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投票

查看全文

任素汐:10年等来“张一曼”

职业:话剧演员
年龄:28岁
籍贯:山东莱州

    十年前,还在中戏上大二的任素汐因为偶然的机会,第一次接触到舞台剧,本是导演系出身,就这样,阴差阳错地 被师兄师姐“扶上”了话剧舞台。时光荏苒,这一步地迈出,冥冥中注定了任素汐时至今日在北京的10年漂泊。

    “很小的时候,想做一个运木材的卡车司机,觉得那样很帅;大一点了,我就很想当演员,一部分受学舞蹈的姐姐 影响,另一部分,觉得能活出别人的人生,很有意思。”任素汐说。

    2009年,导演周申急匆匆地找到任素汐,因为自己执导的舞台音乐剧《如果,我不是我》即将公映,但其中的一个 女性角色因有公务在身无法出演。

    救场如救火,21岁的任素汐临危受命,既兴奋又忐忑不安……证明自己的时刻终于到了……但听到舞台剧开启的钟 声,看着耀眼的灯光,任素汐心跳加速,紧张得手心冒汗,这个“上台紧张综合症”一直延续到今天……然而,那天晚上,任素汐灵 动又极富爆发力的真挚出演,让许多观众眼前一亮,从此记住了这个不算美貌,却很有气质的姑娘。

    “容貌?我从小到大就不在意这东西,因为在我的生活中,总有更重要的东西能盖过它,演那种花瓶大美女,我肯 定演不好,我能演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撮人’就满足了。”任素汐微笑着。

    话剧是门小众艺术,从《一出梦的戏剧》到《瘾型人》《幸福的烦恼》,任素汐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着,毫无畏惧 ,从未停歇,在北京这座陌生城市,她寻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陪伴让她周身充满力量。

    今时今日的任素汐,被人们称为是“小剧场女王”“话剧界新秀”,凭借电影版和话剧版《驴得水》的超赞口碑, 任素汐最近“火到不行”。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也曾因微薄的收入,寄宿于朋友家,也曾为赶演外地小剧场话剧,一周马不停蹄地 颠簸在路上。

    “偶尔也会有些烦,一个人时就会问自己,你图什么。但看着身边所有为梦想奋斗、奔波的人,我想,这就是我们 的选择,因为热爱,所以一切变得值得。”

    话剧版《驴得水》中“张一曼”给任素汐带来超高人气和大量粉丝,5年来上百场的演出,从起初的身心俱疲,到现 在的完美抽离,任素汐用“脱胎换骨”来形容那段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煎熬”,“因为一曼这个角色就是从我自身生发出来的,她 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我,但我却不可能是张一曼,这是演员和角色之间必须划清的底线。我需要有我自己的生活,过我自己的生活… …”

    曾因入戏太深,几近崩溃,任素汐说,每次演出完自己都会累得说不出话,回到家整个人都会变得神经恍惚,内心 承受着角色加持的痛苦,无人去言说,“我只能通过狂吃辣的东西舒缓情绪”。

    随着自己的成长和舞台经验的累积,任素汐慢慢地学会抽离,不去想、不去看,不演戏时,看看书,插插花,分散 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儿,哪怕是发呆也好……

    “十年了,我从未想过自己还能干别的。舞台就是我的家,演戏如同我的另一段人生,在那短短的两个小时,我可 以和另一个自我对话,可以审视真实的人性与灵魂,可以和角色一起哭,一起笑,消化掉心中所有的苦闷与烦恼……我不愿放弃,在 那片灯光下,我很自由、很舒服、很自我。”任素汐有些泪目。

投票

查看全文

边江:“男神”的“御用配音”

职业:配音演员
年龄:34岁
籍贯:河北秦皇岛

    拥有极富质感的声线、深情真挚的演绎、专业多面化的风格,他是很多人心中的配音界“大神”;承包了霍建华、 陈伟霆、钟汉良等一众国产剧高颜值男演员的声音,他被称为“男神御用配音”……他是边江,一个用声音征服观众的配音演员。

    2004年,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配音班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班长黄渤转战电影圈一跃成名,有同学选择回老 家当老师,还有的进了电视台,而边江则选择继续留在北京,为梦想打拼。

