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以锦:《中国式联合重组》序言--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范以锦:《中国式联合重组》序言

范以锦

2013年05月13日13:47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读了龙雪飞《中国式联合重组》书稿,亲切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都见证和经历了跨区域办报的实践,而且都看到了产生的效能和影响。

中国报业与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主管部门曾提出报纸走企业化经营道路。随后,经济体制从多元往单一的变革和不停的政治运动改变了报业经营的初衷,尤其是“三大改造”完成和反右之后,没有了民营报纸,留下的国有报纸的“企业化经营”和“报纸商品属性”的提法也成了禁区,报社成为了完全的事业单位。“文革”期间,大批报刊被封,进入了只剩下少量报纸的“有报无业”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报纸强调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开始重视报业经营,报纸也从单一的功能往多功能发展。已停办的晚报复出,并增加了新成员,机关报等报纸纷纷推出“周末版”,再发展到办系列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都市类报纸等各类市场化报刊勃兴,将中国报业搅动得天翻地覆,不管你愿不愿意看到,都可预见到中国报业已产生强烈的走市场化的冲动;而自1996年广州日报破冰之后,各地纷纷效仿组建报业集团,试图从体制上进行突破,以保证报业的市场化运作。

有了先行者和一定的制度的保障,中国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在实践中并非一帆风顺。报业集团的概念本是从企业集团公司移植过来的,因此许多媒体人也期待按企业化来运作。但囿于媒体的“中国特色”,碰到实际问题又争论不休,围绕是“报办集团”还是“集团办报”的问题,就争论了好久。按理既然是市场化运作,必不可少的是要进行资本运营,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做大做强报业。但在社会转型期,在外部环境并未优化的状态下,愿望与现实、宏观政策与具体措施,常常是有落差的。在这种情况下敢于“吃膀蟹”者悄悄地走出去进行跨区域的试验,但由于未经批准,其实践起来非常艰难。尤其是跨出去未找到适合背景的合作,“胎死腹中”的事情就发生了。

国家在本世纪初已逐步松动,有关部门提出“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的构想,并见诸于一些讲话和文件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集团闻风而动,我代表南方报业的领导班子率领南方都市报经营团队进京,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签下了共同创办新京报的合作协议,并于2003年11月11日正式创刊。这是中国第一次两个党报报业集团合作办报,是中国第一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经营的报纸。新京报后来被收编北京,这是国家层面考虑的事,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跨区域经营的新京报其无论办报理念还是经营理念,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北京地区高度密集覆盖北京市场的强势新主流纸质媒体。即便现在划归北京市管辖,但传承下来的办报理念和运营模式依然在发挥作用。

无独有偶。新京报创办4年多之后,在云南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龙雪飞提议推动下,南方报业又与云南出版集团做出了合作办报的决策,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国家层面主管部门的认可。这种合作虽有了新京报的范本,而且也是动用了南方都市报的团队,但决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有自己的创新。云南出版集团让南方报业作为大股东控股,在利用新闻信息资源方面也有创新。南方都市报派过去的人员很少,主要把理念和经营模式带过去,重点由自己物色和培养人才,办报很快走上了正轨。

只要分析一下云南的报业状况,我们就可以看出作为云南与外地报业合作办报的推动者龙雪飞的勇气和智慧。云南信息报社创立于198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昆明市场已有了较大的市场分额和一定的影响力,然而要实现新突破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龙雪飞想到引进办报和运营理念比较先进的南方报业管辖的南方都市报,以打破僵局。但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其一,尽管之前已有南方报业与光明报业合作办报的先行,也有接着而来的“第一财经日报”模式,但后来对这类合作的报批又收紧了。中国媒体跨地区办报正如龙雪飞在书中说到的“跨行业办报制度变迁所呈现出的‘收’—‘放’—‘收’—‘放’循环过程,充分说明‘跨地区、跨媒体’发展道路的不平坦”。先行者的品质无疑就是能预示到未来,敢于先行。后来的实践证明,新《云南信息报》是在第二次“放”的过程中新出现的跨地区、跨媒体办报的实践,并欣逢中国文化产业体制深化改革的时期,成为了继新京报之后的又一具有标杆意义的事件。其二,合作就必须投入,而远不如北京、上海、广州市场的昆明广告额有限,经营风险大。而且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另三家都市报——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也在市场争夺中咄咄逼人。然而,龙雪飞明白,昆明报业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与其不顾一切的低层次的竞争,倒不如引入先进办报理念,坚持提升内容价值,提高竞争层次。同时,既是竞争也是竞合,通过这种高层次的竞争,共同挖掘广告市场。许多地方的事实说明,报业广告市场经业内共同努力是可以拓展的。其三,当地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是否容忍这样的一份报纸的生存发展。在这方面,龙雪飞与南方报业高层当然也思考和分析过。进入,肯定有风险,也要准备付出一定代价;能否有较好的收获,就得看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了。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手打造新的《云南信息报》,从2007年9月19日悄然“变身”至今已有五个年头了,现在可以说已取得了成功。其成功,是包括理念、定位、内容、资源整合在内的综合运营能力的成功。报纸定位为“云南市场化运营程度最高的政经主流大报”,目标读者锁定本地有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主流人群,坚决打价值战而不是价格战以赢得市场竞争。推出了一大批重大新闻策划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如2009年率先报道的“躲猫猫”事件成为年度热点话题。同年,《云南信息报》推出“发现东盟”大型采访报道,被誉为“云南媒体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更是云信“走出去”战略的一次成功探索。伴随着报纸的影响力,经营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7年经营总收入仅3700多万元;2010年,总收入达到1.5亿元,利润1800多万元,弥补前期亏损之后实现了分红;2011年,总收入达到1.76亿元。由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新闻周刊发表了新华社记者的署名文章《跨地区办报的云南探索》,对云南信息报跨地区联合重组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发表了龙雪飞写的一篇探讨《云南信息报》转型实践与启示的理论文章《联合重组,推动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云南信息报》合作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这种模式在国外也引起了关注,应法国传媒学界的邀请,2009年11月30法国未来的新闻人饶有兴趣地听龙雪飞讲述了云南信息报“重生”的故事。

现在龙雪飞又将这些“故事”系统化、理论化,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这部著作介绍了中国报业发展脉络,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报业,再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对报业的影响,包括中国报业集团的诞生的动因及发展状况。谈及中国加入WTO后对媒体跨地区跨行业办报的思考,既谈到了它的必然性,又谈到实际操作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并介绍了跨地区跨行业办报的案例,及曲折中摸索前行的生态,详尽地勾勒出中国报业跨地区办报的发展变迁。该著作就为什么选择与南方报业合作,着重从品牌、人才等角度剖析了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合作的动因,乃至对异地办报的原则进行了论述。对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下属的云南信息报的状况,与南方报业合作的必要性和市场依据进行了具体分析,继而对新的云南信息报在报纸定位、采编理念、管理模式、版面结构、差异化策略、双方资源的利用、融入当地文化、服务本地读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最后,对未来之路也进行了描绘和展望。

目前,国内以非时政类报刊转制为标志的报刊新一轮改革正在推进中,相信还会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在这种背景下,龙雪飞推出的这部著作正合时宜。由于它是来自实践的总结,又不囿于片断的经验,具有理论性和前瞻性,因此不仅对正在进行改革中的媒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也会引发人们对未来报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前董事长)

(责编:黄维、许心怡)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