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盡到桐廬(神州觀覽)

彭  程

2019年07月20日05: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陳俊攝

  圖為王俐健攝

  一

  在浙西北桐廬的山水間行走,時常會與吟詠此地風光的古詩詞相遇。在富春江畔的一長排詩碑上,在某家餐館的牆壁上,在某個古村村口的碑記上,這些清雋的詩句不期然而然地跳進游人眼帘,為這一方土地上的無邊美麗做著生動的腳注。

  桐廬境內,峰巒競秀,江河爭流,山與水的交融,營造出一種清幽殊絕的韻致,被譽為“秀麗天成”。它的魅力的源泉,當首推富春江。富春江仿佛一條銀色的玉帶,綰接起兩岸的山巒、田野和村落,迤邐連綿,延展成為一幅美不勝收的巨幅山水畫卷。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出自晚唐詩人韋庄筆下的詩句,清淺明麗,親切可人,如同江水帶給人的溫潤熨帖的感受。錢塘江流入桐廬、富陽境內,被稱為富春江,這一段江山之美,尤其桐廬境內,贏來題詠無數。蘇軾這樣贊美它:“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而到了陸游,更是觸目所及皆堪憐愛,“桐廬處處是新詩”,乃至生出熱切的向往,“安得移家常住此”。

  詩人們寄情山水,屐痕處處,遍覽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但桐廬卻讓他們這般迷戀痴醉,不吝贊美,不難想象,它該有著怎樣獨特的魅力。

  千百年間弦誦不絕的古典詩文,也仿佛一條長河,有著自己的上游和源頭。對於這個地方,早在南北朝時期,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一文中,就已經有著極為生動的描寫了。“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在桐廬的幾天,與富春江時即時離,每次相逢也都是不同的河段,但不論是在哪裡,隻要看到一泓碧綠的江水,這些幾十年前已背誦如流的句子,就會又一次鮮明活潑地跳進腦海。

  詩畫不分家。富春江的濤聲,在詩人吟哦聲中化成一行行韻腳,而它的浪花濺落到宣紙上,便暈染成一幅幅畫卷。元代黃公望的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黃公望游歷至此,感慨於這裡“山峰俊奇,峽谷雄偉,江流氣度不凡,美不勝收”,於是長住下來,用整整四年的時光,走遍富春江兩岸的峰巒林壑,繪就了這幅被譽為“畫中之蘭亭”的山水長卷。據說,八成畫面都取材於桐廬境內的江山景色。畫卷上,天地靜穆,遠山微茫,江闊波渺,林巒渾秀,草木華滋,村舍茅亭之間,樵夫釣客的身影參差隱現,彌漫著蕭散淡泊的詩意。憑借藝術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獲得了永恆的生命。

  我與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對岸。隔江北望,富春江與其支流分水江交匯處,一座青黛色的山峰仿佛浮在水面上,林木蓊郁。這便是桐君山,旁邊是桐廬老城。翠峰如簇,在寬闊澄碧的江面上投下濃重的倒影,又被陽光和江風撕扯成一縷縷一片片的粼粼波光,跳蕩不已。幾隻白鷺悠然地掠過眼前的江面,轉瞬間又隱沒於不遠處幾株榕樹茂密的樹冠中。

  桐君山是桐廬的標志,桐廬的地名也與這座山有關。相傳有一老人,於此山中桐木之下採藥結廬,人問其名,老人不語,手指桐木。后來人們就稱其為桐君,其所居之山為桐君山,所居之屋為桐廬。這便是桐廬命名的由來,散發著濃郁的隱逸氣息。而桐君老人,也成了后世供奉的中藥鼻祖。

  二

  鐘靈毓秀的風光形勝,豐盈飄逸的詩畫情韻,桐廬的大自然構成了一種十足的魅惑。置身這樣的環境中,顯然更容易萌發對於自由洒脫生活的向往。將身心融入這一片清幽山水,觀煙嵐雲霞,聽鬆濤流泉,這樣的誘惑,豈不是自然而然且難以抵抗?

