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讀懂焦慮,直面人生

2019年09月09日10:54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讀懂焦慮,直面人生

《好的焦慮》 (美)斯科特·斯多塞爾 著 中信出版社

《好的焦慮》,乍看這書名,是有些歧義的。焦慮怎麼還有好的呢?在作者斯科特·斯多塞爾看來,焦慮人人都有,隻不過輕重不同﹔焦慮也不全是壞處,雖說它會讓人們刺痛,但它同時也會促使人們行動。波士頓大學焦慮障礙治療中心創始人戴維·巴洛說:“沒有焦慮,很多成就就無法實現。運動員、演員、企業管理者、工匠以及學生們的表現會大打折扣﹔人們的創造力會消失﹔農作物可能也不會被種植。我們可能會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過著田園牧歌式的悠閑生活,坐在樹蔭下消磨我們的時光。這對於一個種族來說是致命的。”

斯科特·斯多塞爾畢業於哈佛大學,他的文章曾被收錄於《美國最佳政論文選》及多所大學教科書。他是一位嚴重的焦慮症者。從2歲開始,他就是個滿心焦慮、充滿恐懼、成天發抖的孩子,一驚嚇就想逃、一緊張就想吐,心理治療、藥物控制,甚至酒精都無法完全紓解他的焦慮問題。久病成醫,斯多塞爾由於多年的親身體會加上學習研究,他已堪稱焦慮疾病的“專家”了,本書可謂融當代神經精神病學研究和個人經歷於一體。

焦慮到底來自哪裡,它是心理問題,是精神問題,還是社會問題?病理學焦慮到底像希波克拉底、亞裡士多德和現代藥理學家所說,是一種醫學疾病呢,還是像柏拉圖、斯賓諾莎和認知行為治療師們所說,是一種哲學問題呢?是像弗洛伊德所說,是一種源自童年創傷或者性壓抑的心理問題呢,還是像克爾凱郭爾和他的存在主義后輩們所說,是一種精神狀態呢?或者,它是否像W.H.奧登、大衛·理斯曼、艾裡希·弗洛姆、阿爾貝·加繆聲稱的,是一種文化狀態,是人們生活的時代和社會結構的功能作用呢?

斯多塞爾認為,這些成因都有,焦慮同時是生物學與哲學、身體與心理、本能與理性、個性與文化的功能作用。

人是身體的囚徒。斯多塞爾寫道:“我的焦慮提醒著我,自己完全處在生理機制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說,更多的是身體決定頭腦,而不是頭腦決定身體。”當然,相對來說,人的精神對身體影響更大。斯多塞爾在書中列舉了多項科學實驗表明,人的情緒會直接左右胃部功能。胃部的黏膜內層能夠隨著人的情緒變化而神奇地變色,有時胃黏膜是鮮紅色的,而當人感到焦慮時,它就變成了蒼白色。這與我看過的一位中醫的說法完全吻合,那位主治胃腸疾病的老中醫說,胃腸疾病大多是從情緒上來的。斯多塞爾寫道:“焦慮的時候我會肚子疼,想上廁所。而肚子疼和想上廁所令我更加焦慮,於是肚子更疼,更想上廁所了。於是每次離家長途旅行都以同樣的方式收場:我急匆匆、瘋狂地奔向廁所,每到一處就像是對當地的廁所進行一次觀光似的。”

經過了幾十年的治療和自我研究,斯多塞爾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了嗎?答案是,沒有。但斯多塞爾說:“隨著時間的流逝,徹底治愈我的焦慮的希望已經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與之和平共處的順從感,是發現一種救贖,或者是發現我自己從經常顫抖的、崩潰的、神經質的碎片中得以緩解的好處。”(夏學杰)

(責編:劉婧婷、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