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杜若之歌》出版 众诗人共同纪念东荡子

2014年10月31日07:47    来源:新快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杜若之歌》出版,众诗人共同纪念东荡子

  他把心放回大海

  ■旻旻

  浪子说,因为喜欢这首诗,所以把东荡子的诗集命名为《杜若之歌》,除此之外,别无理由。翻开浪子主编的《杜若之歌》,第六十页,便是《杜若之歌》。杜若,《本草图经》记载:“叶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在此之前,我一直把杜若当作一个也许真实也许虚构的地方,它是“四面环水”的洲子,有“甜美的气息”,是天堂,也是极乐世界,是诗人一个理想化,温暖的,水草丰美之地,那里因为有了一株花草(如今知道,这花草名为杜若)而芳香四溢,诗人要放下俗世红尘,到那里去。

  《杜若之歌》是东荡子诗歌的编年史,从1989年3月北海公园的《旅途》开始,到2013年4月8日,在离我的碧荔轩不远的九雨楼,他以一首《他们丢失已久》为终结。东荡子是一个名字,一个人,最后成为诗歌本身。他颠沛流离的青年生活是一种回过头来的诗意。在路上,他漂泊,相信眼前的天空远比远方的天空美丽,却仍然要以灼伤的翅膀扑向火焰。如今,那个在好天气里思考,在坏天气里也思考的人,离开了这个喧嚣的物质世界,他不再是肉身的囚徒,他把心放回大海,不再去海里盗取火焰,他在阿斯加,在那个杜若一样透着甜美气息的地方。在那里,他也许继续思考,也许打理园子,埋种,浇水,培苗,把瓜藤扶正。也许和阿斯加一起,对酒当歌,俯瞰着红尘。

  在东荡子离去一周年前一个晚上,朋友和我谈到死亡,他问我害怕死亡吗。我笑说医生说过我活不过十六岁,而我还活着。事实是我从没畏惧过死亡,但真心讨厌衰弱的过程,那是一种灵魂的生气盎然和肉身的力若游丝的博弈,而肉身一直在输,它所造成的巨大反差让人无所适从又无可奈何。荡子兄的离去就如他的一生般充满诗性,它省略了大多数人都不得不经历的那个极其难堪,无奈,让人感觉无比渺小无能而混沌的过程。一切戛然而止,这种命运的安排符合诗意。他坚持他一贯原则,不管不顾,独自离席。

(责编:陈苑、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