    初出校门,虽有老师的推荐,不少前辈也认可“这个小伙子将来是‘男一号’的苗子”,但边江一开始也是从“群 杂”(类似演员“跑龙套”)配起。

    配音演员收入微薄,早些年,为了多挣钱,边江会同时接几部戏,“晚上收工两三点回家,早上七八点又得起床赶 往另一个录音棚,录到十一点,又得从那个棚赶回来,到这个棚配音。”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用边江自己的话来说,“辛苦也 并快乐着”。

    如今的这副好嗓子,是靠边江日积月累慢慢磨练出来的。“现在我的声音变厚了,刚毕业时我的声音特别单薄,就 是一个小亮音,压不住。”边江回忆,那时只有需要配10岁到18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声时,剧组才会想到找他。

    “刚开始,我的戏也不行”,边江清楚地记得,自己接到人生中第一个“男一号”时,每天都抱着剧本看,连坐地 铁时都在看。可是一进棚,他却发现自己“还是不行”,“一遍不过,两遍不过,出去”。为了不耽误其他人的配音进度,边江只好 等晚上12点大家都录完了,再单独进棚录自己的角色。

    为什么这场戏我配不好?要是别人配会怎么配?……回家后睡不着,边江会问自己“十万个为什么”。“录了两部 戏的男主角之后,我突然开窍了,会配了”,边江体会到,学会配音需要一个过程,得全身心投入,不停地思考,花精力去做。

    听边江的配音,很多观众会误以为是演员自己的声音。“为什么大家说我的声音‘贴’别人的脸?因为我配音时跟 着演员走。”边江努力用声音去贴合演员的戏,去还原演员表演时想要达到的状态。

    “配音永远是辅助的,所以说,配音演员永远站在‘光环’的背后”,边江感叹,在配音时更好地“隐藏”自己, 是配音演员的成功,也是心酸之处。

    “配音还必须走心”,每次配音,边江都会沉浸到角色当中,哭得真哭,笑得真笑。往往一场情感爆发的哭戏录完 后,边江哭完,走出录音棚,情绪会半天缓不过来。

    寒来暑往,从中午12点工作到晚上12点,边江在录音棚里熬了十多年,落下了职业病。“配音演员很苦,每天都要 在棚里不停地说。很多人都因为工作落下了病。比如我,经常会感觉呼吸的时候喘不上气来。甚至有一年,我身体不太好时,只要一 过了晚饭,我就录不了了,出不来声,上不来气。”

    做配音有苦也有乐,边江感慨,“一生只有一次,给不同的角色配音,可以体会不同的人生,感觉特别痛快。”他 还觉得,“最快乐的,就是当很多人知道配音这个行业,知道我之后,给我很多认可,带给我很大的动力。当我感到疲惫,情绪沮丧 ,想要放弃时,只要想到这些动力,我还是会毅然决然地回到自己一直坚持的配音道路上。”

投票

查看全文

张天爱:52小时不眠不休的“戏疯子”

职业:影视剧演员
年龄:26岁
籍贯:黑龙江哈尔滨

    一部现象级网剧《太子妃升职记》,让许多人记住了里面那位“仙气”十足、豪爽大气的太子妃,也让这位名叫张 天爱的女孩,一夜之间红透了半边天。

    勇敢、乐观、永不退缩,是这位90后女孩曾写在随身笔记本上的座右铭。

    从高中时期独居日本留学,到为实现电影梦想毅然回国“北漂”发展;从拍平面、跑龙套、为维系生计做淘宝店店 主,到成为一年接拍7部戏,深受国际诸多知名时尚品牌垂青的中国艺人……张天爱说,一切都源于内心深处那个“小目标”——演 戏给自己爱的人看,为爱自己的人去努力拼搏。

    为了上镜,她拼命节食减肥,每天只吃清水煮番茄黄瓜的饮食伴随她走过了整整两年,“不食油炸、不加夜宵、拒 绝辣椒”是她的金科玉律。

    为了能接到更多新戏,张天爱可以从早上7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点,甚至曾经工作52小时不眠不休,这样的工 作强度让她兴奋到极点,人们爱开玩笑地称她为“戏疯子”。

