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一級博物館山東省青州博物館中,有一件明代青州人趙秉忠殿試中狀元的答卷,堪稱鎮館之寶。這是國內現存唯一一件明代狀元殿試卷真跡,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通觀全卷,2000余字的文章不僅書寫工整、行文流暢,而且思想深邃、見解獨到,細細讀來,文中很多觀點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嚴格選拔
人才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有一批能人干將,就容易出高計良策,也便於高效貫徹落實。應該怎樣選拔人才呢?趙秉忠在狀元卷中說:“有所逞於外之靡,必不深於中之抱矣!則因言而核之實,考實而責之效,使捷巧不得與渾朴齊聲,悃幅不至與輕浮共譽,又今日所當速返者也。”平時愛夸夸其談、言辭華麗的人,往往沒有深沉遠大的抱負,考核官員要聽其言觀其行,注重其工作實效,要大力贊賞踏實做事、言行一致的人,懲戒光說不做、輕浮虛偽的人。
各司其職
選官要嚴格,用官也要嚴格。官員被賦予權力,但權力的使用不能肆意妄為,要受到嚴格的約束與監督。趙秉忠提出:“而誕慢成習,誠有如睿慮所及者,故張官置吏,各有司存。而越職以逞者,貽代庖之譏。有所越於職之外,必不精於職之內矣!則按職而責之事,隨事而稽之功,使春官不得參冬署,兵司不得分刑曹,此今日所當亟圖者也。”設置官吏時有明確的職能劃分,官吏做超越職權之外的事,就會影響其做好份內的工作。因此要嚴格按照職權分工,讓百官各司其職、各盡其職,根據所做之事考核其功績,絕不能越俎代庖。
建章立制
官吏選拔出來了,要想充分發揮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需要一套切實有效的管理機制。趙秉忠在文章一開始就提到,“立紀綱,飭法度,懸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於岩廊朝寧,散於諸司百府,暨及於郡國海隅,經之緯之,鴻鉅纖悉,莫不備具,充周嚴密,毫無滲漏者是也。”他提出要樹立綱紀,頒布法規制度,傳達到各地各級政府,讓全國上下嚴格貫徹執行,不能有絲毫疏漏。
巡察監督
國家疆域廣闊,官吏眾多,若要全面掌握各地情況,必須依靠巡察制度。趙秉忠認為:“巡行者寄朝廷之耳目,以激濁揚清也。而吏習尚偷,即使者分遣,無以盡易其習。為今之計,惟是廣咨諏、嚴殿最,必如張詠之在益州、黃霸之在颍川,斯上薦剡焉,而吏可勸矣!”很多地方官吏養成了苟且偷安的習慣,僅靠派人巡察難以徹底根除這一問題,解決辦法就是巡察者廣泛征求意見,多聽聽老百姓的聲音,同時要嚴把首尾,上級選官嚴格了,下面的官吏就好規勸了。
勤政有為
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是以實心行實政,而實心指的就是切實可行的治國思想。趙秉忠寫道:“何謂實心?振怠惰,勵精明,發乎淵微之內,起於宥密之間,始於宮闈穆清,風於輦轂邦畿,灌注於邊疆遐陬,淪之洽之,精神意慮,無不暢達,肌膚形骸,毫無壅閼者是也。”簡言之,就是要克服懶惰,勵精圖治,從中央到地方都要努力在自己的職位上做出一番成績,形成良好的勤政氛圍。
嚴懲貪污
自古以來,貪污腐敗一直是官場痼疾。趙秉忠也注意到這一問題,他在卷中寫道:“四海之窮民,十室九空,非不頒賑恤也。而顛連無告者,則德意未宣。而侵牟者有以壅之,幽隱未達﹔而漁獵者有以阻之,上費其十,下未得其一。何不重私侵之罰,清出支之籍乎?” 全國有很多窮苦民眾,中央雖然撥發了賑濟撫恤金,但由於貪官截留賑資、從中漁利,上面花費十分,下面得不到一分,基層民眾投告無門,實行的德政沒起到多大作用。趙秉忠建議加重對侵貪公款的懲治,罰到他們傾家蕩產。在他看來,依靠德政難以保証官場清正廉潔,隻有嚴厲刑罰才能有效反腐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