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千余件考古研究笔记入藏南京市档案馆

2015年01月07日08:54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千余件考古研究笔记入藏南京市档案馆

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千余件考古研究笔记入藏南京市档案馆

  梁白泉老人的私人档案中,大部分是手写稿,在电脑时代的今天,显得极为珍贵。 申冉 摄

  中新网南京1月7日电 (记者 申冉通讯员梅正亮)高邮天山汉墓、东阳城遗址、广陵王刘胥玺发现、镇江甘露寺古铁塔发掘……6日,江苏文博界泰斗、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泉,将自己毕生积累的近千余册私人考古笔记、研究手稿无偿捐赠给南京市档案馆,其中包括了其60年来亲身参与的多次震惊海内外的考古历程,鲜有公开,价值难以估量。

  今年87岁的梁白泉老人生于1928年,虽然在江苏度过了其文博生涯中的大部分时光,但一口浓重四川乡音依然未减。民国时期,这位四川籍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地理系的年轻学子,随全校师生一起南迁至当时的首都南京,没想到一待就是大半辈子。1951年,梁白泉大学刚一毕业,就进入刚刚从民国国立中央博物院改为南京博物院工作,历任副院长、院长至退休。

  据介绍,此次梁老捐出的千余册私人资料,将合并成30卷《梁白泉全宗》永久保留于南京市档案馆内。梁老亦主动要求将所有资料以电子化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

  当天,轻抚着自己毕生研究心血的梁白泉老人,告诉记者,这里的资料除了大量的研究手稿之外,还留存了自己多次参与重大考古现场时手写的《考古笔记》,“虽然说不上有多大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勉强说的上还一份历史价值存在。”对于近乎“等身”的毕生研究成果,梁老的评价非常谦虚。

  记者在翻阅时看到,这些资料中包括了当时震惊海内外的数次重大考古发现:高邮天山汉墓、东阳城遗址、广陵王刘胥玺发现、镇江甘露寺古铁塔发掘……。

  在一份名为《镇江甘露寺古铁塔塔基发掘报告》中,对于这次发生于1960年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考古发掘、和其间发现的震惊文博界的释迦佛舍利,梁老的考古笔记详细描述了当时每一步的发掘情况,现场的各种细节,以及作为工作人员和现场指挥在发现国宝那一刻的激动心情,通过梁老细致入微的笔记还原,让人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当时的古墓现场,确实为历史和未来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当天,88岁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者蒋赞初也来到现场,与同学多年的梁白泉共话当年同窗、同事之谊,他说,“梁白泉致学严谨,成就显著,捐赠的这个人档案具有很高的学术、收藏价值,希望市档案馆好好收藏、展示、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南京市档案局局长束建民表示,梁白泉先生此次捐赠,为档案馆馆藏名人全宗又增添了浓墨重彩一笔。档案馆将组成专家组,对这批档案进行鉴定、整理和编目工作,以确保名人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并依据《南京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据南京市档案馆负责档案收集的刘峰处长介绍,该馆目前已经收集社会各界名人私人档案近60份,其中包括了民国著名将领范鸿仙的历史档案、金陵名厨胡长林的私藏菜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技术资料……等各种类型的资料档案,“不过由于是私人档案,向社会公开阅览需经过本人或其亲属同意方可。”

  “我至今依然认为,全世界所有的物质、精神、文化的丰厚遗产和成果,都应该在博物馆和档案馆中向整个社会展出。”梁老对于此次捐赠毕生心血向社会公开的行为,则有着一份浓重的老知识分子情怀,“我觉得这些档案就应该是属于社会、属于国家、属于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从一个无知的青年到经历学习、服务社会,有一些感触、认识、体会,或者从某一方面来说,留下一些历史的痕迹,这都是社会、国家对我的教育。这些教育的成果不是个人的东西,应该是属于社会的。即使对于我个人来说,它很渺小,如果有一点点作用,(我)也希望是能够服务、回报于社会。(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喝牛奶有四个禁忌,一定要了解!
  5. 七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