    “我不喜欢安逸的环境,过于舒服的生活状态会让我忘了自己是谁。在圈子里的每个演员都是‘拼命三郎’,你想 有所得,就必须要加倍付出。”张天爱淡定而从容。

    在拍《太子妃升职记》时,张天爱在山里被蚊虫叮咬得周身红肿过敏;在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时,她高原反应 严重,一边吸着氧气,一边坚持把戏全部演完;在刚刚杀青的《鲛珠传》中,第一次出演打女的张天爱紧张、激动,拒用替身,每天 吊四五个小时威亚飞来打去,收工后除了疲惫交加,就是胳膊和腿上增添的一处处不敢触碰的淤青……

    “当梦想在一步步实现时,你会感到无比的幸福与骄傲。”张天爱笑了,“我从小就有英雄情结,接下来很想出演 英雄人物,他们很帅气,很有正义感、责任感,活得顶天立地。”

    耿直、爽朗、真诚,对自己的过去张天爱不避言、不多言,“能说出来的苦,都不叫苦。”她曾在微博里写到,“ 我曾走进了一个误区,以为青春就是可以用大把的时间来彷徨,但是,我错了。”

    从到小配角到女主角……如果没有昨日的辛酸,怎会有今日之成就?张天爱觉得,“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会不同, 相同的是,你必须努力地活着。”

    2016年,张天爱一直在为梦想“奔跑”:3月,搭档王大陆主演奇幻电影《鲛珠传》;7月,正式加入巴黎欧莱雅明 星梦之队,和巩俐同框成为代言人之一;11月携手杨洋主演武侠巨制《武动乾坤》,同时受邀参演陈凯歌导演执导的电影《妖猫传》 ……

    “我必须趁着年轻去拼一拼,人生能有几回搏,永远别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张天爱说。

投票

查看全文

蒋梓乐:会“讲故事”的“95后”演员

职业:网络剧演员
年龄:21岁
籍贯:黑龙江哈尔滨

    “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个在澡堂里搓澡的人,因为每天能听很多来洗澡的人聊天,会‘遇到’很多故事。”蒋梓乐 没有想到,长大后,梦想由搓澡变成了主持人,又变成了演员。

    颇具文艺细胞的蒋梓乐从小学时期就开始上台做主持人,看似安静内敛的外表下实则包裹着一颗“喜欢展现自我” 的心。四年前,他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北京,考入了梦寐以求的播音主持专业。没想到,临近毕业时,一个机会让他误打误撞开始 接触网络剧,成为了演员。

    “在北京,想找一份很正式的主持人工作太难了”,蒋梓乐想,既然选择留在这座城市打拼,可以给自己多一些选 择。“接触之后,发现自己对表演越来越喜欢。在镜头前表现自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做演员和做主持有共通之处。”

    一入行便在耗资千万的网剧《识汝不识丁》中出演男主角“陶墨”,蒋梓乐是幸运的,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他 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在戏开拍之前,关于表演的一切,他几乎都得跟着老师从零学起。“不是演这个人,而是成为这个人。”为了更快 赶上其他专业演员的进度,蒋梓乐做足功课,尝试写“人物小传”,“‘人物小传’就是演员所理解、所赋予这个角色的人生、情感 经历。有些很厉害的演员,为了演好一个仅有十多秒镜头的角色,甚至会写上一两万字的‘人物小传’。”

    蒋梓乐回忆,为演好自己人生中第一个角色,他请教导演、编剧等各方面的意见,用心完成了陶墨的“人物小传” ,“把剧本之外看不到的故事‘补’全,才能把镜头里观众能看到的故事演好。”

    有幸与《甄嬛传》中“苏培盛”的扮演者李天柱、“槿汐姑姑”的扮演者孙茜等多位资深前辈合作,蒋梓乐在片场 一有机会就向他们请教。“他们不只是在表演专业度方面进行指导,更多的是传授表演经验,教你深度剖析剧本,告诉你今后的路要 怎么走。”蒋梓乐感激地说。

