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钱钟书书信拍卖:研究需求和隐私需要平衡--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学者谈钱钟书书信拍卖:研究需求和隐私需要平衡

2013年05月29日14:04    来源:钱江晚报    手机看新闻

  “希望有关人士和拍卖公司尊重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立即停止侵权,不得举行有关研讨会和拍卖。否则我会亲自走向法庭,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利。”

  前天,针对 “钱钟书私人书信将于6月22日拍卖”的消息(详见本报5月23日D4版),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钱钟书的遗孀杨绛发表正式声明,坚决反对这场拍卖。

  这些东西到底该不该拍?又能不能拍?情,法,各执一词。

  一直配合采访的拍卖方、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殷华杰,昨天也不胜其扰地关闭了电话。此前,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没有料到杨绛会对拍卖有如此大的反应。

  截至昨晚10点记者发稿前,该公司网站的首页上依旧挂着22日专场拍卖的消息,也就是说,公司并未正式取消这些书信的拍卖。

  杨绛的态度

  坚决而严厉

  “此事让我很受伤害,极为震惊。我不明白,完全是朋友之间的私人书信,本是最为私密的个人交往,怎么可以公开拍卖?个人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多年的感情,都可以成为商品去交易吗?年逾百岁的我,思想上完全无法接受。

  对于我们私人书信被拍卖一事,在此明确表态,我坚决反对!希望有关人士和拍卖公司尊重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立即停止侵权,不得举行有关研讨会和拍卖。否则我会亲自走向法庭,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利。

  希望有关部门维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这一基本人权。”

  以上这段话,是杨绛前天发表的声明。

  将于6月22日举行的“钱钟书书信手札专场”拍卖,涉及钱钟书一家书信及手稿等共计110件作品,手稿包括钱钟书207页笺纸钢笔《也是集》手稿,杨绛6页《干校六记》校勘等重要的文学研究资料;书信包括60封钱钟书毛笔书信,8件钱钟书钢笔及圆珠笔书信,12封杨绛钢笔书信,6封钱瑗钢笔书信等。

  有钱学专家在见过这批手稿后表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钱钟书书信部分。书信内容既有钱钟书、杨绛关于稿件出版的种种细节,又有对于事件看法、对于他人直抒胸臆的表达,这些观点在著作中甚少提及,因而真实反映了钱钟书性情、情趣及为学做人,是解读钱学的宝贵资料。

  这些书信多是钱氏一家与香港《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李国强的书信往来。

  在此前,杨绛已经电话联系李国强,质问他为何要这么做。李国强对此的唯一答复是:拍品由朋友送出,他对此一无所知。

  各种法律法规

  搅在了一起

  拍卖钱钟书与杨绛书信一事,昨天引起了各界更多关注,其中央视还就此事采访了众多法律界、拍卖界人士以及读者。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认为,这些书信手稿的著作权属于钱钟书和杨绛,但物权已经属于其目前拥有人。当两项权利发生冲突时,应坚持物权优先的原则。

  物权和著作权,在这件事上搅在了一起,也比较复杂。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姚小娟表示:“作品手稿原稿的部分,我认为拍卖是可以进行的。因为《干校六记》这些作品已经出版公开了。拍卖的行为只是物权上的一个转移,不涉及著作权上的侵权。书信里,现在已经公开的这一部分,因为之前没有公开,那么可能会涉嫌侵犯著作权里的发表权,但是没有公开的那部分,我认为拍卖是可以继续进行下去的,这个从著作权的角度来讲是不构成侵权的。”

  相比复杂的法,法外之情就要清晰许多。许多网友站在道德的角度支持杨绛,认为书信中的内容是出于朋友间的信任,不该用以交换金钱。

  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申卫星看来,信件是私人之间基于信赖而进行沟通的工具,应该受到公共道德和善良风俗的限制。公开拍卖中必然泄露钱钟书与杨绛的信息,必然会侵害到两位先生的隐私权。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对此事提出了更深的思考:“从研究者来看的话,拍卖当然也是一个收集整理名人手记、手稿的重要方面。因为第一手资料确实非常珍贵,但是这个方面不能以侵害著作权人乃至于他的家人隐私权为代价。这两者怎么平衡?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包括研究者、读者都有兴趣来了解钱先生的思想、钱先生手稿里所表现的那些内容,但另一方面这种表现又不能够以侵害他人的权益为代价。所以这两者需要一个平衡,这个平衡最终需要有法律的判断,同时也有伦理和道德的判断。”

(来源:钱江晚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