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豚合影透视旅游消费偏差--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与海豚合影透视旅游消费偏差

2013年06月20日13: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近日,有市民在海南省三亚市大东海海域上发现一头搁浅的海豚,随后拨打相关部门的电话求助。就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的过程中,一些正在海面上游泳的游客和市民闻讯而来,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这头受伤的海豚,更有甚者,不停地要求救生人员将已经奄奄一息的海豚抬出水面与之合影。(6月17日《法制晚报》)

  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男主角陈孝正一句善意的谎言,让女主角郑微有了一次和海豚亲密接触的机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幸运儿”却并不多。这一回,一头搁浅的海豚,成为人们镜像中的主角,成为人们合影的“道具”,引发一些人的集体狂欢,却全然不顾海豚的生死。

  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范行为,不论是在湖北武当山景区石壁上刻全家6个人的名字,还是江苏虎丘山在国庆长假期间遭遇“垃圾劫”,抑或是深圳冬眠的鳄鱼被市民投掷的石块砸死,人们在旅游休闲中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的同时,也会给景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造成一定损伤。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是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外在呈现。在不少消费者的脑海中,存在着一种偏差,即强调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却忽视了生态、能源、环境的再生产;强调主观感受,却忽视了偏差的言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如此与海豚合影,既违背了旅游的适度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原则,也是一种权利的越位和权责的错位。游客将搁浅的海豚抬出水面合影,无非是追求一种新奇、刺激的心理体验,却在无形之中将海豚置于死亡的边缘。这里面,固然有动物保护知识匮乏的因素,但更为关键的,还在于这种偏差的旅游消费文化。

  一只海豚以生命的名义,叩问着不文明游客的“罪与罚”。不论是“捡便宜”“图新鲜”的投机心理,还是“随大流”的从众心态,抑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偏执做派,在社会规范的外部控制力和内部自我约束力同时下降的情形下,与海豚合影异化为一种集体的不文明行为,这应当引起公众的警醒和反思。

  在旅游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型过程中,如何塑造老百姓的旅游消费文化,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杨朝清

(来源:中国文化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