    最终,该剧取得了播放量破5亿的佳绩,他也因为“陶墨”一角俘获了大量观众,微博粉丝数迅速增长了十多万。

    谦虚、努力、敬业,谈到这个年轻的“95后”新人,合作过的剧组工作人员都很认可。

    拍戏难免会遇到“危险”动作,为了拍出效果,演员只能硬着头皮上。蒋梓乐曾拍过一场爆破戏,至今令他难忘, “炸点就埋在我身后很近的地方,因为我当时比较害怕,那边刚爆炸,土还没蹦到我身上,我就卧倒了,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拍到成功 为止。”

    在夏季拍冬天的戏,穿着多达七层的古装戏服,蒋梓乐尽量保持安静不让自己中暑;在深冬演秋天的戏,接近零度 的室外却只能穿一件薄外套,熬通宵拍夜戏吊威亚成了“家常便饭”……“以前,只看到演员光鲜亮丽的一面,现在,才知道这一行 的辛苦。”蒋梓乐说。

    梦想“今后能做一个演技被大家认可的演员”,而演技的提升来自于表演实践,更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要懂得观 察生活、思考生活,才会在表演的时候演绎出来”,蒋梓乐说,他希望多尝试、多沉淀,做一个会“讲故事”的好演员。

    告别难忘的2016,蒋梓乐在北京开启了自己的演员生涯。对这座城市,他有很多依恋,“这里有我正好年轻的岁月 ,北京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投票

查看全文

刘振宇:想让更多人听到我的声音

职业:歌手
年龄:30岁
籍贯:吉林省吉林市

    2012年,一曲《爱什么稀罕》使刘振宇成功成为当年《中国好声音》“刘欢战队”的一员,她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天生有副好嗓子,这位爱唱歌的吉林姑娘在上学时就已经在学校举办的各种唱歌比赛中崭露头角。2009年,美术专 业毕业的她原本打算按部就班当个美术老师,但一个机会的降临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朋友得知北京有一档音乐节目正在招歌手,纷 纷鼓励刘振宇去试试。刘振宇有些心动,决定来北京闯一闯。或许,真的能“唱出名”呢?

    通过这档节目,刘振宇具有穿透力的歌声慢慢得到大家的认可。她也渐渐喜欢上了歌手这个职业。为此,她放弃了 美术专业,下定决心当好一名歌手。

    很多人问刘振宇,为什么想当歌手,她只是笑笑说:“我喜欢唱歌,我想让更多人听到我的声音。”

    非科班出身的刘振宇,为了提高自己的唱功,一直在努力自学声乐。“张惠妹是我的偶像”,刘振宇希望有朝一日 能成为像张惠妹一样有实力的歌手。

    刘振宇深知,想要在北京坚持唱下去是件不容易的事,但爱唱歌的动力不断激励着她,鼓舞着她。为了寻找能唱歌 的舞台,刘振宇不断地参加各种选秀节目,打磨自己,锻炼自己。“作为一名歌手,机会非常重要,我从不放过任何能让自己唱歌的 机会。”2010年,她参加了浙江卫视的音乐选秀类节目《非同凡响》。过五关斩六将,她凭借有磁性、沙哑浑厚的嗓音一路“杀”进 了全国六强。

    虽然刘振宇在《非同凡响》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她的逐梦之路却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

    2011年,刘振宇的事业和生活进入了枯水期。她说,像我们这样的“北漂”歌手,总会遇到沉淀期。仅靠之前攒的 那些小积蓄,已经支撑不住刘振宇在北京的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她连房租都交不上。即使这样,独立的刘振宇从不愿问家里要钱。 她感叹:“2011年真的是我人生的低谷期,当时真的很想放弃”。

    在人生的岔路口,刘振宇还是选择了坚持。为了生活,她白天打工,晚上摆地摊卖衣服、卖手机壳。她坚信,只要 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能继续在北京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再苦也值得。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沉寂了一年多后,机会来了。2012年,一位导演在微博上找到了她,并推荐她去参加《 中国好声音》的比赛。刘振宇以一首《爱什么稀罕》赢得了哈林跟刘欢两位老师同时“转身”,最终,她成功加入了“刘欢战队”。

