,人們可以原諒早期的缺憾。但隨著產業壯大,網文界競爭日漸激烈,對作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些失去媒介紅利又缺乏足夠寫作才能的作者,在利益驅動下,為求“花樣翻新”不得不強化感官刺激、渲染低俗趣味,甚至在“開腦洞”的掩護下憑借個人臆想虛構歷史、歪曲歷史。類似作品填充到網文基數中,越發給人以數據驚人、精品匱乏的印象。面對良莠不齊的作品,有些人以為海量錯誤是網文的天然屬性,聲稱不應將網文放在與傳統文學齊平的層次上看待。這看似包容,其實卻在為粗制濫造開脫,也是對那些孜孜以求打造精品作者的不信任。

網絡文學發展到現階段,龐大的作品數量、高度的活躍性和產生於讀者中日漸強烈的不滿足感,已使之具備產生精品、醞釀經典的基礎﹔同時,在褪去新媒體光環之后,要繼續保持動力和原創性,也必須突破產業局限和利益刺激,立足長遠、打造精品。

如果參考經典來觀照網絡文學作品,首先需要提及的是超越性,即經典作品超越具體時代、超越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的共通感染力。網文“出海”,贏得海外粉絲喜愛的事實,反映出它們具備突破地域限制的潛力、具備與世界文化相呼應的超越性。其次是穩定性,即作品本身經得起推敲,其傳達的內容不會因讀者年齡、閱歷和經濟地位而產生大的接受偏差。遺憾的是,當前基於粉絲經濟的網絡作品常常“流量即正義”“我任性我有理”,有些為迎合打賞口味,甚至不憚挑戰倫理。第三是影響力。越來越多評比和排行榜使網文發揮越來越大的示范性和影響力,因而,也面臨日益增長的社會責任。但網絡熱文卻頻陷抄襲官司和粉絲罵戰,由此即可看出部分作者在影響力提高的同時,並沒有建立起相應的責任感。

印刷媒介千百年才積澱出若干經典,影響的焦慮永遠存在,是不是不應該要求短短二十年的網絡文學中出現經典?並非如此。在這個領域裡,雖然“網絡”贈送的“陌生感”越來越弱,但根本的“文學”方面,卻會隨著作品的積累、作者經驗的提升、讀者眼界的開闊而日漸加強。當前網文作者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既能夠輕而易舉閱讀大量傳統文學作品,又掌握新的媒介手段,同時非常貼近現實生活、保持與網民的即時溝通。這是網絡文學與印刷作品最大的不同,也是網絡文學得以趨近經典、創造經典的優勢所在。

經典不產自隔絕的冥想,而源於協作的共鳴。作者自身樹立經典意識、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網站編輯把好品質關,及時發掘推薦有潛力的作品﹔網站、讀者、評論家和監管部門也可齊心協力,營造有利環境。二十歲的網絡文學,在網絡上已是老資格,但在文學史上卻仍是新面孔。經典需要時間檢驗,不斷趨近就是不斷創造。我們有理由相信,網絡文學正在不斷趨近經典,創造經典。(許苗苗)

(責編:李慧博、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