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吴官正谈“控谣”策略:“谣言止于公开”

2013年09月03日07:19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9月3日电  (记者黄维)网络谣言猛于虎。近些天来,“秦火火”和“立二拆四”涉嫌网络造谣传谣而被刑拘的案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谣言止于公开”。吴官正同志在其新书《闲来笔潭》中,发表过一篇名为《谣言是“病毒”》的文章。他认为,谣言是应该清除的“病毒”。“谣言一旦产生,如同脱缰之马,很难控制,后果难料,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由于科技的进步和通讯成本的下降,谣言的传播更加快捷便利。控制谣言的神奇秘方是没有的,只有对情况有了确切、肯定的了解,才能做出诊断,逐渐澄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水落石出。”

吴官正《闲来笔潭》,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谣言是“病毒”

吴官正

(2009年8月25日)

谣言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古今中外很普遍。

明末著名抗清将领袁崇焕,就死于满人制造的谣言。传说皇太极施反间计,先捕捉两个明朝太监,故意让两人听见清军将领之间的耳语,说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然后将其中一名太监放回北京。崇祯皇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遂将其逮捕入狱,磔刑处死。可见谣言不但能伤人,还能杀人。

一个谣言,开始总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然后议论纷纷,流传开来,愈演愈烈。像流行病毒达到高潮后,旋即冷寂,或剩下星星点点,四处流窜,最终偃旗息鼓。谣言传播的过程,可用逻辑斯蒂方程来描述。但这个过程中被其攻击的对象往往受害不浅,代价很大。谣言是应该清除的“病毒”。

谣言有的是凭空捏造,有的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也有的并非空穴来风。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说,谣言是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它起源于重要而扑朔迷离的事件。智利心理学教师卡洛斯·利瓦契奇说,谣言是个人从自身感受出发对事实的加工,目的是为自己寻求更好的舞台。法国人让-诺埃尔·卡普费雷将希布塔尼的论点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概括,“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含糊不清”。如果事件的重要性等于零,或者事件本身并非含糊不清,谣言就不会产生。

美国心理学教授尼古拉斯·迪方佐认为,谣言有助于满足人们的某些要求。焦躁和感觉不安全的人最容易陷入谣言传播的圈子。不少人热衷于散布谣言,传播谣言,导致谣言发酵,给社会带来危害。

《韩非子》中有一个“三人成虎”的著名寓言:“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故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可见,谣言一旦传播开来,即使人们开始不相信,反复入耳,也会将信将疑,甚至“谣言千遍成真理”,受其蒙骗,信以为真。

谣言有时是因政治目的而存在的。从政治的角度讲,谣言本质上是官方发言之外的发言。在角逐权力和经营权力的战场,谣言总是层出不穷。谣言作为政治斗争中一件成本极低而又相当有用的武器,不需要证据,不需要很大的参谋部,不需要破费,而且阴谋制造者往往隐藏得很深,也不容易暴露。在商战中,商业谣言的作用更是多面,如利用谣言造成消费者抢购,或者扩大自己的市场,打击对手的市场,等等。谣言幕后往往有黑手操纵。比如,一些丑化抹黑中国的谣言源于一些敌对势力。他们造谣传谣,混淆视听,用心险恶。

荀子说:“流言止于智者。”但毕竟能算得上智者的只是少数。谣言一旦产生,如同脱缰之马,很难控制,后果难料,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由于科技的进步和通讯成本的下降,谣言的传播更加快捷便利。控制谣言的神奇秘方是没有的,只有对情况有了确切、肯定的了解,才能做出诊断,逐渐澄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水落石出。卡普费雷认为,应付谣言的攻击,可以采取保持沉默、集中力量宣传等策略,“大众传媒对谣言或保持沉默,或相反敞开它的专栏和提供视听节目的时间,那么一切都会随之大相径庭”。所以,说“谣言止于公开”可能更恰当些。在大多数情况下,应当选择让谣言不攻自破,使其失去可信性,显得荒诞不经。一旦真相大白于天下时,造谣反被造谣伤。

从某种意义上讲,谣言是另一种传媒渠道。这是一个谣言与真相共生的社会,任何人都难以摆脱谣言的困扰,更不可能生活在一个没有谣言的世界。如果哪个大学的研究机构,组织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系统科学家、生命学家、政治家等,成立一个“谣言研究学会”,深入探讨有关谣言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消除和减少谣言的对策,那将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有益处。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