    通过《中国好声音》,刘振宇在音乐圈开始小有名气,并陆续接到一些商业演出活动,她的歌手之路终于走上正轨 。档期满时,刘振宇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赶飞机、赶火车到下一个地方演出是“家常便饭”。她自嘲“歌手这个职业嘛,没办法 ,就得四处跑,没法歇着,也没固定时间。很多人看到我们在舞台上光鲜亮丽,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不容易。”

    崭新的2017年即将到来,刘振宇说,希望自己的音乐事业能有所突破,更希望能出一张个人专辑,作为自己成长的 礼物。

投票

查看全文

蝴蝶蓝:“码字”为生,很满足

职业:网络文学作家
年龄:33岁
籍贯:湖南湘潭

    你可能废寝忘食地看过那部超高人气的网游小说《全职高手》;你也可能听过来源于这部小说主人公叶修的名句“ 如果喜欢,就把这一切当作是荣耀,而不是炫耀”;你可能还知道这个大“IP”即将改编为影视剧,由当红少年偶像出演……可是你 却不一定认识它的作者——80后网络文学作家蝴蝶蓝。

    与起点中文网渊源颇深的蝴蝶蓝22岁起就在这个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现在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起点扛把子”,因 作品以网游题材为主,还被誉为“网游文神级大师”。蝴蝶蓝表示,兴趣是开始写作的源头,是坚持这么久的最大动力,“从阅读中 逐渐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在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蝴蝶蓝的作品以“励志热血”著称,语言诙谐幽默,出场人物众多且个个角色都性格鲜明,热闹喧腾。然而他本人 却喜欢一个人的创作状态,享受孤独,这让人不禁好奇他的“双重人格”。他说,其实孤独只是表象,写作的时候内心跟随着作品一 起雀跃,“写着写着白痴一样突然笑了起来这种事数不胜数。不过有些时候,对内容的处理需要作者保持理智客观,这种时候需要控 制情绪,不能太沉浸在小说的人物情感里。”

    今天,成功的网络文学作家动辄有着百万版税,能跻身“财富榜”,但对网文作家而言,其实并不时时都是“黄金 时代”。蝴蝶蓝也曾经历过写作全凭“一腔热血”的惨淡时光。他曾说“写作是为了活着”,对此他表示,“写作是我热爱的事,这 是我谋生的技能。不过能坚持这么多年,更多的还是出于兴趣和热爱。否则在写作收入惨淡的时候大概早就已经放弃了。希望以后还 能一直写下去。”

    在大多数人眼中,网络文学作家以“码字”为生的工作状态颇为自由,让人羡慕。蝴蝶蓝也表示,“从小就向往能 完全由自己来支配时间,现在真的实现了,很满足。”然而,自由的背后也有着束缚,网络小说基本都要求“日更”,一天不更新读 者便会发评论吐槽,两天不更新大量读者就会流失。每日几千字的更新对作者的精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蝴蝶蓝对此感触很深。“首先 ,你要有比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科学分配时间,我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差,导致作息混乱,对身体是一种摧残。其次,写作这种 创造性的工作,真的不是花费时间就一定有收获的。很多人觉得每天24小时,抽2个小时出来就能如何如何,其实并不是这样。写作 这种事,我觉得并没有哪一分钟是真的彻底休息的。”

    33岁的蝴蝶蓝被粉丝亲昵地称作“虫爹”,一种说法是他的孩子昵称是“毛毛虫”。已在北京结婚生子的蝴蝶蓝 2005年大学毕业就来到这座城市,至今已十余年。说到来北京的缘由,蝴蝶蓝笑言,“大学时候的女朋友是北京的,毕业找工作时就 有意找了北京的工作,就这样来了北京。”作为祖籍湘潭却在西宁长大的人,蝴蝶蓝觉得北京这座在南方人看来异常干燥的北方城市 “其实是潮湿的”。

    经过多年的适应,蝴蝶蓝现在对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北京更大了,每次出行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路程上,“造就了 我全新的‘远近观’。”当被问到以后是否会一直留在北京时,他的回答如他笔下的人物一样乐观从容,“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还是挺 满意的,也没有过离开北京的念头。我想继续保持就是我对未来最大的期许啦。”

