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一城春色、三場“雲游”、千萬觀看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未來會開展更多直播 或將呈現非開放區

韋衍行、郭冠華
2020年04月07日09:37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故宮已閉館70多天。4月5日上午10時,故宮午門緩緩打開,兩位講解員行走在空無一人的石板路上,將紫禁城春天的滿園絢爛,通過手機、電腦屏幕傳到了千家萬戶。

梨花風起正清明,朱牆作幕花繾綣。“雖然不知道何時恢復開放,但不想錯過故宮的任何一個春天。”為了不讓觀眾錯過紫禁城的旖旎春光,4月5日上午10時,故宮開啟2020年首次直播,連續兩天、三場直播,讓網友跟隨故宮博物院宣教部工作人員的步伐,領略到閉館期間故宮的春日之美、建筑之美、空靈之美。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接受人民網文娛部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將考慮開展更多短時段直播,也可能會對非開放區進行更多呈現。

故宮景色。故宮博物院供圖

專業講解為“雲游”加分

王旭東告訴人民網記者,為了盡可能全面地向觀眾呈現故宮春日的美好,三場直播設置了三條各具特色的“雲游”路線,涵蓋了西、中、東各路景致和早、中、晚三個不同的時段。

不局限於“走馬觀花”式游覽,此次直播不僅帶觀眾欣賞花園美景、壯觀大殿、紅牆黃瓦,更引領大家觀察故宮的細微之處,了解犄角旮旯的“冷知識”,讓觀眾對這座獨一無二的紫禁城有了新的認識。

直播開始不久,這種主打細節講解的直播便贏得廣大網友的贊嘆。此次直播由“宮裡人”——故宮宣教部的老師擔任講解員,用專業解說給觀眾呈現“細節故宮”。

防火用的水缸冬天為何不結冰?半地下建筑冰窖如何發揮儲藏作用?慈寧宮的牌匾為什麼和其他宮殿不同?九龍壁為何“藏”有一條“木腹龍”……故宮裡建筑、文物的獨一無二之處,講解員們信手拈來。那些看上去平平無奇的水缸、石座等陳設見証了歷史,讓網友聽得津津有味,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參觀游覽的樂趣。

一些大家不曾留意的細節也出現在了畫面和解說中。太和殿廣場的地面上,東西各有一排白色方磚,很多人在參觀故宮時並沒有留意到它們的存在,也有人好奇它們的功能,故宮宣教部的老師講解稱,這些是“儀仗墩”,標記了舉行大朝禮時,儀仗隊的站位。盛大的典禮儀式會延伸到天安門外,隊伍裡不僅有人,還有大象。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書樓文淵閣以冷色調為主色,黑色瓦頂是特殊的“防火標識”,上面的彩畫“荷花和水草”,山牆上的“水波紋”,在紅牆黃瓦的故宮中獨樹一幟。

故宮景色。故宮博物院供圖

直播不僅干貨滿滿,與觀眾的實時互動也頗為有趣。紫禁城裡鳥鳴啁啾,講解員問是否有聽到鳥叫聲時,有觀眾回答“聽到了烏鴉的聲音”,講解員便順勢開始“科普”。原來,滿族人信奉薩滿教,而在薩滿教的神諭中,烏鴉能保佑日夜平安,“當時在坤寧宮前立有‘索倫杆’,杆子上每天都放有很多肉,專供烏鴉啄食。”

就連很多曾經參觀過故宮的網友也感嘆,這場游覽“太漲知識了”,“以前參觀只是看房子,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走進故宮,了解故宮背后的故事。”

有趣有料成就高人氣

屏幕裡春暖花開,屏幕外人氣高漲。

4月5日,首場直播一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便迅速涌入各大直播平台,甚至造成了輕微的畫面卡頓現象。據統計,僅人民網PC端,人民網微博、快手、抖音,人民視頻,人民文娛快手的觀看和播放量突破了1100萬人次。

較之於以往一些單純將線下內容搬到線上的“雲”逛展,故宮此次重細節、講故事的直播方式,既有趣、又“有料”,極大提升了收看體驗。

“這樣的直播形式非常新穎。”天津師范大學文博系碩士研究生導師陳晨表示,直播以聊天的方式介紹故宮細節,不枯燥、有意思,讓很多網友能從“雲游”中獲取知識。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趙冬梅也觀看了直播。“我認為這是一次非常好的嘗試,在疫情期間把危機轉化為難得的機會,讓我們看到了非常時期的故宮。”在趙冬梅看來,直播中空曠的春日故宮有一種“花開花落兩由之”的美感。

故宮景色。故宮博物院供圖

而這也是故宮此次直播活動的初衷之一。“閉館期間的故宮空靈靜謐,這在平日故宮向游客開放時難得一見。我們希望把別有一番韻味的故宮,展現給網友,讓每位觀眾都能看到。”王旭東說。

“如果游覽路線增加一些平時不開放的區域就更好了。”陳晨認為,乾隆花園、漱芳齋等未開放區域對公眾有更大吸引力,如果可以讓解說人員入內“探園”,將是“線上”對“線下”的一種重要補充。

趙冬梅也建議,直播前可以根據內容准備資料,“比如儀仗墩的講解,如果畫面上能出現明清大典儀仗圖,會更有深度,也更生動。”

“這次直播,我們收獲了一支由熱愛故宮的網友組成的特殊團隊‘宮外信息部’,大家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將會幫助我們更好地從觀眾的視角進行思考。”王旭東坦言,此次直播策劃時間較短、相關經驗不足,在內容與路線規劃和設施設備配置等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未來將考慮開展更多短時段直播,為大家在不同的季節直播不同的景色,也可能會對非開放區進行更多呈現。”王旭東說。

直播“出圈”非一日之功

此次故宮直播的火熱,也直接反映出疫情期間人民群眾對優質精神文化內容的渴望。

“技術的發展使得博物館能夠打破傳統的開放模式,通過網絡拓寬自己的傳播途徑,實現更加廣泛的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播。”王旭東認為,此次活動為故宮深入思考閉館期間如何“開放”的議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故宮景色。故宮博物院供圖

疫情期間,各地博物館、美術館紛紛創新“雲服務”以提供文化藝術的“精神食糧”,也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益,然而,要想“出圈”並非易事。

“這次直播活動能夠大獲成功,除了故宮本身就是我國博物館界的‘最強IP’之外,更得益於故宮一直以來對於創新數字博物館建設的深入探索。”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院長劉京晶表示,近些年來,故宮積極利用各種新媒體手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堪稱文博機構中的典范。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以“直播”這一形式為例,早在2016年11月,故宮便迎來了首次自主網絡直播“明清御窯瓷器——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陶瓷考古新成果展”﹔“雲游故宮”“全景故宮”和“V故宮”等形式各樣的欄目相繼上線,更是把600歲的紫禁城推向了時代最前沿。

“作為我國博物館界的排頭兵,故宮的許多做法和嘗試都值得同行借鑒。”經此一“疫”,劉京晶希望各博物館、美術館在日常的管理中,無論是對微博、微信的運營,還是對APP的研發和推送,都應該進一步精進服務水平,更加重視數字化建設,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博機構內容豐富、故事多,“雲逛展”“雲直播”等形式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相信故宮此次成功的嘗試將會為其他文博機構帶來啟發。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博物館、美術館以更加新穎和專業的角度講述文物故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策劃更多有趣、深刻、寓教於樂的線上活動。

 

直播回放:

探春·紫禁城:故宮2020年首次直播(第一場)

探春·紫禁城:故宮2020年首次直播(第二場)

探春·紫禁城:故宮2020年首次直播(第三場)

(責編:韋衍行、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