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刘心武谈网络文学:不对新生事物大声尖叫

2014年11月30日12:46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刘心武谈网络文学:不对新生事物大声尖叫

  在网络文学的江湖上,又杀入新的竞争者。11月27日,百度文学正式成立,它包括“纵横中文网”、“熊猫看书”、“百度书城”等子品牌在内的完整架构,并整合了贴吧、游戏、音乐、视频、无线等资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这将给网络文学带来怎样的冲击?这个市场究竟能做多大?

  网络文学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二十余年,涌现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大唐双龙传》、《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佳作,在青年读者中拥有巨大影响。在今天,网络文学已成为影视业发展的富矿,但与此同时,语言松散、彼此重复、过于类型化的缺点又不断受到专业人士的诟病,“网络文学非文学论”始终占据主流。

  毫无疑问,中国网络文学正走到一个新的临界点上,毕竟它拥有近2亿的读者群,今年6月,中国网络文学小说用户调查显示,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人群已成为核心读者群体,分别占45.7%和30.0%,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6.8%,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共占17.5%。

  超越草创粗制的商业阶段,走向精致化发展,时代正呼唤那些能将通俗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的创作,究竟该何去何从,著名作家刘心武、严歌苓畅谈了他们的见解。

  刘心武:不对新生事物大声尖叫

  作家都是为读者而写作

  我很尊重网络文学,但是我自己阅读的很少。我也知道网络文学有些特点是我自己所从事文学所不具备的,比如说互动性,它要完全满足网络阅读者的需求。

  我现在年纪大了,也用电脑写作,写的是定型作品,但网络文学对我还是很有启发。虽然我没有在网络上从事网络更新的写作,但重视读者很重要。

  每个写作者出发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作家说我是为自己写作,读者就是一堆大白菜,这也是一种写作,他也可能写出很有个性的文本。但我从来都是重视读者的作者,传统作者和网络写作者应该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为读者写作。

  对网络文学有很多迷惑

  我讲讲我个人对电影史发展的一些感想,电影是在19世纪末出现的,早期电影都是固定机位,大全景拍摄,后来有了移动拍摄。上世纪初在巴黎出现一桩有名的事件,银幕上第一次出现人物特写,全场尖叫,有的观众就被吓得晕过去了,说发现一个被切下来的人头对着我微笑,比鬼还可怕。今天观众与电影的拍摄者约定俗成了,拍大特写不再意味着人头被切下来了。

  任何新事物出现时都会引起恐慌,我总结自己一生的生命体验,就是不要总对新生事物发出尖叫。

  上世纪巴黎有一场著名的演出,一位作曲家突破了古典作曲家的模式,谱写了《春之际》,在巴黎演出时发生了骚乱,观众们穿着正式服装来看演出,没想到都是杂音,场面奇怪,于是很多人发出尖叫,但现在《春之际》成为经典作品,在世界各地演出。

  我想说我个人对网络文学的态度,我对它还不甚了解,它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事物。还有很多迷惑需要开解,但我自己劝告自己,不要尖叫,那可能是一种新文化现象的诞生。所以,我祝百度文学在文学的创新方面能发挥它应有的先锋作用。

  严歌苓:想写网络文学却写不了

  与传统文学并不对立

  什么东西的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发生,都会有它坚实的道理,就像网络文学的发生一样,我从来不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是对立的关系,网络文学和读者的零距离是我非常羡慕的,所以它们是能够很快地在生活当中感受到什么,得到一些什么故事,很快地写出来,这是我很羡慕他们,而且不再有什么禁锢。

  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是非常年轻的生命,读者、作者都比较年轻,它的发展肯定有泥沙俱下的阶段,一些网络作品也进入了传统出版,像张嘉佳,他的书两个月就卖了80万册,这让我们做传统写作的人感到非常震惊。一个非常年轻的文学形式、写作形式,会在成长中不断校正自己,逐渐成熟。

  不成熟作品不想让人看

  按我的写作习惯,没有深思熟虑的作品,不愿拿出去给别人看,我觉得非常羞怯。我丈夫是美国外交官,我们每个人都要按规定立遗嘱,我的遗嘱里加了一条:任何没写完的东西一定不能面世,要烧掉。创作过程是非常私密的,我愿意把我最好的、最成熟的作品拿出来。

  网络写作我也尝试过,比如我最近出版的《老师好美》,也有这样的企图,看看我能不能成为网络作家。后来发现我写了几万字后,下面人物和故事怎么发展,有什么样的意向和意义,我都没有完全考虑成熟。在这种状态下,把几万字先放到网上去,我觉得不可以。如果网友给我意见,我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作家是非常独立思考的人,我甚至不听太多的文学批评,因为像我这样脆弱的人可能会受影响,使我不能完全进入特别自我的、特别独立思考的创作态度中去。

  汉字本身充满视觉感

  我的作品被很多影视制作人、导演看中,因为我非常重视写作文字当中的视觉。

  我第一个版权大概是1993年被李安买走的,不久李翰祥导演就来买《女房东》,李翰祥还让我做编剧,我说这个小说是没有办法拍电影的,太诗意了,太没有实体感了,李翰祥说你就这样写,后来在他的催促下把这个剧本写出来,写下来才发现他被我充满形象和意境的小说给蛊惑了,实际上它确实不能作为电影题材,他就失去了一笔编剧费和版权费。

  我认为中国的文字就是非常视觉的,从中国文字本身,我得了很多营养。

  我的影视是歪打正着,但我希望至少40%的观众能够拉到我的文学里,因为文学是我的宗教生活,而影视是我的世俗生活,我作为一个写作家也会进行影视创作,因为我有世俗的一面。

  从网络写手身上,我确实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过去不知道这些写作族群的存在,以为网络写手都是写《山楂树之恋》,他们中有的人居然能写到300万字,这是没想到的。陈辉/文

  街头汽车拥堵,道边路人躬行。灯下黄叶自飘零。伤春虽有因,悲秋却无凭。 舍下孤客岑寂,炉上破壶嘶鸣。对画数日总难成。寒风过长夜,杂花生闲情。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