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骏:《生死河》是写实化描写 完全不惊悚--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蔡骏:《生死河》是写实化描写 完全不惊悚

2013年08月09日13:3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蔡骏:《生死河》是写实化描写 完全不惊悚

  《生死河》是蔡骏的第21部作品,也是他的第18部长篇小说。在日前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蔡骏坦言,创作过程有如“渡过生死河般艰难”,并借此向日本“社会派”悬疑大师松本清张致敬。

  这部新作时间跨度三十年,由一起发生在校园里的谋杀案,引发了主人公穿越前世今生的爱恨情仇。与以往的作品相比,《生死河》的惊悚口味暗淡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大时代”式的叙事手法。出版方磨铁图书创始人沈浩波称:“蔡骏正在摆脱类型文学,开始转向真正的文学写作,我看到了他的野心。”

  蔡骏自2000年起开始创作悬疑小说,同年因短篇小说《绑架》获得“人民文学·贝塔斯曼杯新秀奖”。2001年,发表了中文互联网第一部悬恐小说《病毒》。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他陆续创作了十八部长篇和三部中短篇,累计销量达到900万册,连续9年保持着中国原创悬疑小说的畅销纪录。他的早期作品多以惊悚、恐怖、灵异题材为主,从2007年的“天地人”三部曲(《天机》、《地狱变》、《人间》)开始,到去年的《谋杀似水年华》,他的创作风格逐渐转向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探讨。蔡骏称,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最佳状态,《生死河》是“站在人生分水岭上的作品”。

  开头类似于《红与黑》,后面就变成《基督山伯爵》了

  青阅读:有读者感觉,这部新作没有以往的作品惊悚,不太像悬疑小说?

  蔡骏:《生死河》可以说完全不考虑惊悚了,就是写了一个人的命运,社会的残忍和人性的真实。我倾向于这种写实化的描写,此风格在日本被称为“社会派”悬疑,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相对于“本格派”的推理小说,“社会派”不追逐诡计和智力游戏,而是关注社会心理和人性情感,探究犯罪动因和根源。它所传达出的是一种接近于严肃文学的力量,可以让每个人产生共鸣。《生死河》里,悬疑只是一种叙事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在故事本身。其实。这部书也可以看作是爱情小说。

  青阅读:惊悚和写实不能兼而有之吗?这样读起来可能会比较过瘾。

  蔡骏:在处理上不太能够兼顾,叙事方法上不一样,只能有所取舍。故事好看与否首先取决于创意,叙事技巧也很重要。《生死河》的结构很特殊,是一个人的两辈子。开头类似于《红与黑》,后面就变成《基督山伯爵》了。编辑说这是我蛰伏五年的作品,其实真正写作仅用了七八个月,其他很多时间都是用来调整叙事结构,比如开始我用第一人称写,后来全部改为第三人称,从别人的眼光看待整件事。所以,读到最后你会发现,也许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

  当下的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有太丰富的题材可以关注

  青阅读:作为一名悬疑作家,关注社会问题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吗?会不会直接在作品中引用社会新闻,比如“蓝可儿”这样的事件,应该是不错的悬疑素材吧?

  蔡骏:当下的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对于作家来说是十分幸运的,有太丰富的题材可以关注。像莫言通过魔幻手法反映社会,我就是直接去写社会。比如,《生死河》里的师生之恋,同学互疑、同事相轻、亲情依赖等都是社会关系的缩影。“蓝可儿”比较个案,我所关注的社会事件应该是集体性的,比如人做坏事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青阅读:如果和日本的推理小说相比较,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蔡骏:首先是时间,其次是认识。中国人认为推理就是通过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日本的推理小说概念很大,奇幻、科幻题材都被涵盖在内。“社会派”悬疑小说在日本发展了五十多年,读者、作者、主流媒体等都有共同的认可,像松本清张、水上勉、东野圭吾等作家的风格都广为人知。我发表第一个长篇《病毒》的时候,都不知道悬疑小说是什么。尽管十多年来的读者越来越多,但是仍然存在社会偏见和误解,比如,悬疑小说就是鬼故事,没有文学性,甚至觉得就是低俗地摊读物。但是,世界上的一些悬疑小说已经发展到了可以进入文学殿堂的地步,比如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松本清张的《砂器》。我希望,我们的悬疑文学有一天也出现这样的作品。

  青阅读:你说《生死河》是你人生分水岭上的作品,是否意味着你已经确定了未来的写作方向了?

  蔡骏:是的,《生死河》和以往的作品区别很大,开启了新的一页,我自己也感觉和这部作品共同成长。近几年,我要专注于“社会派”的写作。这条路当然不好走,但好像《东邪西毒》里的一句话:虽然山的那边还是山,但我还是要爬过去。采写/本报记者 王茜

(来源:北京青年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