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把音樂帶到沒有音樂的地方

2019年05月22日08:3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作曲家巴赫的名字,原文的意思是小溪,小溪和農耕開渠有密切的聯系,這說明音樂和農耕也有關系。”5月21日上午,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站在先農壇拜殿的月台上半開玩笑地說著,一串串連珠妙語,讓200多位在百年古建筑中與高雅藝術不期而遇的觀眾聽得津津有味。

這是國家大劇院2019年五月音樂節系列公益演出的一場,朱亦兵率領他的樂團來到北京中軸線先農壇。先農壇是中國古代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農場所,2018年被北京市文物局納入14處“中軸線申遺”項目。在五月艷陽的照耀下,先農壇肅穆庄嚴,鬆柏翠綠,朱亦兵和樂團就把舞台設置在先農壇最具代表性的拜殿月台上,在百年古建筑上奏響華麗樂章。

朱亦兵拿著大提琴從拜殿中走出,站在大殿門口的陰涼中,跟月台上的觀眾熱情打招呼。他指了指手中的樂器,“對,這是大提琴,大家知道它來自哪個國家嗎?”朱亦兵幾句話就把觀眾目光吸引過來,他從意大利的琴說到德國的音樂,然后帶來一首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深情而細膩的琴聲從拜殿傳出,飄散在先農壇的綠樹紅牆之間。

從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的《自由探戈》,到法國作曲家福雷的《夢后》,朱亦兵一邊演奏,一邊向現場觀眾介紹著樂曲的內容,時不時還聊聊不同作曲家所在國家的風物。不僅音樂和舞蹈,足球和牛排的話題朱亦兵也能侃上幾句,把觀眾逗得哈哈直笑。

音樂會臨近結尾,當蒙古族民歌《鴻雁》和北京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響起,現場觀眾不禁跟著熟悉的旋律哼唱起來。“十幾年前我就開始‘上山下鄉’,把音樂帶出劇院和音樂廳,當時很多觀眾連大提琴都不認識,現在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了。”朱亦兵說,“我認為音樂家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把音樂帶到原本並沒有音樂的地方。”

至此,國家大劇院“走出去”公益演出也即將接近尾聲。在近一個月時間裡,中外藝術家和知名院團音樂家的足跡已走過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冬奧組委以及各公益機構等地,讓室內樂在城市中流淌。(韓軒)

(責編:李慧博、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