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一大堆关于读书好的大道理不如把书籍的物质形态、生产历史以及美感带到你的阅读中来
南国书香节今天闭幕,本届书香节讨论得最多的话题,莫过于全民阅读立法列入2013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一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阅读竟然变成了一种压力与负担?读书本来只是一个稀松平常的生活习惯,如果真的要立法,将它作为一个人人都要遵守的法则,那未免太过悲哀。这也只能说明,如果不强制,人们就无法静下心来读书,可这样子,读书又有什么乐趣?关于阅读,我们采访了众多出席书香节的名家,他们都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唯一共通的,就是他们不爱列书单,读书是个人的事,任何标准规范会让读书失去乐趣。
易中天
作家、学者,著有《品三国》《易中天中华史》等
不是“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是书本身就是“颜如玉”
读书是一件十分个人的事情,它很纯粹,完全出于读者对书的爱。当你看到一本书,读了几页觉得不错,这就是“一见钟情”。而爱上之后就想着要把它带回家去好好阅读,算是不顾一切地与之“私奔”。这种对书发自内心的爱是无法教导的,也是不可强迫的。
我是拒绝看电子书的,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看来,其实是书籍本身就是“颜如玉”。书是我的情人,情人怎么可以只能看不能摸呢?书的纸质、排版和封面的设计都是它独特的魅力和性格,而我本身是很挑书的,对于这种物质化的要求也很高,只有拿到手上才能感觉到书的魅力,所以,我不会去看电子书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