  的確有人以一種義無反顧的決絕,將整個生命交付給這裡的靈山秀水。在富春江最美的七裡瀧一帶,江面寬闊,碧波湍急,翠峰簇擁,密林森茂。遠眺江畔,那一處高閣連亙、飛檐翹角的所在,便是嚴子陵釣台。嚴光(字子陵)為東漢時代的高士,曾與劉秀一同游學,后來劉秀即位光武帝,以盛禮邀嚴光入京,許以諫議大夫的高位。嚴子陵固辭不就,歸隱富春江畔,耕釣以終。清晨,山林間飄蕩著淡藍色的霧氣,黃昏,江面上閃爍著碎銀般的波光﹔奔瀉直下的溪流,振翅高翔的水鳥,修竹佳木在和風中窸窣作響,岩石旁側有奇花異草靜靜開放……數十年間,這些風景成為他生命的背景。每一幅畫面,每一個細節,都是對自由曠達的生命方式的生動詮釋。

  一縷精神的煙雲,自此間的林泉煙霞中氤氳而出,穿越時空的阻隔,彌散在后世眾多典籍文章的冊頁和字行之間。嚴子陵甘願做一名煙波釣叟,在大自然中寄托自己的靈性。這便是仰觀俯察,靜思默想,體味萬物之美,探究存在的奧秘,並從中獲得心靈的愉悅,精神的提升。

  連那些胸中鼓蕩著俠氣劍膽的人,腳步一踏上桐廬的地面,心靈也不由變得柔軟溫潤。最有說服力的,無疑該是范仲淹了。這位北宋名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因為上疏直言,不為當權者所喜,一生屢遭貶謫。第二次被貶,便是出任睦州知州,當時又叫桐廬郡,轄地包括今天的桐廬、建德等地。雖然半年多后就奉命移守蘇州,但就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卻先后寫成《出守桐廬道中十絕》及《蕭洒桐廬郡十絕》等許多作品,幾乎佔到其詩文總量的六分之一,足以証明他對此地的深厚情感。

  既渴望報效社稷,造福蒼生,建功立業,又向往閑雲野鶴,優游林泉,物我兩忘。在范仲淹身上體現得頗為鮮明。他在《岳陽樓記》中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亙古情懷。他知守桐廬期間的詩作,便充分表露了他對大自然和洒脫適意的生活方式的傾心。尤其是在《蕭洒桐廬郡十絕》中,十首五言絕句的每一首,都是以“蕭洒桐廬郡”開頭,分別描繪了桐廬的山色、清泉、竹林、春茶等風光物事,以及桐廬人愜意恬適的日常生活。此景此情,讓他由衷地喜愛羨慕,感慨復詠嘆:“蕭洒桐廬郡,身閑性亦靈”“使君無一事,心共白雲空”“人生安樂處,誰復問千鐘”……這既是心志的抒發,也不妨看成是一種生命的宣言﹔既是他的豐滿人格的生動表露,也印証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包容。

  瀟洒,通常是用於描摹人物的言行風度,稱贊其清高洒脫、不受拘囿、不同凡俗。范仲淹用它來寫照風景,不能不說獨出機杼。顯然,他從桐廬山水之美中發現了一種獨特的氣質,它具有移心易志的作用。置身於這樣的山水現場,那些日常汲汲以求的功名利祿之屬,不知不覺中失卻了分量。相反,那種似乎遙遠縹緲的事物,像精神的自由舒展,卻變得具有質感,真實而迫切。

  也是范仲淹,在短暫的任職時間,重建了破敗坍圮的嚴子陵祠堂——“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並寫下著名的《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是發自肺腑的欽佩和敬愛,表達了作者無限的心儀。

  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曾經飄蕩彌漫於某一片土地上的精神氣息,也有自己向后世傳遞的通道。

