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研讨莫言 本人说:赞美一个社会也需要胆量

2014年10月25日08:4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研讨莫言,本人说,他人说

“参加这样一个跟我有关的研讨会,场面的确有些尴尬,但是没办法,人生处处有尴尬。有时候批评一个社会需要胆量,赞美一个社会也需要胆量,这个胆量的背后就是良知。”

本报讯 昨天,由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举办的“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主角莫言出席研讨会,和贾平凹、毕飞宇等知名作家、评论家一道,自己说或听别人说莫言的是是非非。

莫言说:赞美一个社会也需要胆量

开幕式上,莫言幽默地表示:“参加这样一个跟我有关的研讨会,场面的确有些尴尬,但是没办法,人生处处有尴尬。”他举了个例子,早先社科院外文所曾为作家帕慕克举办研讨会,但这个人非常有个性,当大家都认真准备好稿子开座谈会时,他讲了10分钟便抽身而去,表示“没有理由坐下听你们一群人讲我的是是非非”。“所以,为了让大家不失望,这两天我要参加会议。”莫言调侃道。

“现在中国的繁荣富强是由过去的贫弱一步步发展而来,一百多年,有血有泪有汗水,有许多不为外国人所知的辛酸,这些可以通过作家的笔或其他艺术方式得以展现。”莫言称,“像贾平凹,我们这代人都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拿起笔创作,跟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进步的步调一致,用文学的方式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在巨大的历史变革中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塑造‘立得住’的典型人物形象。”

莫言对这30年中国文学的成就持肯定态度,他说,“我们确实还没有像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那样好看的长篇巨著,但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方面完全有资格进入世界文学之林。中国作家文学创作的艺术水平和思想张力一点不逊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当代作家的创作。”

莫言说,无论这个社会如何的纷繁复杂,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绩或是存在多大的问题,身为作家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不违背自己良心来看待,“如果对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的很多不令人满意的现象不敢披露、批评,不敢用形象化的文学的方式来揭露呈现,那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但如果对最近中国社会巨大的、全方位的进步视而不见,依然把中国的社会描述得一团漆黑,毫无光亮,这也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应该抱有的态度。有时候批评一个社会需要胆量,赞美一个社会也需要胆量,这个胆量的背后就是良知。”

贾平凹说:莫言见荒式的写作打破了文坛秩序

中国出了个莫言,这是中国文学的荣耀。百年以来,他是第一个让作品生出翅膀,飞到了五洲四海。天马行空撒腿看,他就是一匹天马。我最初读他的作品,让我想到了少年时期,我想到了放火烧荒的情景。那时候的乡下常有这种情况在某一个村、某一个庄上演,孩子们就十里八里地跑去看,那是我们最快活的事情。

经过那些收获庄稼的田地和一些秸秆,都是干枯的草,我们就放火烧荒。一下子就是几百米长的火焰,红黄相加,随风蔓延,十分壮观。这种见荒(音)是野孩子干的事情,大人是不见,乖孩子也不见。以为见荒能引燃北方的玉米秆也可能引发山林火灾,但莫言见了。他的写作在那时候是不合时宜的,是反常规的,是凭他的天性写的,写得自由浪漫,写得不顾一切。正是他这种见荒式的写作,中国文坛打破了秩序。

莫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即他的批判精神强烈,但他并不是历史的,是社会的、人性的。他的传统性、民间性、现代性;他的文风取决于他的个性,他的文字背后有生命和灵魂。

毕飞宇说:《红高粱》提供了文学的下限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进程中,我不敢说《红高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上限,上限是不存在的。可是我可以说,《红高粱》为我们给出了一个下限,这个下限的意义就在于,作家必须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小说是人写的,前提是你这个人必须是解放的,起码你的内心充满了解放的动机,为此你不惜让自己的内心成为一个马蜂窝。

如果没有能动的身体,如果没有自由的人,那其他都是一句空话。我们之所以有条件、有可能坐在这儿对话,首先我们要感谢在八十年代为我们提供了文学身体的那位作家,那就是莫言先生。

(记者 罗皓菱)

(责编:陈苑、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