投票

查看全文

冯伟杰:以诗为伴 “西游”天下

职业:经纪人
年龄:29岁
籍贯:山东菏泽

    他是六小龄童的经纪人,曾陪同六小龄童出访多国,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你不知道的是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诗人,他的作品曾入选瑞典诗歌奖项,他用诗歌勾勒出自己的精神家园。

    他是冯伟杰,一位“酒至文亦来”的“北漂”追梦人。

    “酒至文亦来”,这是冯伟杰的微信名。五个字,道尽了他的豪气和抱负。

    冯伟杰本科就读于生命科学专业,却阴差阳错进入了经纪人这个与他看似“不搭”的领域,还与六小龄童结下了不解之缘,这让人颇为好奇他的人生境遇。冯伟杰从小就爱看《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一直是他心中的偶像。“2011年时,我给一家财经媒体写人物稿,约到的第一个名人就是六小龄童。”怀着忐忑的心情,冯伟杰提前买了身西装,理了个发,来到约定的茶馆。两个多小时的畅谈让冯伟杰深深地被六小龄童吸引,细心的他观察到六小龄童不带助理,就自告奋勇,“让老师以后出去都带着我。”冯伟杰的真诚打动了六小龄童,他痛快地答应了这个阳光、上进的年轻人。

    2016年年初,由百事可乐打造的《猴王世家》微电影“刷爆”朋友圈,在推进这个微电影的过程中,冯伟杰深刻感受到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责任与担当。他动情地说,“这个电影与六小龄童老师多年来致力推广的西游文化和猴王精神是一致的。当时我们设计了一段台词:我的曾祖父,在地里田间扮演美猴王,把快乐带给父老乡亲;我的父亲,在舞台上扮演美猴王,把快乐带给千家万户;而我,则在荧幕上扮演美猴王,把快乐带给每一个人。”

    工作之余的冯伟杰是个感性的人,爱用诗歌这种方式勾勒自己当时的心境,今年还出版了个人诗集《从此我们再无相见》。他说,每到一个城市,一处理完事情,就喜欢到处走走,抬头看看远方的天空。冯伟杰说“诗歌创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诗歌创作力。“有一次去常州出差,飞机快降落的时候,我被摇醒,睁眼一看,觉得下面灯火通明的世界很像一个模型。我吓了一跳,过了好几分钟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在飞机上,紧接着用飞机上的垃圾纸袋写下了一句:空中梦醒,惊看世间是模型。不敢问此生,真假各几成。”

    大学期间的冯伟杰就爱好读书,他笑言“我揣个馒头,就能在图书馆待一天。”在读各种书籍的过程中,冯伟杰感受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漂泊,“时而漂泊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世界,时而漂泊到文学小说中与主人公同悲同喜。”

    行走在北京,是否这种“漂”的感觉更强烈了?在冯伟杰看来,北京和其他任何一座城市相比,本质上没有太大分别,关键在于心态。每个有过“北漂”经历的人,都会记得初到北京那段日子,一个行李箱,一张单人床,做着关于未来的梦,冯伟杰也有着这样的经历。“第一次来到北京,我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旁边的居民楼里找到了一个住处,一个十平米不到的房间,像大学宿舍里的上下铺那种,我睡在上铺,一个月300块钱。十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和洗澡间。我连床单都没铺,就那样硬生生躺了一晚上,流了一身汗。”

    冯伟杰以六小龄童常说的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每个人都要历经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难,每个人也最终都能取得属于自己的人生真经。”

投票

查看全文

夏晟:“北漂舞者”期待重回舞台

职业:舞蹈演员
年龄:22岁
籍贯:安徽芜湖

    去年的那次意外脚伤,让追逐舞蹈梦想的“90后”大男孩夏晟不得不放缓了脚步。

    这个梦从幼年到现在,已经做了16年。

    6岁学习拉丁舞,9岁学习中国民族舞,11岁那年,妈妈决定带他到北京舞蹈学院附中试试,没想到竟考上了。从附 中毕业后,他又被直接保送到北京舞蹈学院。

    2015年,他领着北京舞蹈学院2012级古典舞系的同学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上表演 ,台下的观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70多位抗战老战士、6000多名中外人士。演出非常成功,这让付出了巨大努力的他倍感自豪。

