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六六:“闭门造车”的作品生命力不可能长久

2015年01月15日10:1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编剧六六:“闭门造车”的作品生命力不可能长久

   原标题:编剧六六:“闭门造车”的作品生命力不可能长久

   六六,中国著名编剧、作家,因《蜗居》等婚恋题材作品知名。无论是早年的“离婚风波”,还是在谈论热点问题时常有的精到之语,都让这位女性越来越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在推出随笔集《半句实话》之后,六六又写了小品文《六个脚印,走着瞧》,记录与伴侣秀才、儿子偶得去英国旅行的所思所感。13日下午,她接受记者采访,分享写作经历及近况。谈到近期稍显“泛滥”的心灵鸡汤式文章,六六坦率地表示,心灵鸡汤特别适合现代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碎片式阅读,但最终对人认知的丰富不能靠鸡汤,而是靠米饭,“有空还是要读原典。”

   一次深入的旅行:新作思考的增多来自旅行经历的丰富

   《六个脚印,走着瞧》是六六近期写出的小品文集。六六说,这是为了记录下即时思考,同时为想去英国的朋友打前站,“很多人出去旅行只了解要去的地方和风景,却不了解那里的人文历史,也不知道看的亮点在哪里。”

   这次六六在英国住了三十天,所以从总体上说,《六个脚印,走着瞧》算游记,但是她说,写到这本游记才感到思想上有开阖了,“很多事情可以对比着看,也可以有感而发。以前傻玩儿比较多,思考比较少。”

   思考的增多来自旅行经历的丰富。近年来,六六不再让旅途停留在美食、拍照上,比如这次便在成行前翻英国历史、看有关的书,甚至看与去的地区有关的电影,第一次搞明白英法百年战争,“书与实地结合看,觉得收获颇丰。”

   在游记中,六六并没有一味渲染英国如何如何先进。她写下了《弯道超车》一文,描述了英国的落后。不过,六六坦率地表示,中英两国文化的真正的差别在于人的素质的差别,“英国人一旦立成法律规章制度,每个人心里就有一根弦:我不能碰它;但中国人绝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抄捷径的想法,总想打破规矩。”

   在这次旅行中,伴侣秀才与儿子偶得随六六一同前往。六六在采访中毫不掩饰对秀才的依赖:“我喜欢跟秀才一起去旅行,感觉有依靠。秀才性格平和,对我很宽厚,也会享受生活。”

   秀才跟偶得的交流也很平等,而且尽职尽责。六六说,他比绝大多数爸爸出现在学校的次数都多,偶得也在内心当他是好朋友,“自己干了坏事不跟我讲,会跟秀才说。”

   随着偶得的长大,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让六六猝不及防,她说,常感到自己才疏学浅,但好处是可以一起看书学习,增进母子感情,“我给偶得的压力没那么大。人生的起跑线什么时刻开跑都不算晚,关键是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诚信的人,这些要从小培养。”

   “带着孩子出门旅行是最好的事情,父母对于家庭的记忆大多停留在孩子小时候,所以一定要珍惜,感恩他们还不懂事,愿意陪我们玩儿。”

   “旅行是一次计划中的偶遇,而爱情是一次不明所以的撞击。”六六颇为浪漫地形容道。

   三年才写一部戏:“闭门造车”的作品生命力不可能长久

   可能是大部分的时间交给了旅行、读书,在提到创作的时候,六六这位著名编剧自嘲:“我属于低产写手,基本上都是三年一部戏。”

   在一定程度上,六六的时间可以这样划分:一部分拿来“破万卷书”,一部分就是“行万里路”,她自己管后者叫做“行走江湖”,“走在路上可以让我行进着思考、对比着思考,审视平日生活中的粗糙或遗漏。”

   “我们不搞功利主义,旅行一趟不是为了变成作品。更重要的是为了长远的创作做积蓄。”六六认为,所有的创作一定要基于对历史的了解、对未来的预估、对现实把握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丰富自己,“最终才能变成作品和养分回馈给读者,闭门造车的作品生命力不可能长久。”

   闲暇之余,六六创设了一个公共号,取名“六六”,随手写下的一些散文都发在那里,久而久之,六六时常能在微信圈或微博看到自己的文章顶着不同的名字以各种面貌出现。六六半开玩笑地称,最近创作散文才发现,自己的散文市场都要超过小说市场了,“你看各个‘心灵鸡汤’都转载我的散文,全靠这个博知名度啦!”

   再谈“编剧中心制”:所有行业最终都要看能力

   六六说,女性的强大与内心的强大相关,“我发现很多女性在生活中还没做什么决定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置于失败的境地,行动快过思想:都没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就先让自己动起来,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视线之内,还谈什么未来呢?”

   2015年,六六的另外一部新剧《女不强大天不容》也将与观众见面,关注“怨妇”与传统媒体。近一段时间来,无论是涉及编剧与演员话语权的“两宋之争”,还是圈内人不断曝出的编剧“地位低、待遇差”等事件,无一不在指向一个问题:编剧是影视剧产业链中的弱势群体。六六倒是觉得,所有行业最终都要看能力,只有把自己往“金钟罩铁布衫”方向锤炼,才能保证你的意见有分量。

   提到影视剧行业“编剧中心制”的问题,六六表示,任何“中心制”的说法都忽略了“电视剧是所有力量之和作品”(的现实),“每一部作品都是集体制作。不应该强调谁最大、谁掌握话语权。”

   最后,六六还分享了一个出自她老板的观点:所谓电视剧制作,实际是一个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不可能尽如人意。六六解释道,意思就是但求把每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都为作品添砖加瓦,“最后的作品未必是最佳效果,但是一定要做到目前情况下效果最好。”

(来源:深圳特区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喝牛奶有四个禁忌,一定要了解!
  5. 七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