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后继乏人令人担忧 女青年宁当营业员不学刺绣--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时效性强新闻)

苏绣后继乏人令人担忧 女青年宁当营业员不学刺绣

2013年03月05日15:43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苏州镇湖绣品街集苏绣之大成,着实让人着迷。街两边一排排手工刺绣作坊,游客身临其境,会顿起“不知有汉,遑论魏晋”之感触。上周末,记者走进“江南一绣”王丽华女士工作室,听这位绣娘谈论苏绣技艺――这项非遗项目如何传承与光大。

  一房绣品摄人心魄

  人未露面,一房间苏绣作品赫然呈现眼前。人物肖像一直是刺绣的选题,苏绣的人物肖像,其逼真细腻如高像数照片,很受欢迎。但是,二楼的一幅《藏童》与众不同。去过西藏多次,记者感到作者王丽华是抓住藏童的特质,来表现苏绣艺术的感染力。特别是绣品里藏童那一双眼睛,端的是传神的光明使者,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留恋顾盼,这双眸子始终追随着你。藏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而王丽华则用灵巧的双手绣出了我们对西藏的关注、热爱。这一幅作品传递出双向互导的人文情怀。

  青铜器是中国的国宝,而王丽华用针和线对它们进行了再创作。为了寻觅能够体现和反映青铜器的丝线,她跑了很多地方。绣娘手中的丝线有爱,更有色彩和质地的要求,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被抓住,那就成为刺绣作品的价值所在。王丽华的“青铜系列”作品,将玉的质感和苏绣的丝线完美结合,再现出一种别样的柔感。她让瑰美的国宝“复活”了。

  后继乏人令人堪忧

  苏绣被认识被青睐,已是不争事实。王丽华很感慨自己的广东之行,她前去讲课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这是人们对苏州刺绣的尊崇和礼遇。现在,一些著名家具品牌也将苏绣纳入展示出售范围,这也让苏绣走入千家万户提供了机会。在苏州,顶尖的苏绣艺术品可以作为资产抵押,更有一幅苏绣作品在一次拍卖中叫出6200万元的“天价”。

  不过对这项非遗技艺,未来如何传承则让王丽华深以为忧。绣娘后继乏人已是普遍现象,一个女青年宁愿每月1000多元当营业员,也不肯学刺绣,尽管后者的收入是前者的四五倍,原因是刺绣太耗心力了,它的枯燥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无法忍受的。还有,入此行业者时间长了,她们的专注、执着、付出得到的却是颈椎病、腰椎病。但是,艺术要横向交流,也要与体育、武术沟通,腰椎疾患可以避免可以纠正,其实通过每天10来分钟的特殊运动,就可以把它们统统赶走。

  作为个人,已是圈内外颇有知名度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王丽华,正向国家级大师之路奋勇攀登;作为一个行业,怎样解除绣娘的后顾之忧,让它成为一项快乐和有前途的工作,是苏绣包括其他一切手工传承艺术得到保留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新民晚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