    为了那次演出,他和同学们一起放弃了暑假,积极投入排练。身为演出的班级负责人,不仅要负责排练联络工作, 还要承担起“生活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的重任,两个多月的排练,就像打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

    可能是跟那段时间的高强度排练和休息不好有关,夏晟的脚在此后的一次排练中扭伤了。恰逢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问 题,受伤后舞蹈动作根本做不了,没法参加“考团”,这对就业面偏窄的舞蹈生来说不啻于当头一棒,给他当时的感觉是,“好像人 生一下子没有希望了。”

    家人的支持一直是夏晟最大的动力和坚强的后盾,当年,妈妈为了能让他能心无旁骛地追逐梦想,毅然辞掉工作来 北京陪读,一直到他念完大学。

    夏晟一直铭记小时候母亲告诉他的一句话:“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喜欢,那就做完。”

    他也不想让家人失望,半年多来,他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个小房子,自己一边指导孩子们跳舞,打些零工,一 边继续练习舞蹈,做康复训练。

    成为舞蹈家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夏晟看来,舞蹈,早已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今年准备再考一次,毕竟已经 学习了十几年舞蹈,不再努力一把,感觉不值当。”

    而伤病,对夏晟来说也有点习以为常了,他之前有过更严重的一次受伤。2012年8月,在安徽举行的第十届“桃李杯 ”舞蹈比赛前夕,夏晟穿着5斤重的服装,举着15斤重的道具刀,整整排练了一下午,练完之后,他就晕倒在了台上。

    当时医院查出夏晟心律不太正常,学校考虑到他的安全,劝他放弃比赛。但夏晟醒来之后,仍然坚持上台表演,“ 集训了几个月,吃了那么多苦,一跺脚一哆嗦就上去了!”

    终于,夏晟在那次比赛中捧回了二等奖的奖杯。此后,夏晟眼前似乎突然又打开了一扇门。他开始去理解舞蹈,去 了解每段舞蹈的背景,揣摩人物的心理,在舞蹈中融入自己,赋予舞蹈灵魂。

    临近毕业的这次受伤,让他变得更安静,不浮躁,对世界和人生的感悟更透彻。夏晟明白一切都要一步一步来,欲 速则不达,“舞者,就是要进入一种空灵境界的舒畅与宁静,才能做出最完美的演绎。”

    尽管自己现在是个“待业北漂”,说起来有点心酸,但夏晟对梦想地坚持毫不动摇,“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出演一 部舞剧的男一号,让观众们都记得我。”

投票

查看全文

张铎:在北京不孤单,至少还有马头琴

职业:马头琴演奏员
年龄:23岁
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

    不久前,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张铎有幸参加了此次汇演,“第一次走进人民 大会堂演出,我的心情很激动,感到很荣幸。”

    半年前,张铎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活。

    2012年,张铎从老家内蒙古呼和浩特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乐器系,他的音乐梦开始了。他所学的 乐器也许很多人都未曾听说——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历史 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2006年,马头琴成为首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乐器之一。

    张铎从4岁开始学钢琴,14岁时毅然决然放弃钢琴,从头开始学马头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初中之后对马头 琴着了迷,它婉转低回的琴声深深地吸引了我。”

    与熟练的钢琴相比,张铎学马头琴几乎是从零开始,“刚开始,每天练琴将近16个小时,忘记吃饭是经常的事,有 时坐在那里一练便是一天。”

    为什么选择来到北京上学,张铎的回答很单纯,“我没想那么多,只想来北京见见世面。”

    大学期间他早早就规划了自己的未来,他认为,将来毕业若要留在北京工作,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音乐 素养。但凡有空,张铎就会去琴房练琴,经常跟着导师参加各种演出,锻炼自己,“马头琴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我只想把它练好。”

    2016年年初,张铎看到了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招聘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投出了人生中第一份简历。“没想到 我考进了中央民族歌舞团。”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张铎对自己的前途更有信心了。

