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中国书院始于唐,兴于宋,至南宋时发展成熟,经元、明、清直至近代,承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情怀,其分布遍布大江南北,其文脉贯穿古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时至今日,书院仍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挥着学术研究、社会教化、传统文化传播等功能。人民网文化频道与“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媒体团一同实地走访六大书院,深入挖掘书院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讨书院参与地方及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贡献,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自动刷新:40秒60秒手动 

书院精神为现代人撑起心灵的绿荫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2018-12-07 13:03)

  文章千古事,明德万年馨。中国书院肇始于唐朝,兴盛于宋代,经元、明、清至今,始终承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情怀。岁月如梭,如今大部分书院已不再教书授业,但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教化理念,依然如淙淙流水,滋养文化的血脉,贡献生活的智慧,撑起心灵的绿荫。 从古至今,中国书院兼顾文化…[详细]

嵩阳书院: “一立一叹”的文脉传承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2018-12-04 12:58)

  近四旁,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松柏苍翠,峰岭巍峨,位于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历经千年岁月,古朴雅致,温润依然。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五代后周时改为书院,成为儒学活动中心。北宋时期,嵩阳书院是程颢、程颐长…[详细]

问津书院:千年文脉 薪火相传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2018-12-03 16:37)

  问津千年,古韵巍然。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的问津书院,门前流淌着微波荡漾的孔子河。孔叹桥、坐石、桀溺畈、晒书山等一系列历史遗迹记录着千年前先贤在这里“问津寻路”,探求人生渡口与济世之路的经典故事。 问津书院 “圣人在上,贤人在旁,恍见当年执辔时;传道得徒,行道得舆,试观此日问津处。”据…[详细]

《白鹿洞书院揭示》——一篇南宋校规的恒久魅力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2018-11-30 09:00)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首出自唐末五代十国王贞白的《白鹿洞》,记叙了诗人在白鹿洞求学的勤勉不倦。山林蔚秀,清溪湛湛,“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记者团实地走访白鹿洞书院,与从事书院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白鹿洞书院的历史与未来。 登上钟灵毓秀的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可见枝叶掩映的白鹿洞书…[详细]

鹅湖书院:“千古一辩”的时代回音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2018-11-28 09:18)

  “鹅从天外飞来,人文化成弥宇宙。湖自地心涌现,书院论道贯古今。”穿过淡淡水雾,踏过缀满青苔的石板路,便可远远望见这所肇建于南宋、拥有800余年悠久历史的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 自古中国书院承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情怀。在此次“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的实地走访…[详细]

石鼓书院:涵养湖湘文化的精神家园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2018-11-27 09:33)

  “山形如鼓峙江边,旧有朱陵洞口仙。胜地蒸湘山水合,真儒唐宋七贤传。” 11月26日,“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第二站探访了湖湘文化发源地衡阳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匾额 石鼓书院坐落于衡阳石鼓山,湘江、蒸水在此交汇。唐元和(806-820)初,李宽于石鼓山筑庐读书,始称“读书堂…[详细]

岳麓书院:千年书院精神如何赓续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2018-11-26 09:26)

  岳麓书院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正式启动。在首站岳麓书院,专家学者围绕“如何继承书院传统,激活文化生命力”等展开讨论。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文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岳麓书院诞生,千年来人才辈出。南宋时湖湘学…[详细]

“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开幕

来源:人民网(2018-11-24 17:13)

  人民网长沙11月24日电(宋子节)今天上午,由中央网信办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启动。 中国书院起于唐,至南宋时发展成熟,经元、明、清直至近代,其文脉贯穿古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书院如何返本开新,…[详细]

    第 1 页    

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

媒观纵横

  • 嵩阳书院从公元934年建立至今已1084年,到1905年改制为小学堂,这里的讲学活动持续了970年。

  • 位于湖北武汉新洲区的问津书院,是一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代书院。它不仅渊源有自,而且文化价值十分丰厚,影响深远。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它的文化价值呢?

  • 白鹿洞书院:积极探索传统书院的现代生存样态。南宋淳熙六年,宋代理学家朱熹重建书院,亲自讲学,并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教规》,很快成为封建科举时期书院教育的典范,其办学模式也为后世效仿。

  • 鹅湖书院800年:弦歌未沉,古朗于今。据江西省上饶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亚鹰介绍:“中国古时共有书院2000多所,江西就有近500所,上饶仅比较有影响的便有160多所,共出过2097个进士,15个状元,22个宰相。”

  • 石鼓书院肇创于唐,扬名于宋,盛于明清,直到清末改制。它绵延千年,长盛不衰,是我国最早具有教学职能的古代书院,其滋养孕育的湖湘文化与精神内涵,为社会、国家培养出多位廉洁勤政、刚直恤民的杰出人才。

  •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大家耳熟能详的这副对联,如今几乎成了岳麓书院的代表符号。但这两句话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岳麓书院又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