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家駐村,有村民書寫,山西賈家庄——

這個村庄,文學一直在(解碼·創作之源)

本報記者  喬  棟

2019年10月23日05: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日前頒發。“茅獎”30多年來,40余部獲獎作品的背后是無數文學工作者俯首大地、以筆為犁的堅持。山西“山藥蛋派”、東北鐵西青年作家群、深圳全民寫作熱……如今,文學寫作正迎來蓬勃的新生力量。

  總有人在回望歷史,總有人在記錄當下。文學就這樣生長著,以它的光芒、溫度,構筑起一片供人們精神徜徉的星空。今起,本版推出“解碼·創作之源”,進入一片土地的文學時間,閱讀一方水土的人文故事。 

  ——編 者

  

  賈家庄,一個普通的村子,它所在的山西省汾陽市,地處呂梁山腳的平川地帶,下了高速即到,似乎少了幾分“遠上寒山”的意境。但它又是個有著特殊氣質的村子,許多名人名篇就是從這裡“長”出來的。

  孕育——

  小村庄的文學情結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這首傳唱半個多世紀的《人說山西好風光》,出自著名作詞人喬羽之手。上世紀50年代,他受老友馬烽的邀請來到了賈家庄,為這首歌創作歌詞,當時馬烽正在這裡拍攝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馬烽是“山藥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當年山藥蛋派“五戰友”——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等人扎根在此,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除了與西戎合作創作的《呂梁英雄傳》,馬烽還創作了電影劇本《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小說《我的第一個上級》《劉胡蘭傳》等。1963年,作家諶容來到這裡,與鄉親們朝夕相處一年多,后來以這段生活經歷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提起馬烽,村子裡的老老少少都熟悉,親切地稱他老馬。村民們回憶說,“老馬是個熱鬧人,走到哪裡就把笑聲帶到哪裡。”《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讓很多人印象深刻的主人公高佔武,原型是賈家庄村民武士雄。今年90歲的武士雄說起老馬,許多往事歷歷在目:“他哪像個作家啊,就跟普普通通的農民一樣,抬腿就往炕上坐,手指一擰卷上旱煙就抽,我們吃啥他吃啥。”他和老伴兒當年結婚,還是老馬撮合成的。

  賈家庄的村子裡,有一座二進老宅院,門口的匾額上刻著“馬烽紀念館”,這是當地人為相伴了50多年的“老馬”自發籌建的。紀念館收藏著《尋找失落的珍珠》的手稿,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痕跡,傾注了馬烽對文學的追求。他的文學作品寫出了鄉親們真實的喜怒哀樂,他自己也被山西省授予“人民作家”的稱號。

  聚集——

  作家入住進行創作

  賈家庄村支書邢萬裡說:“建設作家村是賈家庄人的心願,為的是報答作家們給這塊土地帶來的精神滋養﹔也是為了傳承,表達我們對那些在汾陽生活過的歷史文化名人的真情感念。”據介紹,作家村裡每一幢造型獨特的“別墅”,都開放申請,有需求的學者、作家,可以長期入住進行創作。

  作家村還有一個名字叫文瀾苑,漫步其間,很難想象,這村子裡竟有一處如江南園林般精巧秀麗的布局——庭樓、假山、池塘和綠植,為文瀾苑注入了別樣的雅致。三眼窯洞、籬笆小院構成的“徽因水坊”,青磚拱門的“正清金屋”,展示著林徽因、費正清等曾經到訪的文化名人。

  今年5月8日,詩人歐陽江河第一個入住賈家庄作家村。“作為一個作家,在作家村住過之后,我就在精神、文化身份上,成為賈家庄村民。”歐陽江河說,在這裡,他能感覺到那些歷史文化名人穿越時空和自己遙相呼應。

  不同於以往在城市中舉辦文學活動,首屆呂梁文學季選在了賈家庄,莫言、余華等作家齊聚於此,主題為“以優秀的城市文化反哺鄉村”。不僅如此,此次文學季還有跨界性質,文學、根據文學作品改編或作家執筆編劇的電影,都在這裡呈現。參與活動的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慶祥認為:“未來的文學概念和文學活動會越來越具有綜合性,在跨界的基礎上有更廣泛的輻射,這是一種大趨勢。”

  “小地方的信息是集中的,大家來這兒聚精會神關注這一點,會爆發出更大的能量。”從小生活在此的導演賈樟柯,對這裡有著深厚的情感,他的第一部影視作品就在汾陽拍攝。同時,他也是一名文學創作者,“唯獨文字和文學才是我們看家的本領,閱讀使我們不至於愚笨,寫作使我們不至於沉默。”

  賈樟柯正在創作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聚焦村庄的文學發展。通過文學季的推動,他想讓優質的文化資源流動起來,縮小文化的城鄉差別。

  “鄉村一直在發展變化,所以鄉村文學也應該發展變化,以適應新的形勢和訴求。創新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對城市文化的借鑒學習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鄉村文學、文化與城市文學、文化這對概念應互為借鑒、彼此滋養。”楊慶祥說。

  輻射——

  村裡辦起征文大賽

  村子西北角的文化創意園區,改建自上世紀的水泥廠。水泥業曾經是賈家庄的支柱產業,如今,廠房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成為創意園區裡的工業符號。高聳的爐裡不再冒煙,但新建的種子影院、新浪潮書店給這裡注入了新的文學基因。

  店員介紹說,書店所售書籍主打鄉村文學。國慶期間,一旁的車間裡,舉辦了“我和我的祖國”手機攝影優秀作品展示。不久前,這裡還舉辦過電影短片交流周。

  這樣的文化氛圍,正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給賈家庄及周邊鄉鎮的人帶來改變。去年,賈家庄集體編寫了一本散文集《村魂》,用村主任范玖生的話說是“講述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這本書由“凡人善舉”等篇章組成,其中許多文章出自村民之手。

  對於此書,長期關注賈家庄發展的作家張敬民這樣寫道:“盡管村民們的寫作水平有限,文筆參差不齊,但所講的故事都是真實的、敘述的情節都是感人的,傳遞出滿滿的正能量,體現了精神的力量。”他說,在賈家庄,每年都要開展征文大賽,收回的稿件常常多達一千五六百篇。

  文學給這個村子帶來了什麼改變?賈樟柯說:“北京那麼多文學活動,能給胡同裡的某個年輕人帶來什麼,也許說不清楚,但有可能在哪天,他就變成作家了。現在,通過這樣的方式,賈家庄的孩子敢想了,覺得文學這東西離自己不遠了。”

  楊慶祥認為,目前看不出來文學對當地有太大的影響,但“這就是文化的特殊性,它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看出效果,沒有什麼速成法。呂梁文學季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嘗試,也有其得天獨厚的前提條件。”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3日 12 版)
(責編:岳弘彬)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百…
  4.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