    作为一名“新北漂”,张铎对未来充满希望,“北京的机会比老家多。”刚工作,张铎的收入并不高,除了团里的 演出,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做兼职。“现在学马头琴的人越来越多,老少皆有。看到我最爱的家乡乐器被大家认可,很开心。”

    如今的张铎已经做好了长期“北漂”的打算,“一个人在北京我也不孤单,至少还有马头琴陪着我。”

投票

查看全文

李世刚:一支画笔闯京城

职业:画家
年龄:42岁
籍贯:山东青岛

    去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一次壁画大展中,刻画周恩来总理伟大一生的《丹心谱》组画满满占据了一号馆金色 中央展厅的整面墙壁,这套大型组画受到观众的极高评价,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宜观后更是赞赏有加。

    这组画出自青年画家李世刚、李世东兄弟之手,两人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大哥李世刚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擅长油画、国画、壁画、雕塑等,多件作品曾在国内外美术大展展出。他不仅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美育工作者,在京拥有自己 的画室,并一手创办了绘画培训学校和文化传播公司。

    尽管已小有成就,但李世刚回忆一路走来,感慨良多。这位在山东平度农村出生长大的汉子,对画画和艺术有种与 生俱来的热爱,但受环境和家庭所限,在求学就业路上颇为艰辛。

    小时候没有画笔,他用木炭、瓦片、树枝等在地板上画画,画什么像什么,父亲被他的天分和热忱打动,尽管当时 家里很穷,仍然全力资助他拜师学艺。他至今还记得,父亲送他去跟乡间的一位画师学画画,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没钱交学费,每 次跟老师见面或逢年过节,他都会带上父母节省下来的钱买一些土特产看望老师。

    李世刚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特别勤奋好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凭靠自己的努力,他后来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

    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期间,李世刚不仅系统全面地学习了绘画各方面的专业性知识,也大大拓宽了视野,夯实了理 论基础。由于家庭不富裕,他在学校勤工俭学,因为踏实肯干,深受老师们的喜爱,以致当时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领导指示说,系 里重要的艺术项目,一定要让李世刚参与,所以他以助手的身份参与壁画系的大量工作,因工作出色,收获良好的口碑。

    毕业后,他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很多教授的助手,进驻北京著名的798艺术区搞创作,成为798艺术区第一代艺术家。 当时条件很艰苦,冬天没有暖气,在空旷的厂房里,李世刚呼着寒气进行创作,《卡萨布兰卡》在循环播放,忧伤,寂寥。

    在798搞创作,并不是一份传统意义上的“工作”,薪水不规定,生活难以保障。有天傍晚,李世刚站在798旁边的 大山子桥上往下看,车水马龙,楼房鳞次栉比,他不禁长叹,“这么多车这么多房子的北京,我何时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地?”

    回想求学路上的种种曲折,李世刚发现,许多家长对让孩子画画有误解,中国的孩子想学绘画特别困难,尤其是对 收入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为帮助更多孩子圆“绘画梦”,李世刚拉上当时还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弟弟李世东,在学 校旁边创办了一所美术培训学校,“第一年招了50人,很多都是老乡介绍或者是老师的孩子,学费很便宜。”

    办学最初那几年,很艰难,每年收的学费都不够交房租,有一年甚至还要借钱租教室,兄弟俩则租住在望京待拆迁 的平房里,“没有床,就买塑料泡沫铺地上睡,老鼠时不时会从床边爬过。”

    李世刚兄弟是北京市最早那批做美术培训学校的,有先发优势,而且背靠中央美术学院得天独厚的资源,他们在业 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又赶上了后来的“艺考热”,学校发展迅猛,生源不愁,规模最大的时候,在校生达五六百人。

    经过多年打拼,李世刚现在已拥有可观的经济基础和不错的事业根基。但他并不以成功者自居,而是保持谦卑的姿 态,既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学校,也坚持不懈地搞绘画创作。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举办一次个人的画展,更是不忘创办美术培训学校 的初心,给更多的孩子做好美育启蒙,助他们圆梦艺术创作路。

任素汐边   江 张天爱蒋梓乐 刘振宇蝴蝶蓝 冯伟杰夏   晟 张   铎李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