  今天,在桐廬的山水原野間徜徉行止,分明會有一種與大自然親密而深切的融入感,仿佛嚴子陵、范仲淹的魂魄進入了自己的內心。在生活日漸富足的今天,對超越的生活品質的追求,譬如“慢生活”的理念,愈發成為這裡人們的共識。幾天的參觀游覽中,這個詞匯不但被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領導者和經營者挂在嘴邊,也在與普通居民百姓隨意聊天時,數次聽他們提起。是的,腳步慢下來,心境靜下來,才能夠更好地發現和體會自然之美,感悟生命的意義。這並非桐廬的首創,但桐廬更有理由做到這一點,而且的確也做得不錯。

  桐廬境內,有不少明清時代的古村。步履所至的幾個村庄,老宅、古屋、街巷、宗祠、池塘、水口、石橋等等,都得到完整保存或修繕。建筑多為徽派風格,白牆黛瓦馬頭牆,參差錯落,映照著遠處青黛峰巒,近旁潺湲溪流,一派秀麗古朴的江南田園風光。這裡開發的一些旅游休閑項目,將農家生活、鄉野情趣與時尚潮流巧妙地結合起來,創意獨特,別有情致。碎石砌成的外牆,低矮的屋檐,木柵小窗,室內隨處點綴著蘆葦、野花等鄉野常見植物……在這樣原始朴拙的環境中小坐,會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有根系的,心中會有一種篤實的家園感。

  在桐廬的最后一天,清晨醒來,從所住民宿的窗口望出去,晨光熹微,籠罩著高低起伏的一片綠野。這家鄉村旅店,是由村民的三間相鄰而獨立的房子改建而成,取其諧音,起名“山澗房”。店名看似隨意,卻委實有匠心寄寓:山,是背倚一脈青翠連綿的山巒,澗,是下臨一道波光粼粼的溪流。推門走下多級石階,踩著寬窄不一石板砌成的小徑,一直走進田野深處。草尖上的露珠被腳步震落,金黃色的野花恣肆地開放,三五成群的母雞在田埂邊覓食,水塘旁有水鳥梳理羽毛……

  沉浸在質朴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歷史人文氛圍中,會不會不經意忽略了桐廬的另一種光彩?這是時代賦予它的。今天的桐廬經濟發達、產業豐富,是多個領域中的翹楚: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長三角最具投資潛力縣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一頂頂桂冠,熠熠閃亮。走在縣城街道上,感覺分明就是一座很有規模的現代化繁華都市。佔據中國快遞業的大量市場份額、被稱為“三通一達”的申通、中通、圓通和韻達,都是從這裡起步的。這幾家快遞巨頭,堪稱是桐廬經濟飛速發展的一個生動隱喻。

  又一次從桐君山對面的江畔經過,遠遠望見積翠疊碧的山頂上,桐君塔清秀挺拔的白色身影。幾天的行走,最深刻的記憶,都疊印上了靈山秀水的畫面。此刻又看到傳說中中藥鼻祖棲身的地方,不由得就想到,大自然其實也是一味大藥,可以療治精神的疾患,祛除靈魂中的種種虛熱症狀。在盡情描繪了富春江的美景后,吳均篇終言旨,在《與朱元思書》的結尾,揭示了此地山水對於生命的啟發作用:“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數百年后,明代的袁中郎也表達過相似的意思,只是說得更通俗些:“湖水可以當藥,青山可以健脾,逍遙林莽,欹枕岩壑,便不知省卻多少參苓丸子矣。”星移斗轉,人世更替,但一些基本的東西卻是不會變易的。

  就要離開桐廬,在富春江邊一個農家餐館裡午餐。一棵八百多年樹齡的老樟樹,樹干粗壯,幾個人才能合抱,樹冠虯曲,枝干四處伸展開來,遮住了大半個小院。江流平緩,在天地交融的遠方,山水一色,仿佛一抹清淡的水墨。大朵白雲靜止地懸垂在藍天上,把濃重的影子投射到江面上,明暗之間,層次分明。忽然就想到了唐代詩人王維的一聯詩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0日 08 版)
(責編:曹昆)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緬懷先烈 習近平這些話飽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