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卖(半日闲谭)

贾飞黄

2018年07月14日04: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城是大城。高楼鳞次,马路纵横,汽车地铁,川流不息。站在几十层楼的高处,一眼望不到边。人在城中显得小小的,见到小的东西便更觉亲切,可为照应和倚靠。

  比如,小卖店。

  小卖店,小卖部,是有些遥远的称呼了。就像饭店的“熘炒俱全”“冷气开放”、商场的“服装鞋帽”“日用百货”一样,是经济生活里蘸着时光味道的词汇。从带些体制味道的“部”到沾了市场气息的“店”,这些小小商业网点的名称折射着时代变化,而对于城里生、城里长如我的人们,则给我们略显贫乏的城市童年里,增添了些许值得回忆的亮点。

  小卖店,重在“小”。小则轻盈,小则多变,小则无处不在。我对于小卖部最早的印象,源于学龄前的模糊童年,逢年过节的时候,会跟着大人跑到小区里一处住家改造的库房,看大人搬出整箱的啤酒和汽水。绿幽幽的玻璃瓶像大块无瑕的翡翠,在分格的塑料大筐里整齐陈列,随着脚步发出哗啦哗啦的碰撞声。也就只有在那一天,我才有机会一次看到那么多汽水,这光景让儿时的我几乎目眩神迷,认为从宝山中搬金运银的金石之声,也就不过如此了。

  再大一点,上了学,有了一点零花钱,便有机会在上下学路上亲自光顾小卖店。离校门最近的小卖店,是一楼一家民居的窗户,木窗框上改出一扇方正的小窗洞,窗口外面铺上台阶,除此之外没有吆喝也没有招牌。矮矮小小的孩子们“老马”识途,拾级而上,踮着脚尖叩响窗户,虔诚得仿佛阿里巴巴敲开四十大盗的宝库。一会儿,便有老奶奶推开小窗,招呼这些小顾客。黏稠的糖浆缠在短小的木棍上,这种家常味的甜美只需一毛钱即可品尝;倘若再掏出几张“毛票”,就可以买到有“正规包装”的糖粉,香精调制出的蜜桃香,这种食品工业的味道是当时的“高级味儿”。最受欢迎的,还是晶莹玻璃瓶里装着的汽水,二氧化碳气泡轰炸味蕾的快感让每一个孩子沉迷其中。玻璃瓶要付“押金”,孩子们便把汽水倒进背着上学的行军壶中。耳朵贴上凉凉的壶体,听见里面气泡炸裂的噼啪声,从鼓膜冰到脚趾尖,一整天都魂不守舍地惦记着壶里的琼浆。

  再过一些年,小卖部慢慢成了城市里稀松平常的事物,不再于城市角落里神出鬼没,而是大大方方临街开店,把“小卖店”的旗号高高挂起。糖浆之类自制食品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正规”的棒棒糖、五彩斑斓的水果糖和泡泡糖、包装圆滚鼓胀的膨化食品。各种花哨的玩具也粉墨登场,包装印满日本字或英文字母,露骨地暗示着自己的海外出身(虽然并不是),让孩子们双眼发直两腿发僵,不由得紧紧拽住家长的手……斑斓的商品顺着小卖部进入生活的细枝末节,把沿海的风吹到内陆城市,让大人小孩都感受到了买与卖的兴盛。

  “超级市场”出现了。小卖店的老板们也顺势而为,搞起了“开架销售”。然而开架归开架,小卖店和超市的基因终究是不一样的:幼时搬汽水的小店,老板会给我父亲赊账,年后再算;童年校门口的小窗子后,慈祥的老奶奶记得我们每个孩子喜欢的口味;在小卖店卖玩具的大叔,碰到孩子哭闹家长却囊中羞涩的场面,往往咧开满嘴烟黄的笑容,给出慷慨的折扣……小店里的人情种种,是超市里挂着商用笑容的收银小妹不会做也做不到的。

  再后来,我离开家乡,去了更大的城市。更高的楼,更多的人,更金碧辉煌的商场,如今再加上各种无远弗届的电商,可我依然找到了小卖店的踪迹,依然享受着它的荫蔽。

  我租住的小区就有一家社区小卖店。当然,名字也改成了“超市”,商品也都开架,可一眼望去你依然知道这是小卖店,和正襟危坐的大超市和洋气十足的连锁店不一样。老板是个三四十岁的敦实汉子,带着老婆和五六岁的儿子,从农村老家过来,做这点小小的营生。外屋是“卖场”,里屋是厨房卧室。每天傍晚,都会从小超市的门脸里传出蒸饭炒菜的香味,在这个满是年轻人、满地外卖盒的小区里,比居民们更有居家的味道。

  小超市有送货上门服务。一个电话,送货到家,每天营业到凌晨三点。老板把自己的敬业精神当成招牌,每次给客人送完货,都要特意强调一遍:“有事儿打电话,三点之前都送!半夜三点!”每次我打电话“订货”,都要有一番差不多的对话:

  “老板,某某货还有吗?”

  “有——啊!”理所当然的语气。

  “这会儿能送吗?”

  “能——啊!哥们儿!三点以前!”不容置疑的语气。

  不送货的时候,老板就一边看店一边看电视上网,或者捏罐啤酒蹲在店门口,看着孩子在院里玩耍。见到脸熟的居民,微红着脸打着招呼:“回来啦?”“出门啊?”有人主动打招呼:“嘿!老板!”他就扬扬手里的啤酒嘿嘿一笑示意,再使唤他儿子:“去!叫叔叔好!”有时老顾客还会直接张口提要求:“老板,天儿热了,弄点西瓜啊。想吃西瓜。”“成!”没两天,圆滚滚的西瓜就摆到了货架上。

  谁出门赶上下雨没带伞,老板那里常备着几把;谁不在家来了快递,老板代为收着;谁家房子要出租转租,老板就在门口贴上“有房出租”;谁家搬家物件太多,进货用的小板车随时借去……只有一次,似乎是哪个住户寄存在老板这儿的快递丢了,闹来要赔偿,气得老板挂出了“代收快递一元”的招牌。但每次我递过一个钢镚,老板都悄悄摇头摆手,嘴里发出“吓吓”的驱赶声。到头来一次都没收过我的钱。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老板。”这是一个小姑娘在老板店里的感慨。彼时老板正在吃饭,听闻抬起头来嘴里一鼓一鼓,发出和着嚼饭声的闷笑,面露自豪。

  几年前,我和一个做连锁便利店的朋友吃饭,他言之凿凿:24小时的连锁便利店是城市的文明之光,便利店少的城市算不上现代城市。我说,城市里的小卖店自有社会人情的土壤,不会简单地被品牌便利店取代。时过境迁,这个朋友已不在便利店行业就职,而我看着楼下买卖兴隆的小卖店,对自己的判断也隐隐有些自豪了。

  城市再大,也是人的城市。一点小买卖,让人感到人的温暖。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4日 12 版)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学好“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人民时评)
  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1名干部任前…
  3. 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5. 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