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一扇通往閱讀深處的門

2019年09月14日08:2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扇通往閱讀深處的門

《閱讀是一種責任》於殿利 著 人民出版社

這幾年,“閱讀”仿佛一下子成了高頻詞匯。上至連續六次出現於政府工作報告裡的“全民閱讀”,下到遍布全國各地大街小巷的閱讀空間,加之各種主題的閱讀分享會,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甚至還有給電視帶來高收視率的閱讀節目,讓“閱讀”這件原本似乎是安安靜靜踏踏實實的事,一下變成了熱鬧非凡的社會時尚,讓閱讀這件寂寞尋常事,變成了影響個人乃至家庭命運的轟轟烈烈的大事。

閱讀,還就真是一件影響命運的大事。豈止是個人、家庭,甚至是影響人類命運的大事。這個結論我是在學習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於殿利先生新作《閱讀是一種責任》之后悟出來的。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從上古時代人類開始“閱讀”花開花落,從而悟出生命的種子開篇,講了閱讀大自然感悟天地之書與我們至今賴以生存的農業革命的關系,從人類最早的文字蘇美爾象形文字的演變講到閱讀文字之書對開啟城市文明的影響,從信息傳播技術引發“信息爆炸”講到讀屏時代與正在伴隨我們走向未來的信息革命。該書表面上是三個閱讀時代對應的三場社會革命,其深層含義是宏大的敘事和深邃的思想,一條人類閱讀史的大脈絡清晰地貫串於字裡行間。讀著讀著,我猛然覺得這哪裡是什麼“閱讀”史,分明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人,正是依賴“閱讀”這件利器才得以在地球上贏得寶貴的生存空間。“甚至可以說,人類的一切都來源於閱讀。”讀到書中這句話,竟有醍醐灌頂之感。

既然如此,生而為人,閱讀就是一種責任,一種如繁衍生息一樣的天職。不論閱讀是嚴肅庄重的,是輕鬆愉悅的,還是枯燥繁復的,我們都沒有理由去推卸這種責任。該書的第二部分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各家之言,結合作者的切身感受傳達了這樣的價值觀:向知識和道德進化是人類永恆的方向,閱讀是朝著這個方向邁進的重要路徑,閱讀是件尋常事,它須臾不離人們的生活,讓尋常的日子過得堅定有力,充滿情感。閱讀是一件大事,閱讀每前進一步,人的進化就更深一步。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閱讀呢?閱讀,就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常態。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閱讀?過去人們總發愁無書可讀,愛書之人恨不能讀遍天下書。現在人恐怕沒有這樣的體會,在經濟高速增長的現代社會裡人們覺得到書太多了,能用來讀書的時間太少了。總聽人說越是經濟高速增長越需要沉下心來積累知識,越是節奏快的生活越需要靜下心好好讀書。可讀什麼?怎麼讀?如果您也有這樣的困惑,就請仔細閱讀《閱讀是一種責任》的第三部分“閱讀的心法與方法”,它將為你打開一扇通往閱讀深處的方便之門。

現代社會的讀書之法遠不是“勤”和“苦”兩個字可以簡單囊括的。每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知識人和閱讀者,都希望有一套為自己量身定制的選書價值觀和讀書方法論,正如叔本華所言:“在挑選閱讀物的時候,掌握識別什麼不應該讀的藝術就成了至為重要的事情。”應當優先選擇什麼樣的書來讀盡管因人而異,但也有一定之法。於心法,關鍵是要樹立和培養讀書之志。讀書是為了行事,把志向落到實處就是傳統文化所說的“知行合一”。讀書必須走心,走心而后養心,養心而后養顏,心體通一。這麼說來,讀書還是一件關乎顏容的“體面”事。於方法,這本書給人的啟發就更多了。一個真正的讀書人首先應該讀自己所在領域的原典。畢竟,唯有原典才是后世思想的源泉。對於閱讀經典,其實就是這樣一個行為過程:一方面大致獲得與經典有關的知識並將它轉化為內在修養,與此同時,身體力行地去體驗、感受偉人的熱情和能量,並積蓄起來化為己有,簡單說就是汲取其思想價值、精神價值和學術價值。經典是時間留下的金塊,閱讀原本就是尋常事。閱讀,需要根據個人情況確定哪些書隻需要泛覽,哪些書需要反復、用心閱讀,追求“無專不博,博必有精”的境界。這個境界不是轟轟烈烈,而是寂寞沉靜的。這才是指導閱讀的方法論。

《閱讀是一種責任》是一本好書,作者融匯古今、理實結合,講了閱讀這件寂寞尋常的大事。丘吉爾說: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於殿利先生以其豐富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看到了人類遙遠的閱讀開端。我想,作為讀者的您也能從這本書裡窺視到同樣長久的閱讀的未來吧。

(作者:崔岱遠,系作家、北京讀書形象大使)

(責編:丁濤、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