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瑞典行引国际关注 欧洲人等候其到来
杨帆 |
2012年12月06日09:49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莫言或许还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有很多优秀作家都在排队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崇高荣誉,他只是幸运地成为了一位还比较年轻的获奖者。莫言获奖后,有人曾评价:此奖预示着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定认可,开启了一扇中西方沟通之窗,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
这两天,本报记者在斯德哥尔摩的采访中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很多细节,也在向我们证明着一件事:莫言获奖,在给他个人带来荣誉的同时,也引发了西方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他们希望更多地阅读和了解中国文学作品,不仅出于莫言之笔,也包括来自中国其他作家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诺贝尔奖、斯德哥尔摩,甚至欧洲都在期待莫言的到来。
穆尼克·万丁是瑞典政府中瑞环境技术合作办公室副司长。2010年她曾在上海参加世博会瑞典馆筹备工作。12月5日,在陪同记者采访瑞典垃圾处理和利用情况途中,她不断向记者提问关于莫言、关于中国文学,甚至中国文学教育的问题:莫言是中国最好的作家吗?中国还有和莫言一样优秀的作家吗?中国的小学、中学课本中有没有收录莫言作品?……在问题得到一一解答后,万丁说:“我已经开始阅读莫言的作品”。她坦言,之前自己更喜欢西方作家的小说,中国文学作品看得很少,“是莫言获奖引起了我对中国文学更大的关注”。
拥有近200年历史的瑞典学院坐落在老城区,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在此产生。昨晚,当记者来到这里时,真切感受到它为迎接莫言到来而进行的认真准备。在学院二楼,有一条长约80米、宽约3米的走廊,其两侧是4米多高、摆满书籍的书架。置身其中,感觉像来到电影《哈里·波特》中的魔幻书屋。在书架3米多高的地方,放着历届文学奖得主照片。工作人员说:“莫言的照片很快就会出现在这里,我们希望还有像莫言这样优秀的中国籍作家成为其中一员。”
走廊尽头,是莫言演讲举办地:只能容纳300人的学院演讲厅。历史上,已有108位获奖者来此讲述他们的故事。明天,莫言将作为首位中国籍获奖者在此向全球演讲。昨天,工作人员正在演讲厅准备莫言的演讲海报,海报不大,莫言照片位于正中间。当记者举起相机时,工作人员友好地告诉记者:“在这里拍照需要等到新闻发布会举行时才可以。”
现在,不仅是中国人期待着莫言的瑞典之行,瑞典人、欧洲人也在等候他的出现。我们相信,在这一刻,莫言不仅将为世界带来个人文学创作的精髓,更会开启中西方文学交流的一扇新窗口。
(责编:实习生 覃巧云、许心怡) |
相关专题 |
· 文化大奖库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
热图推荐 |
|||
|
| ||
|
|
博客精选 |
|
|
|
·公众人物拿什么为自己正名护航 中国人为何不自信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中国人为什么对"启蒙"没兴趣 ·毛主席下决心定都北京的高参 冯玉祥爱搞"恶作剧" ·毛泽东林彪都曾重上井冈山 热血谱写的革命就义诗 ·史上出现过多少位太上皇 古代最荒唐一次强奸事件 |
|
|
小编推荐 |
·[文化]质疑声中签约50亿 “夜郎”能否助新晃脱贫 ·[关注]拿暴力和黄色当笑料:低俗文艺,观念有误 ·[批评]诺奖是面镜子 照出中国作家的“小” ·[读书]《温文尔雅》:温家宝引用诗文赏析 ·[读书连载]朱镕基答记者问 毛泽东最后岁月 |
频道精选 |
|||
|
|
||
[一语惊坛]收入差距尚且"讳言",分配不公如何"开刀"? [论坛]美派三航母迎接胡总出访?·六国要联合对抗中国? [访谈]党国英谈农村城镇化·外交部李松谈伊朗问题 [辩论] 花千亿投资迪斯尼,值吗?·你认同买不如租吗? [博客]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 [博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
无线·手机媒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