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學的中國表達(文學聚焦)

李朝全

2020年03月12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大興安嶺地區“龍江第一灣”景區風光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攝

  今天是植樹節。在中國,善待自然、善待生態,人與生態和諧共生、與自然和睦相處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倡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時代背景下,在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的新時代,生態文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其重要性和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生態文學已成為中國文學的重要生長點。這為我們總結生態文學發展規律,探索生態文學的中國表達提供了條件。

  繼承古代哲學思想

  生態文學是以生態作為創作和表現對象的一種文學形態。生態是我們賴以生存生活的基礎,是人的生活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它包括大自然——大氣圈、水圈、動植物生物圈等,也就是與生命活動和人類活動息息相關的自然背景。人從屬於置身其中的自然與生態,人和自然萬物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文學是人學,文學距離人自身最近,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文學表達的重要內容,而生態文學很好地體現了這些特征。生態文學可以深入反映生態保護、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等問題,推動社會反思,承擔起文學反映現實、撫慰人心、啟發思考的社會責任。

  在中國,生態文學擁有悠久的歷史。古代的生態文學作品主要以詩歌和散文為主。從《詩經》《楚辭》對自然景物特別是植物細致而生動的描寫,到山水田園詩,以及陶淵明的名篇《桃花源記》,都可以說是古代的生態文學。古人所寫的一系列景物記、游記等,從戰國時的《山海經》到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從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到明代的《徐霞客游記》,這些記述山川河流、游歷感悟,描寫花鳥虫魚、動物植物和大千世界的作品,構成了中國古代生態文學的基本面貌。

  從中國古代生態文學的理論背景看,其繁榮興盛與中國傳統哲學美學有著密切關聯。中國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為貴、和諧共生、美美與共等哲學思想,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厚重積澱,也是中國傳統思想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構成了中國生態文學的哲學和美學基礎。在今天,推動中國生態文學的發展,繼承這些寶貴的思想和文學遺產十分必要。

  反映生態發展進程

  中國生態文學具有獨特性,其描寫的題材和內容紛繁復雜、形式多樣,尤其是反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環境優化美化的文學作品越來越多,涌現出環境保護文學、水文學、植物文學、動物文學等,蔚為興盛。生態文學作品在歷屆魯迅文學獎和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都有耀眼的表現。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存在生態環境破壞和自然資源濫採等現象,反映生態問題的報告文學也隨之出現。徐剛的《伐木者,醒來!》《報告中國:我們將失去長江》、李林櫻的《生存與毀滅:長江上游及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考察紀實》《啊,黃河:萬裡生態災難大調查》、陳桂棣的《淮河的警告》、葉多多的《一個人的滇池保衛戰》、陳啟文的《命脈——中國水利調查》等,都旨在揭示生態毀壞以及水資源、大氣和河流污染的危害。

  此外,生態文學還包括描寫樹木花草的植物文學、以動物作為主角或描寫對象的動物文學。在動物文學裡,動物小說一枝獨秀,從姜戎的《狼圖騰》到楊志軍的《藏獒》都曾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而在兒童文學中,沈石溪和黑鶴等人的動物小說,擁有廣泛的少兒讀者。

  為江河湖海洋等“泛生命體”作傳是生態文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如徐剛的《長江傳》《地球傳》,哲夫的“江河三部曲”以及王若冰的《渭河傳》、郭保林的《大江魂》等。生態文學還包括海洋文學,如鄧剛的小說《迷人的海》。

  此外還有一些動植物題材的科普文學、科學文學作品,譬如胡冬林的森林動物文學系列《狐狸的微笑》等,韓開春的《虫虫》還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出現了一批描寫治沙治污、退耕還林、綠化祖國、建設綠色中國美麗中國主題的文學作品。包括肖亦農的《毛烏素綠色傳奇》,徐剛的《大森林》、李青鬆的《告別伐木時代》《一種精神》《薇甘菊》、哲夫的《水土中國》等。何建明的《那山,那水》是對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個生動描寫,反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思想。馮小軍、堯山壁的《綠色奇跡塞罕壩》,和谷、楊春風的《春歸庫布齊》,楊貴峰的《奔跑的綠洲》等是對聞名世界的中國治沙成就的真實記錄與反映,體現了近些年中國在防治沙漠化、石漠化方面取得的成績。

  因此,生態文學的中國表達首要是中國主題、中國題材、中國成就、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的表現,它可以為世界環境保護和生態可持續發展提供鏡鑒。

  豐富世界文學寶庫

  在中國,生態文學是基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而勃興的一種文學樣式。生態文學注重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美美與共的美學思想。這一主題和思想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又結合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立足於當下中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和自然萬物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新發展理念為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保障。同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必然包括優美的環境、綠色的中國,因此,對生態保護、綠色發展這些主題的表現,自然而然地成為生態文學責無旁貸的責任和使命,由此我們看到了許多正面描寫生態文明進步的文學作品。

  生態屬於全人類,生態文學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類讀者廣泛接受和認可的一種文學樣式。生態文學的中國表達和中國樣本,可以豐富和充實世界生態文學寶庫。同時,生態文學對中國獨特的生態保護解決方案、經驗、模式的描繪和書寫,也能為世界生態文學包括自然文學、動植物文學、環境文學等帶去許多有益的啟示。

  今后,中國生態文學應繼續沿襲參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做法,創作出更多體現綠色發展理念,反映綠色中國、美麗中國建設成就,贊美綠水青山,謳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時,生態文學也應繼續致力於鞭撻那些肆意濫殺野生動物、肆意破壞生態環境的惡劣行為,推動人們思想和社會觀念的變革,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文明素養。

(責編:韋衍行、丁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百…
  3.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4. 激發短視頻的正向社會價值(人民時評)
  5.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